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為香港浸會大學所編《人文中國學報》之第15期,刊登了港台及大陸學者關于考古、文字、歷史、文學等各方面的多篇高質量論文。其中如清華大學李學勤教授對于《首陽吉金》應侯簋銘文的考釋、南京大學張伯偉教授對于陶淵明文學史地位的新解、北京大學張美蘭教授對于清末北京官話的研析等,均可說是相關領域的權威之作,必然會受到學界的關注。其他論文也各有新見、考證詳實,體現了相當的學術水平。

本書另有書評版塊,選取近年來較有代表性的著作,如《人與人間︰蕭軍回憶錄》、《新舊中西之間︰五四時期的中國史學》等,在著重評價其貢獻的同時,也指出了這些著作中的不足之處。
 

目錄

論文
 《首陽吉金》應侯簋考釋
 《史通》敘事觀的文學史意義
 陶淵明的文學史地位新論
 錢穆的考信史學——以錢氏早年的孔子研究為例
 四聲發現與吠陀三聲的二點思考
 元雜劇的文本形式與演劇形態
 清末北京官話的句法特點——以幾部域外北京官話資料為例
 從吳浣素到呂碧城
 清代文社與興業
 明代的三家《詩》學——兼論清今文《詩》學的興起
 近世廣東詞社考論
 魯迅《在酒樓上》的敘事方式再探
 戰國郭店竹簡《語業一》“夫生百物人為貴”句釋解——兼論郭店簡與郭店墓之年代
 知識之航與歷史想像——重讀吳與華
 晚唐陳康士琴學的版楮零縑
 元德秀的時代意義及文學影響
書評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3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