樂府詩集(插圖本)

樂府詩集(插圖本)
定價:120
NT $ 104
  • 作者:[宋]郭茂倩/編
  • 出版社:萬卷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2009-03-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7594667
  • ISBN13:9787807594666
  • 裝訂:351頁 / 23 x 17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樂府詩因為詩體自由,不似格律詩那般刻板,故而頗得文人青睞,后世的三曹父子、鮑照、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有不少擬樂府的作品。李白的《蜀道難》《將進酒》等詩,對樂府進行了創新,或者沿用樂府古題,或者另翻新意,將自己的浪漫個性融入其中。《將進酒》本為樂府古題,有飲酒放歌之意,李白在文中抒發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狂放自信,如行雲流水一般,任隨情感在詩行中傾瀉噴薄,使得詩歌的主題得到了酣暢淋漓的呈現。

唐代另一偉大詩人杜甫以漢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為基礎,自創樂府新題,「即事名篇,無復依傍」,成就了《麗人行》《兵車行》《悲陳陶》《哀江頭》等傑作.杜甫的創作也啟發了中唐白居易、元稹的新樂府運動,元白以通俗的樂府體寫時事,他們創作的新樂府詩歌淺近易懂,切中時弊,發揚了漢魏樂府諷喻時事的傳統。其中,白居易的《新樂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等是新樂府運動的代表作,也成為后世競相傳誦的名篇。

樂府詩歌流傳至今,收錄作品最完備的是宋代郭茂倩的《樂府詩集》,共一百卷,將樂府詩歌分為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新樂府辭等十二類。這部著作雖然便於從全局上縱覽樂府詩,卻並不便於當今讀者迅速掇其精華。為此,我們以

郭茂倩《樂府詩集》為基礎,精選具有代表性的、可讀性強的樂府詩篇編輯了本書,方便讀者領略樂府詩的精髓,了解樂府詩的源流與發展,感受詩歌的不朽的魅力。另外,本書之后還附有《古詩十九首》。《古詩十九首》被劉勰譽為「五言之冠冕」,其創作年代和風格均與漢樂府相近,因此附在書后同饗讀者。
 

目錄

閱讀指南
國學與我們同在
編者的話
樂府詩集
卷一 郊廟歌辭
天地
日出入
天馬
天馬
天門
青陽
景星
華嘩嘩
卷二 鼓吹曲辭
朱鷺
戰城南
巫山高
上陵
有所思
雉子班
上邪
臨高台
上之回
戰城南
戰城南
戰城南
將進酒
將進酒
君馬黃
芳樹
芳樹
卷三 橫吹典辭
木蘭詩
折楊柳
紫騮馬
梅花落
卷四 相和歌辭
公無渡河
江南
登高丘而望遠海
東光
飲馬長城窟行
薤露
陌上桑
長歌行
長歌行
薤露
薤露
蒿里
蒿里
短歌行
短歌行
短歌行
猛虎行
猛虎行
對酒行
燕歌行
燕歌行
燕歌行
古從軍行
從軍行
從軍行
鞠歌行
吁嗟篇
北上行
豫章行苦相篇
豫章行
相逢行
相逢行
塘上行
上留田行
婦病行
野田黃雀行
野田黃雀行
門有萬里客行
門有車馬客行
門有車馬客行
門有車馬客行
蜀道難
蜀道難
白頭吟
白頭吟
白頭吟
白頭吟
梁甫吟
梁甫吟
東武吟
王昭君二首
王明君
艷歌何嘗行
怨詩行
怨詩行
怨歌行
怨歌行
卷五 清商曲辭
太子夜歌
子夜四時歌
丁都護歌
春江花月夜
陽春歌
采蓮曲
陽叛兒
玉樹后庭花
大堤曲
拔蒲二首
七日夜女歌
卷六 舞曲歌辭
東海有勇婦
白貯辭三首
碣石篇
獨漉篇
卷七 琴曲歌辭
淥水曲
秋思
飛龍引
山人勸酒
幽澗泉
雉朝飛操
卷八 雜曲歌辭
出自薊北門行
出自薊北門行
君子有所思行
空城雀
妾薄命
名都篇
美女篇
白馬篇
發白馬
千里思
傷歌行
長相思
仙人篇
春日行
春日行
朗月行
少年行
少年行
游俠篇
同聲歌
俠客行
游子吟
秦女休行
壯士篇
秦女卷衣
麗人行
東飛伯勞歌
樹中草
長相思
荊州歌
行路難
行路難三首
遠別離
久別離
西洲曲
長干行二首
悲歌
結客少年場行
董嬌饒
羽林郎
焦仲卿妻
於闐采花
夜坐吟
古別離
獨不見
定情詩
卷九 近代曲辭
紀遼東
遼東行
渡遼水
昔昔鹽
清平調三首
淚城曲
楊柳枝二首
憶江南三首
竹枝詞
宮中調笑
卷十 雜歌謠辭
雞鳴歌
戚夫人歌
秋風辭
李延年歌
中山孺子妾歌
匈奴歌
瓠子歌二首
司馬將軍歌
上雲樂
敕勒歌
箜篌謠
卷十一 新樂府辭
老將行
洛陽女兒行
悲陳陶
悲青坂
哀江頭
哀王孫
賣炭翁
桃源行
橫江詞六首
靜夜思
兵車行
塞上曲
塞下曲五首
塞下曲二首
節婦吟
征婦怨
青青水中蒲二首
堤上行二首
更衣曲
上陽白發人
杜陵叟
農臣怨
田家行
織婦詞
青樓曲二首
田家行
紅線毯
古詩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
青青河畔草
青青陵上柏
西北有高樓
冉冉孤生竹
涉江采芙蓉
迢迢牽牛星
生年不滿百
回車駕言邁
今日良宴會
庭中有奇樹
凜凜歲雲暮
驅車上東門
去者日以疏
明月皎夜光
東城高且長
孟冬寒氣至
客從遠方來
明月何皎皎
 

