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的文化解讀:世俗文化支配下的中國傳統人生

龍的文化解讀:世俗文化支配下的中國傳統人生
定價:210
NT $ 183
  • 作者:劉毓慶 趙瑞鎖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8-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010078300
  • ISBN13:9787010078304
  • 裝訂:248頁 / 23 x 17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20世紀是中國民族自我批判與自我調整改造的世紀,也是對中國幾千年來形成的傳統文化沉積物進行大手術的世紀。經過一個世紀的批判、調整與改造,民族在人生行為表現上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然而為了民族徹底的改造,還必須對中國文化進行根本的反思。

本書旨在通過對龍文化本源的探尋,尋找遠古文化與中國傳統人生之間的意義聯系,從而從根本上對中國文化作出詮釋,並著重從龍文化對中國人內在精神的影響及由此而外向化的行為表現層面進行深入分析。
 

目錄

新序
原序
緒論
(一)龍的本質
(二)龍圖騰與中國人
(三)圖騰龍的演變和定型
一 龍頭:牛圖騰與黃牛精神
(一)龍與牛圖騰
1.神農:象征炎火的牛頭圖騰
2.蚩尤:好戰的野牛圖騰
3.窮奇:牛狀狸尾圖騰
4.窳:牛首人面圖騰
5.夔:如牛而一足的圖騰
6伯牛:古史失載的牛圖騰
(二)牛文化的精神與性格
1.牛文化生成的歷史背景
2.勤苦奉獻的牛
3.拼搏奮斗的牛
4.亂穩沉持重的牛
5.頑強忍從的牛
6.沒有『神經』的牛
二 龍喙:豬圖騰與口食文化
(一)龍與豬圖騰
1.韓流:人面豬嘴圖騰
2.封豕:大豬圖騰
3.禱杌:人面虎足豬口牙圖騰
4.豕韋:北遷的豬圖騰
5.並封:連體豬圖騰
6.饕餮:豕頭圖騰
(二)豬與中國口食文化
1.龍體構成中『豬喙』入選的地理與歷史背景
2.『食』與傳統中國人
3.『口』與傳統人生
4.中國官僚階級的『胃』
三 龍身:蛇圖騰與中國性文化
(一)龍與蛇圖騰
1.女媧:象征女陰的皤蛇圖騰
2.伏羲:象征雷電的『兩頭蛇』圖騰
3.黃帝:象征雲氣的『四蛇相繞』圖騰
4.共工:象征流水的蛇圖騰
(二)蛇文化與中國人的『性』
1.蛇的女色象征意義
2.『蛇——性』文化生成的歷史背景
3.黃帝的傳統
4.『色』與『情』之失衡
5.中國文學中的『色』
6.關於色之誘惑的對策與學問
四 龍鱗:魚圖騰與中國生殖文化
五 龍頸:龜黿圖騰與崇壽文化
六 龍鬣
七 龍爪:鳥圖騰與權力崇拜
八 龍須:羊圖騰與國民心懷
九 龍角:鹿圖騰與君子風范
十 龍形:狗圖騰與忠誠品格
十一 龍體陰陽:文化融合及其意義
余論
注釋
後記
 

眼前這本書,從初稿完成到現在,已經20年了。20年來四易其稿,2002年出版時已是第三稿,現在則是第四次修訂了。修訂完成的過程,也是自己對這一問題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

是中國人在世界性文化大競爭中的表現,真丐其「怒其不爭,哀其不振」的意思,於是幾乎看到的全是傳統文化的負面表現。因此在修改中,雖反復斟詞酌句,追求含而不露,但表現出的還是有點像「丑陋溝中國人」。1995年作葦二次定稿,把題目赫然改為《病床上的龍》。到2000年作第三次改定時,我便感到了中國滅化中有一種任何文化都無法替代的精神,這就是和諧精神。而且看到了這種精神對於人桌珏續生存的意義。於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對原先全部的材料做了重新思考,在肯定三浣文化精神的前提下,對傳統人生中所表現出的種種有悖於時代的行為,做了應有的褐霆,名為《圖騰神話與中國傳統人生》。前兩年有朋友看了我的書,懷疑我在書中大講和諧是趕時髦,可是一看出版年月,才發現在「構建和諧社會」提出之前就出版了。和諧是中國專寵文化的一個關鍵詞,它代表的是中國文化的核心精神。一個世紀來,中國人關注的是竟爭,是民族在競爭中的生存與發展。而現在,中華民族的崛起已使世界震驚,西方人以其芻已的價值觀衡量中國,制造出了「中國威脅論」,以為中國強大之后!會像西方的強國一詿.以強凌弱,介人大國的爭霸、爭利之中。其實他們根本不了解,中國人從來就沒有與人享利、爭霸的欲望,而高揚的是和平,是用和諧精神化解世界沖突,化解相互間的仇恨。人奕若想獲得幸福的生活,就必須消除民族間的對立、消除人與自然的對立。因此我們把中彐文化中的這個關鍵詞捻出來,目的不僅是要讓世界認識我們,更主要的是要構建起人類和平幸福的大廈,創造宇宙間的祥和。

