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浪漫派與中國原生浪漫主義:德中浪漫詩歌的美學探索

德國浪漫派與中國原生浪漫主義:德中浪漫詩歌的美學探索
定價:270
NT $ 235
 

內容簡介

內容上本書上半部論述德國浪漫派的思想和文學。首先綜述評介德國浪漫派的哲學、美學思想,介紹了德國早、中、晚期浪漫派各自的特點及其美學與思想上的共性,並指出其理論基礎建構在康德、費希特和謝林的哲學思想上。接着探討浪漫主義與德國18世紀各種思想運動的關系,指出德國浪漫主義的延續性與創新性。作者又詳細介紹浪漫派的哲學思想和詩學:本體的詩和文字的詩等等。同時作者也指出,浪漫派作家的文學創作並不一定符合其詩學追求。對於浪漫派的代表性作家諾瓦利斯、布倫塔諾、艾辛多夫本書作者予以了詳盡介紹,對他們的作品予以深入分析,指出各自的特性成就,界定他們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在深入探討德國浪漫派詩人和詩歌后,本書進入對中國原生浪漫主義的探討,認為中國詞匯中雖有「浪漫」一詞,但傳統文論中沒有與「浪漫主義」內涵相對應的概念與范疇。通過分析公認的浪漫大家庄子、屈原、李白、李賀的作品,歸納其浪漫特質,勾勒出中國原生浪漫主義的面目。在深入分析上述幾家作品之前,作者先從浪漫主義的對極《詩經》談起,認為《詩經》的形式、風格與內容,確立了中國詩學的正統;比興手法與關注現實的風雅傳統,是中國原生現實主義的源頭。這些加上孔子及其后學的闡釋,形成了儒家的詩學體系。它在內容上要求反映現實,藝術上追求中和之美,同時將文學功能化,成為載道教化的工具,正是這些規范着后世的詩歌創作。作者認為,道家的美學思想,否棄功利,以自然為美,奠定了中國原生浪漫主義的美學基礎,而庄子的創作為此做了實踐性的准備。作者接着深入探討了屈原、李白和李賀三位中國代表性的浪漫詩人的美學思想、詩歌創作、藝術手法及浪漫特質,進而總結出中國浪漫詩歌的總體性美學趣尚。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德國浪漫派
第一節 德國浪漫派簡述
一 早期浪漫派(1790—1801)
二 中期浪漫派(1801—1815)
三 晚期浪漫派(1820—1850)
第二節 浪漫主義與18世紀思想運動的關系:吸納與反撥
一 與啟蒙運動
二 與虔敬主義和感傷主義
三 與狂飆突進運動
四 與古典主義
第三節 浪漫派的哲學思想
第四節 浪漫派的詩學
一 本體的詩
二 「文字的詩」
第二章 諾瓦利斯
第一節 生平
第二節 詩歌創作
一 前期(1785—1797.3)
二 后期(1797.3—1800)
第三節 浪漫特質
一 表現精神、思想
二 呈示心靈世界
第三章 布倫塔諾
第一節 生平事業
一 生平
二 評價
第二節 詩歌創作
一 概況
二 成就:民歌風的詩
三 代表作
第三節 浪漫特質
一 傳奇、神秘色彩
二 主觀的詩
三 宗教情結
第四章 艾辛多夫
第一節 生平事業
一 生平
二 詩歌創作
第二節 詩鏡中的詩人
一 世界觀
二 政治立場
第三節 浪漫特質
一 回歸自然的主題
……
第五章 中國原生浪漫主義
第六章 屈原
第七章 李白
第八章 李賀
結語:與德國浪漫派的比較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
 

本書作者劉潤芳教授和羅宜家教授,一位出身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一位出身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世界歷史系。他們留學德國多年,攻讀德國文學與歷史,既受過中國傳統文學和歷史的熏陶,又受過德國大學嚴格的科研方法訓練,對中外文學、特別是對詩歌饒有興趣,且功底深厚。他們為人與為學同樣認真誠懇熱情,並且肯思索,有見地。本書是他們在長期累積、長期思索的基礎上歷經幾年辛勤工作而獲得的成果。

