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寶齋畫譜‧古代編(2)︰人物 一

榮寶齋畫譜‧古代編(2)︰人物 一
定價:180
NT $ 157
  • 作者:唐輝/編
  • 出版社:榮寶齋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2-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030305X
  • ISBN13:9787500303053
  • 裝訂:平裝 / 52頁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任頤初名潤,字小樓,後字伯年,浙江山陰(今紹興)人。生于鴉片戰爭的清道光十九年(1840年),卒于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父親任聲鶴是民間畫像師,大伯任熊,二伯任燻,已是名聲顯赫的畫家。少時受家庭的燻染,已能繪畫。十來歲時,一次家中來客,坐了片刻就告辭了,父親回來問是誰來,伯年答不上姓名,便拿起紙來,把來訪者畫出,父親看了,便知是誰了。這說明任伯年幼年就掌握了寫真畫技巧。任伯年曾在十幾歲青年時期,在太平天國的軍中“掌大旗”,當時軍旗較大,“戰時麾之,以為前驅”。直到天京淪陷,任伯年才回家鄉,後至上海隨任熊、任燻學畫。以後長期在上海以賣畫為生。任伯年為人率真,不修邊幅,學畫時近30歲,畫多而名聲漸大,但其身心深受鴉片之害,損傷元氣,這也是他年僅56歲就過早去世的原因。

任伯年的繪畫發軔于民間藝術,他重視繼承傳統,融匯諸家之長,吸收了西畫的速寫、設色諸法,形成自己豐姿多采、新穎生動的獨特畫風。任伯年精于寫像,是一位杰出的肖像畫家。人物畫早年師法蕭雲從、陳洪綬、費曉樓、任熊等人。工細的仕女畫近費曉樓,夸張奇偉的人物畫法陳洪綬,裝飾性強的街頭描則學自任董,後練習鉛筆速寫,變得較為奔逸,晚年吸收華岩筆意,更加簡逸靈活。傳神作品如《三友圖》、《沙馥小像》、《仲英小像》等,可謂神形畢露。

就任伯年的個人藝術造詣來看,花鳥畫的本領比較高,若以當時畫壇的情況而言,他的人物影響比較大,原因是當時畫人物畫家少,成就高者更少,象任伯年這樣造詣,自然推至旁首。任伯年的花鳥畫更富有創造,富有巧趣,早年以工筆見長,“仿北宋人法,純以焦墨鉤骨,賦色肥厚,近老蓮派。後吸取惲壽平的沒骨法,陳淳、徐渭、朱耷的寫意法,筆墨趨于簡逸放縱,設色明淨淡雅,形成兼工帶寫,明快溫馨的格調,這種畫法,開闢了花鳥畫的新天地,對近、現代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任伯年的山水畫創作不多,早年師法石濤,中年以後兼取明代沈周、丁雲鵬、藍瑛、並上追元代吳鎮、王蒙、以縱肆、勁真的筆法見長。

19世紀80年代是任伯年創作的鼎盛時期,創作題材上範圍擴大了,具有深刻的社會內容,用隱晦的手段寄寓深情。90年代,數量很多,但從作品的思想性看似乎沒有超出80年代,但藝術手法上則更加熟練,大膽、概括,特別是花鳥畫,達到“爐火純青”的佳境。
 

目錄

序言
白描人物冊頁
人物冊頁
人物四條屏
養仙圖 觀音像
听鳳圖
鐘馗像
對奕圖
蘇武牧羊
尋道圖 養娥圖
人物扇面
人物扇面
人物扇面
人物扇面
人物扇面
人物扇面
風雪圖 泊舟圖 听松圖
梧桐仕女
歸牧圖 清音圖
人物團扇
人物團扇
蘇武牧羊
觀畫圖
二仙圖 出游圖
焚香告天
正冠圖
無香味圖
游山圖 顧影自憐圖
佚名肖像 何以誠肖像
策杖圖
鐘馗捉鬼圖 鐘馗圖
女仙像 三仙圖
 

榮寶齋準備出版新的任伯年畫譜,要我寫一篇序,欣然受命。因為這位清代最有影響的巨匠,恰是我自小崇拜和學習的先輩。也許是因為我從小生長于海上,就是這位海上第一奇才,第一個引導我進入這個奇妙的形象藝術世界的。

也許因為我出身于平民,因此對這位平民職業畫家有一種天然的親和感。對這位偉大的藝術家,專家們早有定論,我只從一個學畫者的角度說一點我為什麼欽佩任伯年。我總感覺任伯年的作品,對于大眾來說,比那些清雅高潔的文人畫更親切,更喜愛。

