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寶齋畫譜·現代編(11):寫意花卉部分

榮寶齋畫譜·現代編(11):寫意花卉部分
定價:89
NT $ 77
 

內容簡介

郭味蕖(1908—1971)山東省濰坊市人。先生出於書香門第,其祖輩與鄭板橋友善。先生早年考入上海藝專研習西畫畢業後又考入北京故宮博物館古物陳列所國畫研究班,從黃賓虹學習畫論與鑒賞。1938年後,返居故里,長達十年,其間習畫、教書、著作有《宋元明清書畫家年表》、《知魯堂書畫錄》、《知魚堂鑒古錄》。解放後,由徐悲鴻先生介紹到中央美術學院研究部工作,1959年調中國畫系任花鳥科主任,先生力求使花鳥能反映時代氣息,並大膽探索,在創作中注意花鳥與寫意相結合;重彩與潑墨相結合。先生精與花鳥亦作山水,凡其作立意清新、構圖奇巧、色彩秀潤、筆力勁健。先生治學嚴謹廣博,在金石、文學、考古、書法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先生撰寫的《中國版畫史略》為世所推重。
 

目錄

杜鵑 荷花 牡丹 茶花
梅花 菊花 竹子 蘭花
蕉葉 水仙 歡冠花 梅花
春燕
山原清秋
荷花圖 蘭竹圖
梅竹圖 竹石圖
翠袖金英婆娑起舞
社稷壇下風物
寰宇吹遍東風 梅竹圖
雙清 梅花歡喜漫天雪
太華山花
杜鵑花
雨意 靈壁
春 荷塘晨曲
案幾春風
竹澗圖
行鞭
風雨不能搖 卧雪
春渚 菊花
煮茗圖 水仙
湘江風雨
風雨記相思
霜色 學書
山鄉一角 秋熟
墨梅 高風冷露
曉妝
月上
八哥
鳶尾花
曉露未晞時
清供
萱草
繁春
清潤 荷花
荷塘清趣 一唱雄雞天下白
素秋清供
秋菊
春在燕剪花須 田園豐熟
山花料漫 鴛鴦
雨後 東風吹出爛漫來
涼露 南島里光
 

中國花鳥畫自擺脫人物畫的背景地位成為一個獨立的畫種,已經有一千三四百年的歷史了。這一世界藝術寶庫中特有的表現形式,千百年來在不斷發展着,而自清代揚州八家以來更是奇峰突起,大家輩出。近代趙之謙、任伯年、吳昌碩、虛谷、齊白石等大師以他們高超的藝術積成了「人物山水不足道,所長者只有花鳥。」解放以后,人物山水畫有了長足的進步,花鳥畫經過了低面貌確實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著名花鳥畫家齊白石、於非暗、陳之佛、陳半丁、潘天壽、郭味蕖、何香凝、王雪濤、李苦禪等先生,在解放后走過了他們藝術生涯中最活躍、最富有成果的時期,雖已相繼謝世,但他們的藝術成就代表着這個時代花鳥畫達到的最高水平。在新舊社會交替,新舊文化變革的時期,勇敢地擔當了承前啟后的作用,他們是優秀民族文化的繼承者,又是新文化的開拓者,為我國花鳥畫的發展做出了各自的貢獻。

郭味蕖先生一九○八年出生於山東省濰縣(現濰坊市)城內的一個書畫世家,自幼耳濡目染無非翰墨。當時漲縣文風很盛,這種風氣和影響可以追溯到周亮公、鄭板橋作濰縣知縣的時候。鄭板橋贈味蕖先生祖輩郭芸亭的畫中,題有「七載春風在濰縣,愛看修行郭家園,今日寫來還贈郭,令人常憶舊華軒」的詩句,可見交往之密切。家中存有不少板橋和歷代名人書畫真跡供先生收藏家陳介祺的后人,在陳的「晉唐書畫館」、「萬印樓」、「十鍾山房」中收藏極富,所藏毛公鼎稱海內吉金之冠,味蕖先生可以親接這些藝術珍品,大大開拓了胸襟和眼界。二十年代,在五四新思潮的影響下,青年時期的味蕖先生考入了上海藝專學西畫,對歐洲傳統繪畫和印象派繪畫進行了較深入的學習和研究,這對他以后從事中國畫創作是大有裨益的。畢業后不久,生入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國畫研究班,在黃賓虹等先生指導下,開始系統地研究中國畫史、畫論、臨摹傳統繪畫,當時所臨都是宮內珍藏歷代名作真跡,使他加深了對民族繪畫的理解和熱愛。他說「傳統的繪畫理論使我着了迷」。一九三八年后的十年中,回到山東故里,一面教書、一面習畫、一面著書,治學精神極為嚴謹。《宋元明清書畫家年表》、《知魚堂書畫錄》、《知魚堂鑒古錄》都是筆墨實踐,使中年時期的作品就蒼茫古朴、意致清遠、不減古人。后來到北京,白石老人見到他的畫十分贊賞,在一幅畫上題了「味蕖同趣畫筆工矣,予九十二歲時得獲觀三復」。解放以后,經徐悲鴻先生介紹到中央美術學院研究部工作,后調民族美術研究所,一九五九年調中國畫系任畫科主任,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主要從事花鳥畫教學和創作。

味蕖先生以畢生精力從事研究中國畫史和創作實踐,對花鳥畫的推陳出新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花鳥並有鮮明的藝術特色。

濃郁的生活氣息、開闊的意境、清閑的格調,使作品具有強烈的時代感,這不僅因為表現對象來自現實生活,更重要的是作品中把握了社會生活情調和氣氛的基本旋律,作品在耀動時代光彩的同時,發揚了中國畫的優良傳統。

選材廣泛,內容豐富,突破了前人(竹潘)籬。那些過去不登大雅之堂的山花野卉、蔬果、農具,都被一一選入畫圖,這些意境和多種多樣的美麗形象被進一步認識並被創造出來,極大地擴展了花鳥畫的表現天地。

花鳥和山水相結合、工筆和寫意相結合、潑墨和重彩相結合,這一創作方法的提出和實踐,是繪畫技法上的創新,多種表現手法的綜合運用,為花鳥畫的推陳出新,開拓了廣闊的道路。

表現傳統題材的梅蘭竹菊也能熔鑄古今自創新意,特別是墨竹在花卉畫中的應用更是匠心獨運,不作前人墨奴。「種竹五十年矣,溶溶漾漾之意不覺奔來腕底」,味蕖先生這首題畫詩中道出了創造墨竹新形象的奧秘。

正當他獨辟蹊徑、開宗創派,正在人們期待着他有更大的突破和總結創新經驗的時候,一場毀滅中華文化的災難奪去了他的生命。「身歷華岳千靈秀,手種生柳十丈絲」,味蕖先生去世前寫的這幅對聯,不是他一生追求藝術真理,從事藝術教育的真實寫照嗎?讓我們從他的作品中去探索畫家的心靈和尋覓畫家的足跡吧!

郭怡(孑宗)一九八五年一月於中央美術學院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