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對外關系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對外關系
定價:588
NT $ 512
 

內容簡介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對外關系》講述了:戰時中國的外交是抗日戰爭這部偉大史詩的一個重要方面,有著十分豐富的內容。戰時中國外交的成功是多種因素綜合起作用的結果,它既取決於中國本身的努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有賴於各國的本身需要和國際形勢的發展。 本書是帶有通俗性質的讀物。可以全面了解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的外交事件及各方關系。
 

目錄

序言
引言
第一章 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
第一節 從華北交涉到淞滬抗戰
第二節 國際社會的最初調停
第三節 中國爭取國聯的支持
第四節 九國共約會議無所作為
第二章 聯合蘇聯與爭取德國中立
第一節 中蘇訂立《互不侵犯條約》
第二節 蘇聯提供軍事援助
第三節 德國保持中立
第四節 中德關系的逆轉
第三章 反對英美妥協與爭取外援
第一節 從海關協定到有田—克萊琪協定
第二節 英美對中國戰略地位的重新思考
第三節 英美邁出援華制日第一步
第四節 戰時外交方針的調整與苦撐待變
第四章 日本誘降與中日秘密接觸
第一節 陶德曼調停
第二節 列強的調停企圖與日蔣接觸
第三節 汪精衛脫離抗戰陣營
第四節 「桐工作」的最終失敗
第五章 日本南進與英、美、蘇對日妥協
第一節 日德結盟與日軍南進
第二節 英國關閉滇緬路
第三節 蘇日訂立中立條約
第四節 美日接觸與談判
第六章 走向同一戰壕
第一節 美、英巨款援華
第二節 美國開始租借援華
第三節 軍事合作的磋商
第四節 馬格魯德使團訪華
第七章 盟國的合作與齟齬
第一節 新的形勢
第二節 美、英對華巨額貸款
第三節 緬甸戰役與中、美、英關系
第四節 史迪威的召回
第八章 尋求中國的大國地位
第一節 蔣介石訪印與宋美齡訪美
第二節 中美新約的簽訂
第三節 中英新約的簽訂
第四節 四大國宣言與開羅會議
第五節 中國與聯合國的創建
第九章 中共抗日外交戰略的形成
第一節 對英、美態度的變化
第二節 打開大門的嘗試
第三節 政策轉變中的反復
第四節 重建國際統一戰線
第十章 美國與國共關系
第一節 美國開始介入國共矛盾
第二節 美軍觀察組與中共
第三節 美國對華政策的轉變
第十一章 中蘇關系與蘇聯出兵
第一節 新疆問題與邊界摩擦
第二節 雅爾塔協定與美蘇妥協
第三節 中蘇談判與蘇聯出兵東北
第十二章 受降問題上的交涉
第一節 美國支持國民黨壟斷受降權
第二節 中英關於香港受降的交涉
附錄一 西漢譯名對照表
附錄二 參考書目
後記
再版後記
 

在中國近代史上,歷時八年的抗日戰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這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歷史轉折時期,是中國人民第一次取得戰勝外國武裝侵略的偉大里。抗戰的勝利,無疑是全民族眾志成城,共赴國難,前仆後繼,浴血奮戰的結果,也是與世界范法西斯各國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分不開的;另一方面,中國抗戰也極大地鼓舞和支持了各國人民的正義斗爭,在整個反法西斯戰爭中占有重要地位。抗戰與戰時外交也有這種相輔相成的關系:戰爭是外交成功的基本保證,沒有不屈不撓的抗戰就沒有外交的成就;同時,外交上的努力與成功也為堅持抗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戰時中國的外交是抗日戰爭這部偉大史詩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有著十分豐富的內容,有許多輝煌的篇章。抗戰之初,中國政府即通過各種途徑,包括國聯會議和九國公約會議,把中日沖突訴諸國際社會,爭取各國的同情及有利害關系的國家的支持;中國利用與德國20世紀二三十年代建立起來的關系,使德國維持了半年多的中立;同時中國極力發展與蘇聯的關系,使蘇聯從1938年到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前成為中國軍火的主要供應者,並派遣軍事顧問和飛行員來華助戰;中國也努力推動美、英(尤其是美國)政策發生積極轉變,反對兩國對日妥協的傾向,使兩國逐步確立起制日援華政策,為以後的盟國關系奠定了基礎。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在堅持抗戰四年半之後,與美、英、蘇一起領餃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從1942年10月到1943恩年1月中國分別與美、英兩國進行談判,廢除了領事裁判權等不平等條約所賦予兩國的在華特權,以後又與別國簽訂了相關條約,一個世紀以來作為中國對外關系基礎的不平等條約體系終於崩潰;1943年10月中國代表簽署了四大國《關於普遍安全的宣言》,奠定了未來聯合國的初步基礎;同年12月中、美、英三國的《開羅宣言》向全世界宣告,日本竊取於中國的領土,如東北、台灣、澎湖群島都將歸還中國,中國人民收復失地的神聖使命、中國的領土完整得到了庄嚴的國際保證;1944年九十月,中國代表參加了大國籌建聯合國的敦巴頓橡樹園會議;1945年4—6月,中國與美、英、蘇三大國一起發起了舊金山聯合國制憲會議,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之一,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積極作用得到了長遠的保障。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