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伯達說悲翠

楊伯達說悲翠
定價:468
NT $ 407
  • 作者:楊伯達
  •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9-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6967214
  • ISBN13:9787806967218
  • 裝訂:186頁 / 24 x 17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翡翠是玉石中最珍稀、最昂貴的品種,堪稱「玉石之冠」。但囿於認識不足,中國歷史典籍中關於翡翠的資料甚少,對今人來說,實為一大憾事。

靡聲海內外的玉器專家、前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楊伯達先生首次將翡翠置於玉文化背景之下,探討其傳播與流變,墾荒草創,厥功甚偉。本書內容翔實,觀點明確,深入淺出,是翡翠鑒賞與投資的權威力作。


楊伯達,男,1927年生於遼寧旅順,1948年華北大學美術系畢業。曾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中國博物館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大學考古系玉器碩士研究生導師。觀任故宮博物院研究室研究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中國文物學會玉器研究會會長、中國寶玉石協會顧問、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榮譽顧問、新加坡收藏家學會海外高級顧問等職。
 

目錄

第一篇 翡翠傳播的文化背景及其社會意義
一 翡翠傳播的玉文化背景
二 有關翡翠的文獻考析
三 翡翠溯源的實物驗證
四 文獻、實物的綜合論證
五 翡翠迅速傳播的基本動力
六 翡翠審美的歷史必然
七 中國玉文化翠文化的崇高地位
八 建立翡翠美學理論是當務之急
第二篇 「大禹治水」』與「岱岳奇觀」——古今國寶的啟示
一 玉材
二 設計
三 琢碾
四 藝術特色
第三篇 世紀中國翡翠四寶
一 翡翠首次登上國寶聖壇
二 國家翡翠四寶工程的啟動
三 一號料——「岱岳奇觀」山子
四 二號料——「含香聚瑞」香熏
五 三號料——「群芳攬勝」花籃
六 四號料——「四海騰歡」插屏
第四篇 翡翠玉文化流傳兩千年
一 漢一南朝文獻中的玉類翡翠
二 宋代翡翠已與皇家玉壇接軌
三 元明兩代 拱翡翠向北挺進
四 清代翡翠普及全國,身價倍漲
五 近現代民玉中的翡翠
附錄 翡翠價值實物例證
 

筆者為何要研究翡翠玉文化的流傳問題?這有一個認識過程。舉凡研究古代玉器的專家、學者,很容易專注於和田玉,不考慮其他地方產出的玉料,亦無須考慮翡翠。另外,在客觀上也有一種現象降低或淡化了人們研究翡翠的興趣和願望,這就是古代學者很少談及翡翠,留下的資料甚少,這增加了研究翡翠玉文化流傳的難度。還有一種情況是翡翠商人和收藏家不關心、不講究翡翠歷史,甚至不惜破壞舊翡翠改造為新商品投入市場獲取高額利潤。所以,到現在翡翠史研究幾乎是一片空白,無人問津,很難找到研究翡翠史的專家、學者。

筆者之所以要研究翡翠玉文化傳播歷史的原因,就是因為翡翠傳播研究進展不暢而又不能回避。還有一個客觀條件就是機遇問題,是一次偶然的機會把我引入翡翠史研究工作的門檻。1999年,中國寶玉石協會副秘書長孫鳳民先生以及文孟祥先生等與企業家合作編輯出版一本綜合性的中國翡翠專著,由各界學者、專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筆者應邀出席了這次編委會,確定由本人負責翡翠史的撰稿任務,列為全書第一章 。會後做了搜集資料與實物的准備,並於7月4日由文孟祥先生陪同特赴雲南龍陵縣考察史前硬玉斧的出土情況及其真實屬性。在龍陵縣文管所所長楊興衛的協助下,將四件玉斧帶到雲南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進行顯微拉曼光譜檢驗,確定為藍晶石[Al2(siO4)O],不是翡翠。之後,去雲南省博物館,在保管部邢毅主任和王麗明的支持下,觀看滇王墓出土玉器,並請「中國雲南進出口珠寶玉石檢測鑒定中心」進行無損傷檢測。此後,完成所有的調查研究、搜集資料等准備工作,按照筆者的理解撰成《翡翠傳播的文化背景及其社會意義》一文(2000年3月18日脫稿)。此文是本人研究翡翠玉文化傳播的階段性的整合性成果。筆者在搜尋有關古翡翠的文獻和實物兩方面資料時發現新石器時代至戰國是一片空白,漢至明資料均極貧乏,雖可連綴,略成體系,但不足以作為釋考研究之有力證據。清代內廷翡翠的史料(如檔案與藏品)尚較豐富,可補翡翠傳播歷史研究的闕佚,而這一任務只有故宮博物院研究人員方可勝任,並向社會提供相關信息。筆者曾系統查閱《養心殿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貢檔》等檔案,凡以為可用者均加摘錄,累計數千條。於是抽查筆錄,閱覽已公開發表的清代翡翠藏品,經整理研究,撰一短文《清宮舊藏翡翠器簡述》,由《故宮博物院院刊》於2000年6期率先發表,這是筆者研究翡翠文化傳播歷史過程中公開發表的第一篇文章,以期引起學術界對故宮翡翠藏品的關注。嗣後,在觀望等待翡翠專著合作出版的過程中,為了引起學術界和翡翠收藏家對翡翠史的興趣,先將此稿中的文獻考證部分略加調整,以《從文獻記載考察翡翠在中國的流傳》為題,提前交《故宮博物院院刊》,於2002年第2期刊出,這是本人研究翡翠在國內流傳經過的首篇專文。

不知何故,集體編寫翡翠專著並公開出版的原訂計划一直未能落實,隨後便杳無音信,不了了之,時隔三年,仍無下文。2003年:,故宮博物院籌組《故宮學刊》,便將沉睡了三年的長稿交與《學刊》編輯部,於2004年正式發表,公諸於世,為翡翠研究提供較為系統的、全面的緬甸翡翠在國內傳播交流的歷程,以及最終組成玉、翠兩種玉材為主體的互為碰撞交織的、富有特色的雙軌制玉文化的豐富內涵及其完美形式。上述i文發表後時有新資料發現,對已有資料也有了新的理解。為普及翡翠傳播的歷史知識,須將文獻與實物再次進行整合研究,依據新發現的資料經分析提出新的解釋。如:

1.指出在龍陵一帶可能存在著一處以藍晶石為原料的玉器和玉文化化區;

2.吉林永吉星星哨新石器時代墓葬AM11出土兩件形似篇珠的翡翠附件,大安縣漁場秦漢M206出土一件翡翠,發掘者稱很可能是外來的翡翠器,可以看出翠玉文化很可能與古代日本、朝鮮半島已有了交流;

3.大理國兩次遣使貢金裝碧軒山等土產,碧軒山可能是用翡翠珠制成的山子;

4.緬甸蒲甘王阿奴律陀獲自詔碧玉佛像可能是翡翠佛像。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