書雖然出版了,心中新的疑惑卻隨之而來。有人說中國人愛走極端,又有人說中國人愛搞中庸;在中國聖賢語錄中,我們看到的是一種堂堂正氣,是對君子人格的不斷追求,而在世俗的表現中,發現的卻是種種丑陋的行為;在官方的宣傳中,總是要高度頌揚中國民眾的反抗精神,可是在私下里又在批評中國人的懦弱;一方面我們看到了中國文化的和諧精神,而另一方面又發現了中國人之間「鮮克有終」的合作;一方面是肯定中國傳統文化,一方面又看到的是傳統人生中的種種丑陋;這種種矛盾,應該如何認識?我們常說中國文化傳統優秀,民族優秀,可是為什麼一個有着悠久歷史與優秀文化傳統的優秀民族,怎麼會落在世界上一群「后輩小子」的后面?多年來,這些問題不時地在我腦子里回旋。經過較長一段時間的思考,現在終於明白了。    
                   
這里最主要的是有兩個問題要搞清楚:一個是文化系統問題,另一個是價值觀問題。先說第一個。

中國文化從其分布的層面來說,有兩個不同的文化系統,一個是聖賢文化系統,一個是世俗文化系統。這兩個系統同發源於上古英雄神話。「聖賢文化」以炎帝、蕘、舜、禹、湯等聖王的神話傳說為內核,形成了以博施、仨慈、奉獻、包容、和諧、孝悌、忠信、寬恕、務實、自強、勤儉等為主要內容的文化道德體系。這些聖王,他們一個個都達到了人生境界的最高層次。他們的高尚行為,透發着他們內心深處對人生、對人類生存的深深憂患。他們的人生理念與道德堅持,代表了民族所崇尚的最高人格典范。他們都有一顆偉大的心靈,他們的理想,是人類終極的安定、和平和幸福,是全人類的和諧。他們無論是獻身於人類的健康事業,還是以廣博的胸襟緬懷天下、以寬容與善行化解因自私而驅動的仇恨,還是為消除天下蒼生的災難與不安,奔走呼號,犧牲自我,其所追求的終極目標都是為了達到全人類的高度和諧,在包容、寬恕與自我犧牲中,讓每個個體平穩地完成生命的歷程。可以說,「和諧」是聖王精神追求的最高原則。孔子所謂的「中庸」,其實就是壞骯皆」一義的哲學表述。這一文化系統的精神,被孔子納入了經典文化體系之中,並成為經典文化體系的核心精神,占據了主流意識形態領域,影響到了世俗文化。

與「聖賢文化」不同,「世俗文化」則以「災難」神話為核心,形成了以抗爭、拼斗、義勇、剛烈、頑強、堅韌、偏執等為主要內容的文化思想體系。在這里保持了生命初始的亢奮狀態,一種對於災難的極不冷靜的反抗手段,一種絕不寬容、「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的做人原則,一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人格追求,一種奮力拼搏、死不瞑目的斗爭精神,在這個世界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愚公當被大山阻檔了向外發展的道路時,他想到的不是搬家,而是移山——用極端的方式,鏟除眼前的障礙。后羿當目睹烈日燃燒大地時,不是逃避災難,也不是與上帝協商解決他十個兒子為亂的問題,而是射日——用仇恨根除災難之源。精衛當肉體被大海吞噬之后,胸中燃起的是復仇之火。她並不考慮大海能否填平,而只強調一種行為對自我發泄的意義。刑天並不為身首分離而結束戰斗,相反卻以乳為目、以臍為口,繼續着抗爭的行為。共工怒觸不周山,他采取的是魚死網破的反擊手段,並不考慮天塌地陷后自身的存在。這種種極端的行為表現,是他們對待仇恨與罪惡的態度。這個文化體系缺少中庸,也不存在對生命價值意義的思考,而是反抗、斗爭。他們強調的是一種動機,而不是行為的結果。為了罪惡的消除,他們會在情感的驅動下,將自己的生命如同手榴彈一樣,隨時拋出。中國歷史上一個個王朝的崩演,無不是在一次次民眾的反抗斗爭中完成的。而且往往舊的宮室,一處不留地會統統被燒掉。曹植《毀鄄城故殿令》說得很干脆:「音湯之隆也,則夏館無余跡;武之興也,則殷台無遺基;周之亡也,則伊洛無只椽;秦之滅也,則阿房無尺相;漢道衰則建章撒,靈帝崩則兩宮燔。」在世俗看來,不如此不足以泄心頭之恨。故而諺曰:「斬草除根」、「食其肉,寢其皮」、「無毒不丈夫」。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