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碑漢刻的文化視野

唐碑漢刻的文化視野
定價:179
NT $ 156
  • 作者:李慧 王曉勇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010079730
  • ISBN13:9787010079738
  • 裝訂:344頁 /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家「985工程」二期「西安交通大學西部社會文化藝術研究基地」建設項目。中國的碑刻文化既是歷史的記憶,又是新時代的標記。唐碑漢刻是中國古代的特殊產物,是時代精神的必然成果,不僅僅只是一些雕花刻字、風吹雨蝕過的石頭,而是愈老愈健,風韻勝昔,唐碑漢刻的文化品質就是:古代刻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廣泛的存在空間和高度的文化權威:石刻的功能在於述德、銘功、紀事、纂言等等,也只有最值得記載的事功才有可能銘之於碑刻,碑刻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精華和濃縮,所謂「藏之名山,傳之後世」,指的就是這些重要價值或重要精神財富的流傳和繼承。一個社會一旦失去了這些價值,就會失去秩序和規則,失去能夠維系的基礎。而碑刻就承擔這樣一種維系的使命。本書用現代哲學、傳播學、文學、美學等的理論模式和思維方法,多時空、多層次、多視角地探討碑刻文化的特質、功能、內涵、輻射、作用、影響,尤其是它的精神特質在現代的轉化及形式,從而開辟了中國碑刻文化研究的新路徑。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唐碑漢刻的哲學思考
第二節 唐碑漢刻的文化觀照
第二章 唐碑漢刻的傳播視野
第一節 唐碑漢刻作為文化傳播載體的人文淵源
第二節 唐碑漢刻作為文化傳播載體所含的特質
第三節 唐碑漢刻作為文化傳播載體所需的環境
第四節 碑刻是認知信息與審美信息完美結合的最佳載體
第五節 唐碑漢刻在文化中的價值體認
第六節 唐碑漢刻在現代社會中的文化生命
第三章 唐碑漢刻的現代哲學視野
第一節 時代與物
第二節 如何通達唐碑漢刻
第三節 唐碑漢刻的存在精髓
第四節 唐碑漢刻的文化品質與時代生命
第五節 唐碑漢刻的藏與顯
第六節 唐碑漢刻作為文化環節 的不可或缺性
第七節 唐碑漢刻從生死到超越
第四章 唐碑漢刻的文學視野
第一節 唐碑漢刻中的變格破體現象
第二節 唐碑漢刻中「以情緯文,以文被質」的文學觀照
第三節 墓志銘與傳記文學
第四節 與時俱進的碑刻文體文風
第五章 唐碑漢刻的美學視野
第一節 石材質的藝術品性與人格比附
第二節 唐碑漢刻是時代文化的集大成形式
第三節 詩書俱妙的題壁與石刻文學藝術
第四節 碑刻的美學視野綜論
第六章 唐碑漢刻的宗教視野
第一節 法像庄嚴的佛教碑刻
第二節 天人合一的道教碑刻
第三節 其他宗教碑刻
第七章 唐碑漢刻的歷史視野
第一節 碑刻的考史正史補史之功
第二節 碑刻對古代經濟的記載
第三節 碑刻對古代商貿的反映
第四節 碑刻對古代科技的反映
第八章 余論
第一節 作為里程碑的唐碑漢刻的文化召喚和文化慧命
第二節 處於唐碑漢刻的境界
參考書目
參考論文
 

