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史

西方文化史
定價:210
NT $ 183 ~ 212
  • 作者:姜守明 洪霞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3-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030131460
  • ISBN13:9787030131461
  • 裝訂:335頁 / 24 x 17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文化就是人化。在此意義上,人類文明史是一部物質文化精神文化的發展史。作為意識形態的表現形式和社會文明的重要載體,文化具有知識培養,情操陶冶,道德才華的多種功能。

西方文化是人類文化寶庫的重要給組成部分。本書通過對西方文化精粹的細致梳理,着力追溯了西方文化的起源,深入探討了西方文化的價值鄧向,客觀分析了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的碰撞與匯合。

本書適合於高等院校師生、思想政治及理論宣傳工作者、機關公務員、科教文衛專業人員、中小學教師以及各類文化產業從業人員作參考、閱讀。
 

目錄


導言 西方文化的意義
第一章 魅力永恆的古代希臘文化
第一節 希臘文化:理性與輝煌
第二節 英雄時代的《荷馬史詩》
第三節 希臘的神話傳說
第四節 希臘的悲劇與喜劇
第五節 希臘的著名哲學家
第六節 希臘的建築和雕刻藝術
第七節 希臘的科技與史學
第八節 希臘的奧林匹克盛會
第二章 傳承文明的古代羅馬文化
第一節 羅馬文化:質朴與雄偉
第二節 羅馬建城的傳說
第三節 羅馬共和體制的確立
第四節 拉丁文的演化發展
第五節 羅馬文學的輝煌
第六節 羅馬民族精神與建築藝術
第七節 羅馬的法學、史學與科技
第三章 神秘的中世紀基督教文化
第一節 基督教文化:神聖與超脫
第二節 早期基督教的起源
第三節 《聖經》和三位一體教義
第四節 教派組織與各種制度
第五節 聖禮、紀年與節日
第六節 中世紀教會文化專制
第七節 教父哲學與經院哲學
第八節 中世紀的文學
第九節 中世紀的騎士制度
第十節 中世紀的世俗大學
第十一節 基督教學建築藝術
第十二節 中世紀基督教音樂
第四章 走向現代文明的文藝復興文化
第一節 文藝復興文化:人本與理性
第二節 意大利文藝復興「文學三傑」
第三節 意大利文藝復興「藝術三傑」
第四節 馬基雅維里:政治學之父
第五節 北方的文藝復興
第六節 空想社會主義奠基人
第七節 北方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家
第八節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
第五章 開創民族國家的宗教改革文化
第一節 宗教改革文化:虔誠與反抗
第二節 威克里夫:宗教改革的先驅
第三節 胡司:宗教改革的殉道者
第四節 路德:最偉大的宗教改革家
第五節 瑞士的宗教改革
第六節 都鐸英格蘭的宗教改革
第七節 羅耀拉:反宗教改革的急先鋒
第八節 宗教改革與文藝復興的比較
第六章 開啟民智的理性主義文化
第一節 理性主義文化:古典與啟蒙
第二節 經典力學的革命性影響
第三節 英國革命時期的政治思想
第四節 法國古典主義文學
第五節 震撼世界的啟蒙運動
第六節 英國啟蒙主義文學
第七節 歐洲藝術風格的革新
第七章 激情澎湃的浪漫主義文化
第八章 工業繁榮的現實主義文化
第九章 束定傳統的現代主義文化
第十章 全球化背景下的后現代文化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姜守明和洪霞兩位同志合作,寫出一部《西方文化史》,這是他們在世界史研究漫長的學術追求中澆灌的新成果,對他們新的努力,我表示由衷的祝賀!

歷史如何面對現代?這是史學工作者面臨的挑戰。中國有長期治史的傳統,在中國文化中,歷史不僅是知識,而且是智慧,它記載着古人的成功與失敗,所謂「以古為鑒,可以知興替」。因此中國傳統歷史學偏重政治史,目的是以史資治。外國歷史學也不乏這種傾向,從古希臘到啟蒙運動,政治史總是主題。在前現代社會,社會各種關系相對簡單,統治者控制着文化話語權,因此把歷史變成了統治者統治的歷史。但這部歷史是不完整的,歷史的許多內容被隱蔽了,生活、生產、文化、社會、普通男女、衣食住行等等,都在歷史的塵埃中深深地湮沒下去,成了忘卻中的記憶。隨着現代社會的進展,相對簡單的狀態消失了,社會變得日益復雜,人們對社會的認識也日益深刻,懂得社會的現象是非常復雜的。於是,由現在而回望過去,人們意識到:歷史並非只是政治史,過去的社會也不簡單。除了政治生活之外,經濟生活、文化生活、精神生活、社會活動、藝術創造、休憩閑散等等,都是歷史。於是各種新的歷史內容就出現了,歷史學要適應現代社會,反映現代的社會觀念,它必須把歷史看作是全面的歷史,看成整個社會。這樣,就有了⒛世紀的新史學。文化史是新歷史內容中重要的一部分,它記載人類的精神創造。把西方的文化史介紹給中國,這也是中國歷史學者應該做的工作之一,姜守明和洪霞兩位同志在完成博士學業后,很快把注意力轉向西方文化史,花了幾年時間完成這項工作,這是很值得贊賞的。

中國史學工作者面臨的另一項挑戰是如何面對讀者。中國的史學傳統是下筆生動,從《史記》開始,歷史都寫得如同文學作品,構思精細,筆法優美,所以從來就有人說「文史一家」。但近半個世紀中歷史被變成枯燥的說教,多數歷史書不僅無味,而且公式性敘述,無論歷史自身如何生動,如何如故事一般引人人勝,歷史書上卻只是干巴巴的幾條,一種敘述,處處套用,從始皇初元到光緒末世,千年一面,萬世一孔。這麼一來歷史就寫死了,誰都不願去讀,事實上也沒什麼好讀。於是在一兩代人心中留下一個錯覺:歷史沒有內容,只有兩三個現成的結論,薄薄幾本中學教材就可以把歷史說得一干二凈!不急氣提,這幾十年中形成的文風,又把有些歷史學者教養得只能寫干巴巴的文字,從干癟到干癟,八股氣十足,就是怕別人能讀出興趣來。所以說,歷史學弄到如今瀕危的地步,雖說大環境是主要原因,卻也有它自身的不急氣,需要史學工作者深切反思,練一些筆墨上的功夫。姜守明和洪霞在寫這部書時努力磨練文字,力圖把歷史寫得很生動,讓讀者感興趣,為此,在選材和格式上都動了不少腦筋,使書顯得「好看」。這一點。也是非常可取的。

值此書出版之時,我謹寫這些簡單的文字,希望這本書的出版能夠為普及西方文化史知識做出貢獻,也為推進我國的世界史研究做出貢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
  2. 二手書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