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時至今日,個人的健康與安樂,日益與其獲取藥物的情況息息相關。2003年,全球制藥業的銷售額達5000億美元。這個利潤豐厚的產業,伴隨著新自由主義在全球范圍內的擴張,正在將個體的健康與幸福,重寫為一種商品。一些迎合生活方式的治療市場被建立(如抗抑郁劑銷量的急劇上升),同時,一些關系到人們基本生存的急需的市場卻刻意被忽略(如非洲艾滋病藥物市場的發展緩慢)。

本書收錄文章來源於哈佛大學第三屆里弗斯年度研討會,集結了醫藥學領域內頂尖的人類學家和藥學史家的最新田野研究成果。

「健康是每個個體享有的權利,也是國家的責任」,對於藥物全球化的民族志研究,不但構建了今日人類學的核心問題,同時,也深深凸顯了藥物全球流通中出現的「價值鴻溝」:究竟是誰的疾病值得治療?誰的生命值得拯救?

阿瑟·克萊曼(Arthur Kleinman,又名凱博文),曾先后擔任哈佛醫學院社會醫學部主任和哈佛大學人類學系主任,現代哈佛研究生院及醫學院終身教授。
 

目錄

致謝
藥物聯結體
走向全球化的人體研究
醫學新世界
為全球精神健康提供教化:日本對SSRIS的采納
高度接觸:阿根廷的送禮和監管
成癮市場:法國使用大劑量丁丙諾啡的情況
城市生態系中藥物:地方的行話
藥物管理
治療艾滋病:烏干達藥物獲得不平等的難題
 

過去的幾十年,社會和文化人類學在全球范圍內經歷了深刻的變革。出版這套叢書的目的,是讓中國讀者能領略到在人類學理論、研究方法、實證發現和應用實踐方面的最新成果,正是這些激動人心的成果,充分體現了這場具有深刻而持續影響力的變革。

哈佛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們的近期研究,是對當代人類學動向的極好闡釋。這套叢書,第一次使得中國的教授、學生和有興趣的普通讀者,能接觸到這些研究作品。目前,國際人類學界最值得注意的變化之一,就是其關注對象正轉向當代的主要社會和地區,如中國、日本、歐洲各國和美國等等。而另一重要趨勢,是作為社會和文化人類學分支的醫學人類學,正逐漸占據日益顯著的中心地位。這一動向顯示,人類學家正在轉而研究影響當代各共同體的重點社會問題,並開始表達出努力轉化人類學研究成果,使之能為政策辯議、項目實施和一般傳媒所用的意願。叢書中的部分作品也使我們看到,醫學人類學已經成為一方聯結社會和人文科學,另一方聯結健康和政策科學間的「橋梁」。用跨越不同社會空間的「橋梁」來比喻復旦大學和哈佛大學問的關系,尤其是新近創立的復旦-哈佛醫學人類學合作研究中心,是最為恰當不過的了。

我們相信,包括華琛(James L Watson)、華如璧(Rubie Wat-son)、赫茨菲爾德(Michael Herzfeld)、貝斯特(Theodore Bestor)及本人在內的哈佛人類學家,在比較文化和社會研究方面所做的田野實踐和理論探索,將為中國人類學學科的國際化和專業化作出應有的貢獻。

用中國人習慣的說法,這套叢書將有助於全面矯正人類學在中國知識分子和技術專家眼中的形象和面貌。它不僅是對啥佛人類學研究的一次展示,更重要的,是向讀者推薦下些在人類學界內外已產生重大影響的新思想和新看法,如文化親熟說、地方性的道德世界、社會的疾痛體驗、生命文化過程等等。這套書,還展示了都市人類學、中國鄉村研究以及行政機構的田野考察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它將展示人類學方法在精神醫學領域,包括像政治性創傷、醫學倫理及醫學人文等方面的最新應用和研究。我們希望通過齊心協力,能在中國創造出全新的人類學領域,同時,鼓舞中國的同仁們為世界范圍內的人類學探索和發現,奉獻出激動人心的成杲。

哈佛大學人類學系及哈佛醫學院終身教授
Arthur Kleinman(凱博文)
2007年10月24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