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籟居琴話(附古琴CD一張)

秋籟居琴話(附古琴CD一張)
定價:294
NT $ 256
 

內容簡介

“秋籟”,秋天的聲音,大自然的聲音。

“秋籟”琴,成于唐玄宗開元三年,距今千年。

成公亮先生在“秋籟居”撫琴、打譜、作曲、鑽研琴理,並往返于山水、田園。在冥思靜想中,梳理大半生的琴學研究。古代琴曲和天地自然、人生理念的關系,古琴傳統與時代的關系,在彈奏和思考中紛紛顯現。

“秋籟居”的文字與琴音,同樣地深沉、淡定而圓潤。以“秋籟”琴彈奏出的旋律,等待有心人諦听。

成公亮,1965年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理論作曲系;文革期間在北京中國京劇團、山東省京劇團參與《紅燈記》、《奇襲白虎團》等京劇現代戲的音樂創作;1984年調入南京藝術學院音樂系工作,任音樂理論、作曲、古琴教師。古琴先後師承劉景韶、張子謙先生,其演奏主要在廣陵琴派傳統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風格,具有深細的人情味。表達對大自然的感受和對人生的思考,或溫潤柔情,或熾烈深沉。其修養深厚而又直接取源心靈的演奏,被認為是內心情感的極致。
 

目錄

序︰琴與心游
古琴簡介
秋籟琴
第一章 流動的傳統
張子謙先生在近現代琴史上的貢獻
古音樂天地的旅行者——悼念古琴家姚丙炎先生
從諸城古琴到梅庵琴派
齊魯藏琴錄
漫話五十年來的琴弦
《洞庭秋思》流變考略
二十一首傳統琴曲題解
第二章 打譜——古譜的復活
打譜是什麼
琴曲《文王操》打譜後記
《桃源春曉》打譜隨記
琴曲《明君》之謎
我所使用的記譜方式
——兼述古琴音樂的存在形態及其與現代記譜方法的沖突
第三章 琴樂的現代創作
古琴套曲《袍修羅蘭》創作後記
附︰看爸爸創作琴曲《袍修羅蘭》(成紅雨文)
為《沉思的旋律》標題作解
《沉思的旋律》創作隨記
兩個太陽——從歐洲鋼琴曲《太陽》到中國古琴曲《太陽》
第四章 東西方的音樂對話
聯邦德國旅行演出散記
附︰歐洲人眼中的中國古琴(德國各報刊對成公亮古琴音樂會的評述)
太湖和風車的對話——古琴即興演奏、古琴和長笛、古琴和搖滾樂
第五章 琴課筆錄
“琴課筆錄”小引
選課之一︰說吟猱,琴曲段落的速度原則、《歸去來辭》全曲講解
選課之二︰從《歸去來辭》說左右手的動作、力度,關于“中等力度”的概念
選課之三︰從《歸去來辭》再說吟猱、氣息、脈動,右手彈弦三要素
選課之四︰講解《洞庭秋思》——從容平和的語氣、古樸儒雅的琴風
選課之五︰《洞庭秋思》第二次回課——我所在意的音樂語氣、旋律起伏
選課之六 ︰《龍朔操》第一次回課——“散句”、“展衍”式樂句的結構、語氣和語氣中的吟猱
選課之七︰《龍朔操》第二次回課——琴曲音樂中的音色、速度、節奏對比
附文︰減字譜徽位、徽分在彈奏時的誤差
附錄
琴樂傳承的過去和現在(二○○七年在上海音樂學院的講座)
《沉思的旋律》古琴譜
《太陽》古琴譜
 