任伯年一八四○年出生于浙江山陰,一八九六年五十六歲逝世。他十幾歲只身到上海 畫謀生,很年輕就名揚海上,成為一位全才的藝術家。他的繪畫題材十分廣泛,人物、山水、花鳥、肖像、走獸,以及工筆、意筆、沒骨,無所不會無所不精,可以說古今獨步。當時的文人畫家,大多數由于繪畫基礎差,又遠離社會生活,題材越畫越窄,或梅或竹,只會一種,雖然在筆墨技巧上日益精深,但卻造成整個繪事的衰敗。任伯年的藝術之所以能超越一般的文人畫家,首先在于他能走向生活,使他的作品無論人物、花鳥都能生動真實,又比生活更美更理想。他畫的鐘馗、八仙等神話人物的形象都可以從當時村鎮茶館市井小民中找到原型,因此非常真實生動,有血有肉,飽含了大眾的時代情感與理想。

任伯年在藝術上勇于革新,善于學習,廣收博取。據說他經常用小折子(當時的速寫本)去畫速寫,他還吸取泥塑中的『捏像術』的方法,在衣袖中用泥土對著人捏塑,神采宛然。由于他把西畫素描、色彩、速寫 以及民間繪畫、民間雕塑和文人畫的筆墨傳統十分自然地融于一爐,使他的藝術路子走得最寬。他是十九世紀末勇敢突破舊文人畫束縛,把中國畫從古典形態向現代形態轉變的先驅。一九二六年法國達仰曾有一段評語︰『多麼活潑的天機,在這些鮮明的水彩畫里,多麼微妙的和諧,在這些如此密致的彩色中,由于一種如此清閑的趣味,一種意創筆隨的手法—並且只用最簡單的方術—那樣從容進了一步,他的造型最大的特點是寫實與變形夸張的巧妙統一,使他的形象寫實中有意趣,形雖變而不失真。

任伯年的藝術,人物畫成就最大,但真正最有創造性、水平最高的,應該是他的肖像畫。我認為,他的肖像,達到了前無古伯高峰。在任伯年之前,中國的肖像畫僅僅局限在『寫照』、『寫真』的領像與文人畫結合起來,追求獨特的創作構思,賦于更多的藝術處理與加工,他不覺 在肖像畫中吸取了西畫藝術。現存任伯年的肖像達數十幅之多,除了極個別外,可以說每一幅都不同。無論從造型方法、構圖形式、取景角度、人物的神情姿態,以及用筆用墨用線等形式,都是因人而異,隨情抒寫,變化無窮。僅從人像采取的角度來看,以前的肖像畫,幾乎一律是正面端坐凝視的程式,而任伯年在作肖像時可以自由如意地變化各種角度。如一八八七年作的《高邕像》,就是采用側面姿態,臉部眼窩深陷,有一種因勞動而疲累之神情,十分真實、準確,真正達到了形神兼備。據說,任伯年寄寓上海方樵聆家半年有余,臨別前,為其父畫了一幅筆簡而神完的背面肖像,見到這幅畫的人,莫不稱譽,把老人的神氣傳達無遺。任伯年對人說︰『吾樸被投止時,即無時不留心于主人之舉止行動,今所傳者在神,不在貌也。』又一回,紹興有位商人,外貌甚是丑怪,找任伯年畫像。任氏取其側面正在算賬的姿勢,又把過寬的額頭縮短,太窄的下巴加長,極巧妙地掩蓋了對象外形的缺憾。(以上兩例引自台灣劉芳如著《清末人物畫巨匠任伯年》)今天美術院校遍及全國,能畫肖像畫的畫家也數量極大,但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末,一位中國畫家的肖像畫能達到如此高度,不能不說是一個高峰。開了現代中國肖像畫創作的先河。

最後要說一點個人之怪論。常常听到一些權威人士對任伯年的藝術有不少微詞。與他同時代的虛谷、吳昌碩等大師比較,認為任伯年超脫有余,古拙樸厚不足;生動有余,筆墨功力不足,流于甜熟、粗疏等可染先生曾說過,要成為大師要具備三個條件︰天才、修養、壽命。任伯年這位偉大天才在未能使他的藝術臻于成熟、達到最高峰而過早夭折,這的確是十分遺憾的。我們可以想見,如果吳昌碩或者齊白石,只是活到五十幾歲,那麼他們的藝術肯定無法和任伯年比肩。同樣,如果任伯年能活到和吳昌碩、和品位一定會達到更高的境界。盡管這是一種遺憾,但絕對掩蓋不了這位偉大巨匠的光輝,他的成就應該高于同時代的畫家,影響力不僅在于筆墨技法,更重要的在于他那勇于變舉突破、善于探索創造,為人生為大眾的現代藝術精神,如果說塞尚是西方現代藝術之父,那麼任伯年應該是現代中國畫之父。有些同行听到我的怪論頗以為然,特此寫出,作為此篇不成文的文章的結束語吧!

妙有多,一九三七年生于浙江省。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文化部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曾任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主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