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駢文研究

六朝駢文研究
定價:156
NT $ 136
  • 作者:陳鵬
  • 出版社:巴蜀書社
  • 出版日期:2009-05-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7523271
  • ISBN13:9787807523277
  • 裝訂:平裝 / 333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六朝駢文研究》內容為︰陳鵬于2001年考入武漢大學文學院,專攻中國古代文學,他的碩士生與博士生學習階段都以我為指導教師。陳鵬為人品格端正,敦厚好學,質樸而有文,有儒雅之風。在珞珈山六年的歲月里,他勤于思而敏于學,奠定了在古代文學領域從事學術研究的基礎。

他以《六朝駢文研究》為博士論文選題,主要從文體的角度論述駢文產生、發展以及在六朝不同類別文章中的演變狀況,進而探討駢文在藝術形式上的若干特征,並論及駢文與六朝詩歌藝術表現方面的互動關系,形成了他的一套思路。這些論述,上承前賢,下啟來者,有益于學術的深化。
 

目錄


引言
一、選題緣由與研究現狀
二、研究範圍與研究思路
第一章 駢文名誼與駢文的產生
 第一節 駢文釋名
 第二節 駢文與駢賦的關系
 第三節 駢文產生的年代
第二章 六朝駢文發展的社會文化背景
 第一節 六朝政治文化概述
 第二節 雙音詞的大量產生
 第三節 對駢偶的日趨重視
第三章 六朝駢文四六化的進程及其原因
 第一節 六朝駢文四六化的進程
 第二節 六朝駢文四六化的原因
第四章 六朝駢文分體研究
 第一節 賦
一、賦的起源及其在六朝之前的發展
二、六朝賦的駢化歷程
三、六朝駢賦的藝術成就
 第二節 書牘
一、書牘的起源及其在六朝之前的發展
二、六朝書牘的駢化歷程
三、六朝駢體書牘的藝術得失
 第三節 啟文
一、啟文的起源及其在六朝之前的發展
二、六朝啟文的駢化歷程
三、六朝駢體啟文的藝術得失
 第四節 頌文
一、頌文的起源及其在六朝之前的發展
二、六朝頌文的駢化歷程
三、六朝駢體頌文的藝術得失
 第五節 表文
一、表文的起源及其在六朝之前的發展
二、六朝表文的駢化歷程
三、六朝駢體表文的藝術得失
 第六節 論文
一、論的起源及其在六朝之前的發展
 ……
第五章 六朝駢文形式研究
第六章 六朝駢文與詩歌之間的互動
余論 六朝駢文是形式主義文學嗎
參考文獻
後記
 

駢文是一種崇尚藝術美的文學,其最主要的標志是講究駢偶屬對、句式整齊,同時注重用典精麗,追求聲韻和諧之美。作為一種修辭手法,先秦詩文中駢偶對仗的句子便不少見;楚辭與漢賦中更是“儷句與深采並流,偶意共逸韻俱發”,其例不勝枚舉。然而作為特定文體的駢文,其最初的成立當在魏晉之際,而發展變化于南朝齊梁時期,最終成為六朝文學的主要樣式,而以“一代之文學”見稱于史冊。

考察中國古代文體的孳生與演變,其動因約有二途︰一是由于現實功能上的需要,如蕭統《文選》列目四十、《文心雕龍》分類六三,其中多數是依據作者的身份與文章的功能來區分文類的;二是文學自身有一種求新求變的趨勢,不斷地從內部推動著藝術的進步,如四言詩之發展為五言、七言,自然的古體詩發展為講究平仄的格律詩,整齊的律詩又發展出長短參差的詞,由詞再變而為曲,都與這種文學求新求變的內部動力息息相關。

所以,駢文體式的誕生帶有某種必然性。從自然現象來說,偶對的事物大量存在,觸目皆是。劉勰《文心雕龍‧麗辭》寫道︰“造化賦形,支體必雙;神理為用,事不孤立。”袁枚《胡稚威駢體文序》寫道︰ “文之駢,即數之偶也。……山峙而雙峰,水分而交流,禽飛而並翼,星綴而連珠。此豈人為之哉!”李兆洛《駢體文鈔序》又寫道︰“天地之道,陰陽而已。奇偶也,方圓也,皆是也。陰陽相並而生,故奇偶不能相離,方圓必相為用。道奇而物偶,氣奇而形偶,神奇而識偶。”既然自然萬物中成雙成對的現象大量存在,作為“觀天文以極變,察人文以成化”(《文心雕龍‧原道》)的文章,為什麼不能有駢文之一體呢?換一個角度看,駢文追求的是一種特定的文學藝術之美,它開始時就像泉水在地下涓涓流行,一旦露出地面便匯合成為一泓清池、一方靜潭。池潭中水波蕩漾,清冽澄澈,四周則有藤葉扶疏,花草點綴,別開一種境界。六朝駢文就是中國古代文學園囿中的“清池”與“靜潭”。

劉勰《文心雕龍‧麗辭》說駢文“必使理圓事密,聯璧其章。迭用奇偶,節以雜佩,乃其貴耳”,又贊日“炳爍聯華,鏡靜含態。玉潤雙流,如彼珩佩”,這反映了駢文獨特的藝術風貌與追求。在修辭上,駢文多用偶對,如鮮花之並蒂(“炳爍聯華”),如美玉之成雙(“聯璧其章”),又如明鏡之有影(“鏡靜含態”);同時駢文的寫作又要“迭用奇偶”、“如彼珩佩”(珩、楓指不同的美玉),才顯得尤為可貴。推究上述崇尚駢偶麗辭風氣的生成,有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劉師培《論文雜記》闡說漢魏文風之變,共有三端︰東京以降,論辯諸作往往以單行之語運排偶之詞,建安七子則悉以排偶易單行,即便是非韻之文(如書啟之類)亦用偶文之體,遂開“四六”之先,其變遷者一也;東漢之文句法較長,魏代之又則合二語成一意,“或上旬用四字,下句用六字;或上句用六字,下句用四字;或上句下句皆用四字,而上聯下聯成對偶。誠意非此不能盡其意也,已開‘四六’之體”,其變遷者二也;東漢之文,漸尚對偶,魏代又以聲色相矜,以藻繪相飾,其變遷者三矣。劉師培所指出的這三端說明駢文的產生乃是漢魏文風演變的自然結果。他又指出“魏晉之文雖多華靡,然尚有清氣。至六朝以隆,則又偏重詞華矣。”總之,從東漢末年開始,文學創作中注重華辭麗藻、逞詞縱橫,逐漸形成流行的風氣。劉永濟《十四朝文學要略‧敘論》有雲︰“蓋文學之事,流動不居。作者隨手之變,世風習尚之殊,息息與體制攸關。”正是在這種文學風氣的流動不居中,駢文這一特定的文體得以孕育成熟並正式誕生了。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