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尼斯新自然法理論研究︰自然法上“善”的追尋

菲尼斯新自然法理論研究︰自然法上“善”的追尋
定價:180
NT $ 157
  • 作者:吳一裕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3-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369212X
  • ISBN13:9787503692123
  • 裝訂:平裝 / 228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菲尼斯新自然法理論研究:自然法上\〃善\〃的追尋》緊緊圍繞菲尼斯對自然法理論中的一些基本問題的看法展開論述和評判,以他的著作和論文為核心,並參之以其他二手研究資料,力圖以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系統梳理菲尼斯的學說,並在梳理的過程中闡發自己的一些見解。

在對菲尼斯的新自然法理論做出符合客觀實際的評價的同時,總結出可供我國法學研究和現實法治建設借鑒的若干經驗,推動學界對自然法理論的進一步深入研究。
 

目錄

序言︰人物思想的研究法
導論
第一章 菲尼斯對自然法理論的發展
第一節 對古典自然法理論及其現代傳統的闡釋
第二節 關于自然法理論與法律實證主義的論述
第三節 自然法研究的方法論

第二章 菲尼斯對自然法理論的重構
第一節 菲尼斯對自然法及其起源的探析
一、自然與自然法
二、反駁對自然法理論的批判
三、自然法與上帝的存在
第二節 菲尼斯新自然法理論的基礎︰人類生活的基本價值
一、人類基本的善的分類
二、人類基本的善的形式
三、人類基本的善的特征
第三節 菲尼斯新自然法理論的核心︰實踐理智性及其要求
一、什麼是實踐理智性
二、實踐理智性的基本要求
三、實踐理智性與其他基本的善的關系
第四節 菲尼斯新自然法理論的運用︰共同體與共同的善
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二、共同體的種類
三、屬于共同體本身的善
第五節 菲尼斯新自然法理論的延伸︰對幾個基本問題的回答
一、對正義問題的回答——主體間的正義
二、對權利問題的回答——jus意義之辨正
三、對權威問題的回答——解決共同體中的“遲滯”
四、對法律問題的回答——追求共同之善的途徑
五、對法律義務問題的回答——它的兩重意義
六、對惡法問題的回答——遵守惡法的有限義務

第三章 菲尼斯與現代西方法理學
第一節 菲尼斯與新自然法學家富勒的比較
一、道德問題上觀點的比較
二、法律問題上觀點的比較
三、法治原則和合法性原則的比較
四、自然法性質的觀點之比較
第二節 菲尼斯與新自由主義政治哲學家羅爾斯的比較
一、正義概念的比較
二、善的概念的比較
三、惡法觀點的比較
四、法治概念的比較
第三節 菲尼斯與新分析法學家哈特的比較
一、法律概念的比較
二、自然法觀念的比較
三、權利概念的比較