做學問需要下工夫,需要長期點滴的累積;做研究要對研究對象有興趣,要有問題意識,知道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本書體現了這些做學問的根本。更為可喜的是,本書展現了深深的人文修養和人文關懷。在現今浮躁的社會風氣中,學風也跟着浮躁,一蹴而就的心態和作風處處可見,人文關懷越來越欠缺。正因為這樣,在誠懇扎實的學風中,帶着對人類、對社會的關愛情懷者,就越加可貴。專心致志從事研究的人都甘於寂寞,劉潤芳和羅宜家兩位在寂寞中默默工作,在寂寞中奉獻,於是我們有幸讀到《德國浪漫派與中國原生浪漫主義——德中浪漫詩歌的美學探索》這部著作。副題告訴讀者,這是比較文學的研究成果。作者必須對中國古典文學有研究,也必須大量閱讀、深人研究德國浪漫派理論和詩文著作,才有可能動筆寫作。

劉潤芳與羅宜家教授寫《德國浪漫派與中國原生浪漫主義——德中浪漫詩歌的美學探索》一書的初衷很簡單,他們認識到,中國學界長期以來用於闡釋中國文學藝術的「浪漫主義」概念,在事實上有些模糊,不同研究領域所用的「浪漫主義」並不盡同,與西方「浪漫主義」的內涵更非等同。於是他們想弄清原生於中國本土的「浪漫」與西方浪漫主義在理論和實踐上各有什麼特征,辨析它們之間的異同和關系。為了這個目標,他們必須探源尋頭。他們以西方浪漫主義的源頭德國浪漫派的理論為出發點,從德國浪漫派詩歌入手,說明德國浪漫主義的審美理想及其理論與創作手法。又從源頭梳理原生於中國本土的浪漫主義,理清文論與實踐,還中國浪漫主義以實際內涵。為了正本清源,他們特別提出了「中國原生浪漫主義」的新概念,以資區別於西方的浪漫主義。

定下問題與研究方法后,作者首先評介了中國和德國學界對浪漫主義的研究現狀。他們十分謙虛,深知自己所做的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展開的。至今為止中德的有關成果他們都認真梳理、深人思考、辨析吸納。他們具各了每個真正從事研究工作的人的好品質。

內容上本書上半部論述德國浪漫派的思想和文學。首先綜述評介德國浪漫派的哲學、美學思想,介紹了德國早、中、晚期浪漫派各自的特點及其美學與思想上的共性,並指出其理論基礎建構在康德、費希特和謝林的哲學思想上。接着探討浪漫主義與德國18世紀各種思想運動的關系,指出德國浪漫主義的延續性與創新性。作者又詳細介紹浪漫派的哲學思想和詩學:本體的詩和文字的詩等等。同時作者也指出,浪漫派作家的文學創作並不一定符合其詩學追求。對於浪漫派的代表性作家諾瓦利斯、布倫塔諾、艾辛多夫本書作者予以了詳盡介紹,對他們的作品予以深入分析,指出各自的特性成就,界定他們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在深人探討德國浪漫派詩人和詩歌后,本書進入對中國原生浪漫主義的探討,認為中國詞匯中雖有「浪漫」一詞,但傳統文論中沒有與「浪漫主義」內涵相對應的概念與范疇。通過分析公認的浪漫大家庄子、屈原、李白、李賀的作品,歸納其浪漫特質,勾勒出中國原生浪漫主義的面目。在深入分析上述幾家作品之前,作者先從浪漫主義的對極《詩經》談起,認為《詩經》的形式、風格與內容,確立了中國詩學的正統;比興手法與關注現實的風雅傳統,是中國原生現實主義的源頭。這些加上孔子及其后學的闡釋,形成了儒家的詩學體系,它在內容上要求反映現實,藝術上追求中和之美,同時將文學功能化,成為載道教化的工具,正是這些規范着后世的詩歌創作。作者認為,道家的美學思想,否棄功利,以自然為美,奠定了中國原生浪漫主義的美學基礎,而庄子的創作為此做了實踐性的准備。作者接着深入探討了屈原、李白和李賀三們事國代表性的浪漫詩人的美學思想、詩歌創作、藝術手法及浪漫特質,進而總結出中國浪漫詩歌的總體性美學趣尚。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