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歷下詔,開四庫全書館,次年敕修「四庫全書」。自唐宋以後,歷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編纂典籍的傳統,唐代有《藝文類聚》、《北堂書抄》,宋代有《太平御覺》、《冊府元龜》,特別是明代永樂年間編纂的《永樂大典》,共二萬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圖書七八千種,堪稱鴻篇巨制。清朝康熙、雍正年間,清王朝又編纂了《古今圖書集成》一萬卷。到了清乾隆年間,安徽學政朱筠以為《永樂大典》收錄圖書未為盡全,因此上書建議向民間廣泛征求佚書,同時,設立專門機構,對翰林院所藏《永樂大典》進行校輯。於是,乾隆皇帝下詔開設四庫全書館,委派紀昀等著名學者一百六十余人,開始編纂《四庫全書》。

編纂《四庫全書》首先是在全國范圍內征集圖書,從乾隆三十七年開館征書,至乾隆四十三年,歷時七年,共征集圖書一萬二千二百三十七種;然後是整理圖書,由四庫館臣對內府藏書以及從各地征集的圖書進行校訂,提出應抄、應刻、應存的具體意見。其中,應抄、應刻之書被認為是合格的著作,被收入《四庫全書》,而應存之書則不能收入四庫全書,僅僅是在《四庫全書總目》中存目。《四庫全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收入圖書三千四百五十七種,凡七萬九千零七十卷,裝訂成三萬六千余冊,六千七百五十二函。成為中國歷史上卷帙最多的一部著作。

本書的出版發行無論是對於歷史文獻的研究整理,還是對於中國古代歷史與思想文化的研究,其積極意義都是不言而喻的。同時,由於《四庫全書薈要》本來就是書中精品,再輔之以現代的印刷技術,這套書也理所當然地應該成為大小圖書館和個人收藏的珍品。
 

目錄

御制詩初集
卷首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一
卷一一
卷一二
卷一三
卷一四
卷一五
卷一六
卷一七
卷一八
卷一九
卷二○
卷二一
卷二二
卷二三
卷二四
卷二五
卷二六
卷二七
卷二八
卷二九
卷三○
卷三一
卷三二
卷三三
卷三四
卷三五
卷三六
卷三七
卷三八
卷三九
卷四○
卷四一
卷四二
卷四二
卷四三
卷四四
┅┅
 

清乾隆三十七年(一七七二年),乾隆帝弘歷下昭,開四庫全書館,次年,敕修「四庫全書」。自唐宋以後,歷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編纂典籍的傳統,唐代有「藝文類聚」、「北堂書鈔」,宋代有「太平御覽」、「冊府元龜」,特別是明代永樂年間編纂的「永樂大典」,共二萬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圖書七八千種,堪稱鴻篇巨制。清朝康熙、雍正年間,清王朝又編纂了「古今圖書集成」一萬卷。到了清乾隆年間,安徽學政朱筠以為「永樂大典」收錄圖書未為盡全,因此上書建議向民間廣泛征求佚書,同時,設立專門機械,對翰林院所藏「永樂大典」進行校輯。於是,乾隆皇帝下詔開設四庫全書館,委派紀昀等著名學者一百六十余人,開始編纂「四庫全書」。編纂「四庫全書」首先是在全國范圍內征集圖書,從乾隆三十七年(一七七二年)開館征書,到乾隆四十三年(一七七八年),歷時七年,共征集圖書一萬二千二百三十七種;然後是整理圖書,由四庫館臣對內府藏著以及從各地征集的圖書進行校訂,提出應抄、應刻、應存的具體意見。其中,應抄、應刻之書被認為是合格的著作,被收入「四庫全書」,而應存之書則不能收入四庫全書,僅僅是在「四庫全書總目」中存目。「四庫全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收入圖書三千四百五十七種,凡七萬九千零七十卷,裝訂成三萬六千余冊,六千七百五十二函。成為中國歷史上卷帙最多的一部叢憶。「四庫全書」的編纂抄寫歷時十余年,共抄出七部,全書底本藏於翰林院,第一部抄本藏於文淵閣,其他六部分別藏於沈陽文溯閣、圓明園文源閣、熱河文津閣,是為北四閣;鎮江金山文宗閣、揚州大觀堂文匯閣、杭州西湖文瀾閣,是為南三閣。

當乾隆帝下詔開館征書時,他已經是六十三歲高齡的老皇帝了,這項浩大的工程能否在他有生之年完成,他自己也沒有把握。用了自己的話說:『朕臨御已三十余年,亦望望歲矣,斯事體大物博,時略嫌遲」,於是乾隆帝便有了依照全書體例,另編一套卷帙較少的叢書的想法。同年五月初一,乾隆帝頒下諭旨,以全書卷帙浩如煙海,不易檢索為由,命在「四庫全書」中「擷其菁華,繕為薈要,其篇式一如全書之例。』隨後,便另外設立了「四庫全書薈要」修書處,責成王際華、於敏中負責此項事務。至乾隆四十三年,「四庫全書薈要」第一部繕寫完畢,按照乾隆帝的意願,保存在坤寧宮後御花園內的擒藻堂。兩年以後又繕出第二部,存於長春園味腴書屋。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