第四章 菲尼斯新自然法理論的啟示
第一節 對菲尼斯新自然法理論的綜合評價
第二節 菲尼斯新自然法理論給我國法學研究的若干啟示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在一本以人物的思想作為研究對象的研究著作的前面,我應該先談談作為研究者的自己對本次菲尼斯新自然法思想所作的研究、進而是一般地對人物思想進行的研究活動上面的一些個人的想法,作為本書的序言部分。雖然這篇序言在全書的結構順序上是放在了最前面,然而在寫作順序上卻是我最後完成的,是在我完成了一次對菲尼斯思想的研究工作之後,對本次研究活動本身進行思考、並自以為有所得的情況下寫出來的,因而那在邏輯上是最前面的東西在形成上卻是最後的,這就是我總結出來的人物思想的研究法。在開展對人物思想的研究工作之前,研究者首先遇到兩個需待解決的問題︰為什麼要對人物的思想進行研究?以及如何對人物的思想進行研究?我想,至少在研究者開展其研究工作之前,這兩個問題在研究者的心中不管多少已經有幾許答案了,雖然可能還是比較模糊的答案。我這樣說,並不是指研究者在進行研究之先,有意識地制訂他的研究計劃,並在計劃中詳細地指出進行本次研究所要達到的目標、所要采取的研究方法和路徑,以及進行本次研究的意義等等的個人性安排。更不是從各種外在的、皮相的理由來說明為什麼要對人物的思想進行研究,比如,為了獲取學位、為了完成科研任務、為了評定職稱等等外在的理由。以上這些都不是我這篇序言所要探索的原因。對于第一個問題,像上面所說的這類外在理由實在太多了,而且每個人都有屬于他自己的公共的或私人的理由,難以列舉。至于研究者對研究目標、研究意義等等屬于他個人的認識,也是他開展研究工作的外在理由,只不過是一種注重理論或學術探究方面的理由罷了,這也不是我這篇序言要詳加闡述的。雖然這些學術探究方面的理由確實很重要,但它只是我下面將要論述的對人物思想進行研究的一種方式所必須具備的研究安排,因此它只是局部的理由,不是我這篇序言中要指明的一般意義上的原因。原因相對于理由來說具有內在性、必然性和普遍性,而具體的研究目標、研究意義等理由每次研究都各不相同。就本書所涉之我對菲尼斯思想的研究而言,對于這些研究目標、研究意義將會在本書的導論中提到。對于第二個問題,在研究者對他即將開展的研究進行先期的準備工作時自然要考慮到,比如采用哪些具體的研究方法進行研究。這些具體方法的應用可以在方法論上作進一步的探討,不是對我在此所指的如何對人物的思想進行研究這個問題所作的回答。因此我在這里避免用“研究方法”這個容易引起誤解的詞,而是采用了“研究法”這個我賦予其特定含義的詞。可以這樣說,研究法是從更廣的意義上對這個問題進行的思考,它包含了研究方法,但比之更基礎、更原始、更一般,因為通常意義上對“研究方法”的解釋只是我在下面將要論述的一種研究方式中對研究內容的典型安排所遵循的方法,關于這一點我在下文會再加闡釋的。總之,對于以上這兩個在開展對人物的思想進行研究工作之先所要考慮且回答的問題,我只想從一個更廣泛、更基礎、更原始的層面出發來談談研究人物思想的原因,以及如何對此人物之思想進行研究的方式。研究人物思想之原因簡單說來就是為了理解被研究的思想,並且在此基礎上形成、發展我們自身的思想,最終促進我們自己對那個最高的存在——存在的真理之認識(l/Oε︰v)。這個問題過于明顯了,以至于經常性地逃脫了人們的注意,被人們所遺忘。我以為,對人物的思想進行研究,首先在于理解思想,也就是說通過對人物思想進行的研究工作及由此產生出來的研究成果,我們(包括研究者本人)能更好地理解被研究的思想,理解這個被研究的人物,並且在這個基礎上融合我們自身的歷史境遇形成我們自己的思想,並發展這個思想,促進我們在人類精神領域里對那個最高真理的不斷認識。至于對後一個問題的考慮,即如何對人物思想進行研究,在更一般的層次上我以為有兩種方式,其實質是研究者對將要進行研究的思想在整個研究過程中自始至終所懷有的兩種研究態度,這兩個態度即是兩種研究法,它們最終源于看待世界的兩種態度,這是我在下文中將要詳細闡述的重點。

我需要解釋一下在這里提到的“研究”。我是在最廣泛意義上使用到這個詞的,甚至相對應于人類的認識。因此在這里所說到的研究,不僅僅是一種分析的研究,如大家所通常了解的那樣,為了使被研究之思想更清晰、條理更清楚,易于為人們所理解,對其進行深入分析,條分縷析,並從中探尋這種思想在邏輯上的內在理路,因而可以說是“說明性”的研究;而且還是一種綜合的研究,這種意義上的研究是一種發散式的研究,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種創作活動,它需要闡發被研究之思想隱含的微言大義,把它如其所是地顯現出來,並在此基礎上擴展其深度和廣度之範圍,因而是“擴展性”的研究。在這里我用“研究”這個詞來涵蓋這兩種研究方式或稱之為的研究態度,以便更好地把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對研究對象的兩種研究態度也就是研究法進行相應之比較,這樣闡述起來比較方便。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