國學是什麼?簡單地說,就是中國人之所以成為中國人的學問。因此,國學不僅包括數千年來積累流傳下來的經典,比如「四書五經」、《老子》、《庄子》、《孫子》、《史記》、《漢書》、唐詩、宋詞,也包含研究中國人思維方式、生活方式、行為;方式乃至娛樂方式的各種學問。廣而言之,國學研究的對象不僅包括文獻,也包括實物;不僅包括物質文化遺產,也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我國各民族的建築、服飾、飲食、音樂、繪畫、醫藥、戲曲等等。

國學是不斷豐富、不斷發展的學問。上面說的從「四書五經」到唐詩、宋詞就是一個不斷豐富發展的過程。近代以來,國學的研究范圍還在不斷地擴大,比如,敦煌學、甲骨學,是隨着有關文物的出土而興起的;比如紅學,是隨着文學理論和學術風氣的發展變化而興起和發展的。隨着時間推移和學術進步,必將有更多的學問被納入國學研究的范圍。

數千年來,中國人做學問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理論和方法,比如思想理論、史學理論、文學理論,以及訓詁學、考據學、音韻學等等。但這些理論和方法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比如,在史學研究領域,由於地下文物的出土,王國維等人提出了所謂以地下文物與傳世文獻相補充互證的二量證據法。近代以來,西風勁吹。國人主動借鑒西方的理論和方法,研究中國學問,王國維借鑒尼采的哲學等研究中國的文學戲劇,胡適以杜威的實驗主義研究中國的「國故」。國學從來沒有拒絕外國學問的介入,佛教傳入中國后,經過改造,形成了中國獨特的佛學、因明學;自明朝末年西學傳入中國后,中國的天文學、數學等就已經融入了西學的因素。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不少人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國歷史文化,它們當然也是國學的一部分。因此,國學又是開放的、隨時代而進步的。那麼,當今我們研究、振興國學,不允許也不應該倒退,不允許也不應該僵化。

然而,國學又是與西學明顯區分的。國學是西學的對應物,是與西學完全不同的學術體系。在近代,西學挾船堅炮利強勢進入中國之后,中國人還視自我,對於中國固有之學問出現了中學、國故學、國粹、國學這樣的名稱。面對帝國主義的強大,中國人自愧不如,一方面拼命學習進入西學,另一方面就是拼命地貶低、拋棄國學。雖然也有一些人,如張之洞為保護中人結文化之根本,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如胡適,提出「整理國故」,以「再造文明」、「建立民族自信心」,但其聲音終被時代所淹沒。國學一再被嚴重曲解和輕視,以致造成了中國歷史文化的大斷裂。也許,這一歷史過程是必然的。但回顧過去,中國在走向獨立富強的過程中,國學所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太慘重了。

新中國成立,飽受屈辱的中國人從此站立了起來,民族自信心大大加強,但沒有能夠及時認識到國學在新時代的重要性,甚至僅存的一點點國學遺產也進一步成為被拋棄的對象。在全面批判全盤西化的同時,卻走向全面西化。改革開放三十年之后,走向富強的國人終於猛醒,保護和振興國學逐漸成為全民的共識。一個強大的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國家,必然要有與之相匹配的偉大的民族文化。中國人,從學術界到普通百姓,都在重新發現國學的現代價值。同時,在走向全球化的進程中,東西方各國也把目光投身了中國。中國學問,中國的一切都在被重新評價。中國不僅為了自身的建設和發展需要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而且,中國也面臨着以優秀的中華文化向全人類貢獻智慧的責任和機會。

那麼,這套國學叢書編纂就是可喜的,編寫者的初衷和努力就是可敬的。希望這套叢書能發揮點滴作用,如同涓涓細流與千百萬有志者的努力一道匯成大潮,去迎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是為序。

2007年11月22日於北七家村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