中國的文字是被刻鑄出來的,從遠古的甲骨、商周的青銅到后世的石碑,無不留下了深深的文字刻痕。而刻痕本身的意義就是為了留存,為了記住,為了重溫,為了不朽。因而有資格被刻出來的文字一定具有難忘的價值,讓世界留存它,讓人們記住它,讓后世重溫它,讓它雖時過境遷也照樣永葆不朽。刻痕把歷史事實凝固成讓人刻骨銘心的文化記憶,這些刻痕便以刻骨的樣式熔入在我們的生命體中。它從不歇息地昭示出往復交纏、日新月異的文明軌轍,又把文明軌轍銘刻成生命基囡以在人類前赴后繼的生死流轉中生生不息。作為生命基因的文字刻痕隨時隨地都欲喚醒那些被我們遺忘的歲月陳跡,都欲將我們置回年深日久的過去,於是一種情不可抑的滄桑感、一種莫名的復古情懷便油然而生,讓我們始終不能釋然,不能忘記,甚至不能背叛自己的來歷。驀然間,我們會發覺自己是有來歷的,甚至是大有來頭的,也正因為有了對自己來歷的覺悟,我們才能追尋到屬於自我的文化之根。人世代謝,人生無常,但只要尋到了根,則無疑就是尋到了下種超越人生、橫貫人世的大生命。每個個體都不過是大生命中的小細胞,如朝菌不知晦朔,如蟪蛄不卻春秋。以小我觀我,則人生一世,電光火石,白駒過隙,俯仰即迂;以大我觀我,則人類不朽,古往今宋,青山不改,綠水常流。文化對子時間向來有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庋,要麼向前瞻望,要麼向舌回首。而在文化的意義上,向前瞻望容易失卻自我,向后回首容尋發現自我。佛家雲:進一步苦海無邊,退一步海闊天空。只有倒轉過來,沿波討源,順脈尋根,才能迷到文化生命的空闊境界,才能發現真實的自我——文化大我。而石碑就是巋然不動的文化之根,即使在竹簡、木牘、絲帛、紙張等等文字介質大行萁道的時代,它們依然不能取代石碑的特殊地位和實際作用。石碑被人鐫刻上大字,矗立於大地,攜帶着記憶,期待着回歸,囡而其價值是獨一無二的。石碑使語言文字變成了堅固久長的存在物,雖經風剝雨蝕,日曝寒襲,也遠遠超越了人類個體生命的壽限,正如法國犬哲福柯所言:「當語言的存在繼續在我們的地平線上放射出越來越強的光芒時,人正處於消亡過程中。」在厚重的石碑面前,人總是單薄卑微的。誰也無法否認,一塊紀念碑或一塊里程碑對於現代社會的意義:或昭示不朽,或指引方向。那麼古代啪碑刻在現代社會是否已經時過境遷了呢?尤其像唐碑漢刻速種曾經輝煌過的歷史文物,難道給人的只是「碑刻依舊在,幾庋夕陽紅」式的慨嘆嗎?這些問題正是本書多方恩索並試圖回答的。

碑刻作為學術問題首先是一個價值問題或意義問題,因此本書所關注的視域絕非傳統金石學或碑刻學的祝域,而是碑刻丈化學或碑刻現象學的視域。任何東西能夠迸入我們的視域都是為了一種因緣,正如《法華經》所雲:「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碑刻文化學或碑刻現象學之所以進入我們視域的因緣,囝然有丈化學、現象學日漸成為當代顯學的緣故,更重要的緣故則是為了那些來自我們精神深處的文化基因的呼喚,正如我們在生死存亡的時刻所發出的求救聲一樣,它的聲音凄切而緊迫。碑刻所要得到的並不是被保護和被挽救,相反,需要得到保護和挽救的是我們這些日漸遺忘自己傳統文化的現代人,而碑刻或許正可以把我們從遺忘狀態中喚醒。我和王曉勇博士在撰寫此書的過程中,多次討論的不是碑刻自身所面臨的危機,而是現代人面對碑刻無動於衷的那種態庋所面臨的危機,令人深有戒懼。我們正是懷着這種戒懼之心完成本書的,即使2008車的雪災、地震、世界經濟危機都不曾讓我們如此戒懼過,然而此書終於完成了!

撰寫此書期間,我們得到了西安交通大學校長鄭南寧院士的支持,2006年我主編的《西安交通大學校址千年歷史文化考》出版舌,鄭校長就鼓勵我:「再多寫點東西,為交大的文科發展多做點事。」這也是我的心願。兩年來,我旁搜遠紹,鉤玄提要,寒暑如常,手不輟筆,正所謂「願此幾章貝葉文,灑為一滴楊枝水」!本書遷得到了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丘進教授和西妄交通大學藝術館館長、著名書法理論教育家鍾明善教授的支持。特別要感謝的還有西安交逼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王宏波教授,他對本書投入極大關注,提供各種方便,並多次和我們探討書中的學術觀點,實在讓我們感到人文惠風,處處和暢。

  書中插圖照片共96張。昭陵20張、乾陵6張,是由昭陵博物宕副館長、副研究員李浪濤,乾陵博物館資料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劉向陽,漢陽陵博物館副館長、研究員曹發展授供的;山西運城妁3張,是由《黃河晨報》攝影部主任薛俊拍攝的;其余照片由西安交通大學檔案館侯磊先生拍攝。謹對以上5位先生的幫助致以深深的謝忱!

另外,我的研究生劉凱、吳金鍾、李莉、盧雲為此書做了不少的資料收集與檢索工作;特別是劉凱,不僅做了十分出色的資料收集與整理工作,還就書中的一些學術觀點和我交流看法,並參與了本書第四章第二節和第三節的撰寫。真誠地感謝我可愛的學生們!

我在這里還要特別感謝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研兗員卜憲群博士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基礎教研室主任陳輝教授,感扌他們在本書出版過程中給予的誠摯幫助!

最后,要特別感謝本書的編輯翟金明先生。作為一名年輕人,七能力超拔又謙恭篤學,正是他的謹嚴不苟、勤奮熱情促成了此書順利出版。

歲暮回首,慨嘆無限,我由衷感謝幫助過我的人,心中早已為七們樹立了一塊無法磨滅的石碑!

2008年12月作於西安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