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南洋

下南洋
定價:150
NT $ 131
  • 作者:楊金遠
  •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7-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2560055
  • ISBN13:9787802560055
  • 裝訂:平裝 / 248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馮小剛軍事題材巨作《集結號》

原作者楊金遠三年磨礪史詩巨著——《下南洋》

繼《馮關東》、《走西口》之後,再現熒屏熱映神話!

2008年《馮關東》
2009年《走西口》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大遷徒
2010年《下南洋》

一部自強不息的悲壯史,一段愛恨糾纏的兒女情
一場千秋萬代的家國夢,一曲慷慨激昂的正氣歌

中日甲午海戰,福州福清的黃家長子為國捐軀,換來了黃家世襲雲騎尉的無上榮耀;怎料小兒子黃澤如因參與維新成了官兵追捕的要犯,連累黃家被抄。老當家黃敬芳權衡再三,決計讓兒子遠走南洋,為黃家留下一脈香火。上路之際,黃澤如帶上了青梅竹馬的逃犯之女高蘭香。兩個憧憬未來的年輕人,在船上遇到了去南洋接管二叔產業的陳可鏡一家。惡劣天氣延遲了航期,陳家獨子被拋尸海浪;海港在望,卻遇貪婪海盜,黃、陳二人被賊船掠走,生死未卜。

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大遷徙。在這三次大遷徙中,人們都是懷著一個美好的夢想出發。他們有理想,有目標,有勇氣,帶著開創新生活,打造新天地,追求幸福富裕生活的向往而走上了漫漫的遷徙之路。

下南洋,中國近代史上規模最大、路程最遠的一次跨國大遷徙,其路途危險程度和謀生的難度遠非國內遷徙可比。如今,中國人的腳步已經遍及全世界。而海外華人中最大的一個群體,就是東南亞華人。他們中的絕大部分,就是幾百年前那些在南洋披荊斬棘的開拓者的後代。“下南洋”的中國人,通過他們的勤奮與努力,現已成為了當地經濟開發的主力軍,他們用自己的雙手改變了所在國經濟落後的狀況,也徹底改變了自己與家族的命運。
 

我一九四一年出生在印庋尼西亞的一個華鐸家莛呈,眚�司鄉好友——作家楊僉遠繼《官司》(電影《賓岩號》)和長篇小說《突圍》被改編為影視作品之後,又創作出這樣一革反玟老一輩下南洋的華人華僑的艱苦創業史的作品,感到非常的素切和高興。歷史上,很多福建人早在鴉片戰爭以前就遠走南洋,在馬六甲、新加坡、印尼等地課生。中華民族是一個農耕民族。農耕民族的最大特點,就是喜歡固守一畝三分田,願意過男耕女織的平靜生活。中國歷代王朝的更迭,犬多伴隨著農民起義、民族紛爭和改朝換代後的權力清洗,一些不堪戰亂的普通百姓以及權力失落的前朝貴族紛紛移居海外。由于地緣上的毗鄰關系,東南亞便成了中國移民的遷徙地和避難所。此外;改變個人或家族的命運,也是國人下南洋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這其中既有在家鄉故土呆不下去的人,也有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人。

南洋這一地理概念,範圍極廣,有菲律賓、爪哇、蘇門答臘、婆羅洲、馬來西亞等地。二十世紀初的南洋正處于英國、荷蘭等國的殖民統治下,歐洲的工業化進程同樣也影響著東南亞殖民地的經濟發展。這些地區在加這開發的過程中,對旁動力的需求量非常大。為吸引華工,南洋諸國先後推出一系列優惠政策。如馬來西亞聯邦最大的州——沙撈越的拉者(國王)就曾頒布過一個特別通告:給移民足夠的免費土地種植,政府提供臨時住屋安置移民;免費供給大米和食鹽一年;提供交通運輸工具,建立警察局保護華人安全,華人可永久居住在沙撈越等。這樣的跛策對于中國國內流離失所、喪失土地的無業流民來說,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很多人就是在這個時候,或攜妻帶子,或孤身一人,漂洋過海來到南洋,我的父親就是這千千萬萬中的一個。

華工們艱苦創業,或做工或經商,或從事農業,世代相傳,對所在地區的經濟繁榮起了巨大的促進作用。時人有這樣的描述︰“他們的經菅大至極大的樹膠公司、銀行、飯店,小至街頭貨攤和小販,無不應有盡有,中小規模的商店自然居多,而擁有幾千萬資本的巨商也不在少數。”然而因中國當時是一弱國,即便在他鄉異國,經濟地位首屈一指,華僑也莫不備受欺凌。他們從無數切身的遭遇中深深感到,中國的政治非革新不可,熱烈地希望振興中華。民族的歸屬感與責任感,也使得他們在海外致富的同時,時刻關注著祖國的命運。

八年抗日戰爭中,有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應該說還有一個“海外戰場”。這一戰場是由世界各地華僑開闢的,範圍更為廣大。它不像前兩個戰場那樣炮火連天,與日軍短兵相接,然而斗爭也極為激烈,是抗日戰爭中不可忽視的重耍力量。絕大多數華僑相繼投入了這場抗日救亡的運動中,是中國這一民族意識和文化背景,把他們和祖國的命運聯系在一起。他們時刻關心著自己籮釤和崮緣的狀況,抗口戰爭更激發了他們囝有的祖國觀念和愛國熱情,他們在為中國的獨立和自由而奔走呼號,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如東江華僑組成了回鄉服務團;三千余名南洋華僑回國,在滇緬國際運輸線上運送抗日救亡物資;在南洋各州府、各山巴,華僑為了負責籌賑會的工作而賣掉樹膠園,賣掉汽車,甚至于傾家蕩產的動人享跡,在當地看來都是很常見的。
 
我初中讀書的集美中學校董——著名的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是南洋著名的僑領。其祖輩是宋末從河南逃到福建集美村的難民,父素陳如松赤手空拳到新加坡謀生,後來雖然經菅工商業,但晚年經濟非常困難。陳嘉庚先生深知華僑的苦難,他的經濟事業也受了外國壟斷資本的排擠。他目睹清朝政府趵腐敗,痛感民族危機嚴重,所以毅然加入中國革命同盟會,支持孫中山的革命運動並提倡力行興學救國;抗日戰爭期閬,他為支持祖國抗日戰爭積極奔走,領導南洋華僑籌賑救亡,成為華僑愛國的光輝旗幟。

如今,中國人的腳步已經遍及全世界。而海外華人中最大的一個群體,就是東南亞華人。他們中的絕大部分,就是幾百年前那些在南洋披荊斬棘的開拓者的後代。我的童年,只知我的祖國叫“唐山”,後來回國以後我才知道“唐山”就是中國。現在,背靠日益崛起的中國,新一代華人正在續寫新南洋故事。

黃健中
2009年4月5日
寫于北京“飛騰”影視基地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