“在我與他並不算多的幾次接觸中,感受最深的是他那種超然、達觀、以樂行世的人生態度。他其實有很高超的演奏技藝,但他從來不以琴演奏家或表演藝術家自詡;他也有很深的作曲功底,但他也絕不以‘著名’作曲家身份自居。可是,當你听他操琴或听他的箏曲、琴曲、二胡曲時,在有意無意間,忽然感到他是在用自己的音樂和你做心對心的交流,這是我多年前听他送給我那盤老同學幫他出版的專輯時所產生的真實感覺。他的音樂,他的為人,常常讓我想到古代那些不願同流合污而保持文人隱士品格的前賢。但他又不是一個擬古守舊之人。相反,在他的音樂里,我常常听到十分活潑敏銳的現代精神。所以,我覺得公亮兄是一位集傳統文人精神格調、當代知識分子坦蕩品性、音樂人平常心態于一己的難得一見的同行好友。”

“您的評價正是我的感受.而且是很早以來就想寫隨筆的內容。我從不諱言自己最心儀的琴家︰一是公亮,一是公自。尊公自因其家學(當然包括喜歡他彈琴);而于公亮,則要復雜得多。甚至曾覺得他身上總有那麼一點兒悲涼,他有自己的時代性,那是中國古典和西方‘浪漫派’音樂的共同烙印。在當前琴界一味以古說事,作曲家一味拿琴當‘向器’的潮流面前,他的特立獨行,孑然無悔,每每讓我更多的泛起‘孤竹君’的感懷。但是,公亮師從來沒有傷感,他總是悠然而見南山,自由而灑脫。就像他喜歡放飛風箏,天地之‘一’,那種由衷的快樂,那種‘洞庭秋思’,是‘忘憂’,是‘鳳翔千仞’,是‘秋籟’。……在中國琴界喧鬧的當下,真的不想失去他,不想僅僅憑著聆听,‘憶’此‘故人’。”

……

忍不住將這兩段喬(建中)老師與我在去年九月八號互通電子郵件的對話抄在這篇小序的開頭。那時,公亮師剛動完手術,我正為他病情的突變而憂慮e六月中旬因假道南京師大陳洪紀念會探訪他時,還僅僅說是腰椎間盤漲出,月余之後,怎麼就成了腫瘤?其時喬老師正在大洋彼岸,于是就有了上述的交流。 “私語”,常為真情;竊議,無須奉承。在對話的同時,我知道,還有更多的是祈福。

也許正是“旋律”的飛動本性,讓那個以此飛動穿越人間煙火的生命不息。“出院之後的生活好像是濃縮了的生污,三個月的工作量做了往常一阜筆釤做的事情。”今年一月十一號,成公亮在采信中附上了新近完稿的“漫話五十年來的琴弦”,之前,他還為即將出版的張子謙CD集寫了序言“張子謙先生在近現代琴史上的貢獻”。而此期間,他接待了無數的探訪者,亦已與丁承運、姚公白一起去杭州錄過唱片,還到了諸暨的“五泄”,一如他無恙之時與山水的親近。

我曾經想以情琴之間、聲韻之間、山水之間來看成公亮。

所謂情與琴,不是俗套的美學命題,而是一個人心靈的空間和宿命。激情,如他在打譜中的“痴迷”,全身心而“極端”在諤場”Ⅲ躬若作曲家創作音樂時的那種感覺,不分心,不悶斷,連續工作數十天,彈奏,研究.萆奏。記譜……在古代的指法體系、外調轉弦、調性轉換、音階排列之間惠悟“人與大自然密切的關系,人與天地字宙相關的理念,人對生死埭忌專……”(“打譜是什麼”)。性情,如他與“忘憂”和“秋籟”,一者泛言清亮,一者余音悠長。同是“憶故人”,在張子謙是無意纏綿,瀟灑高遠ˋ在成公亮則情懷濃郁,細膩深沉。而真情,則是我從他指下听到的訴說,風語人閫,把琴樂從隱遁的神話和遺世的孤傲拉回人性之愛。桃源春曉,寧靜而淳樸,猶如他的散文中出現的每一個圍繞著他而存在的有名有姓的人兒和他恫身影的疊映。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