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出版于1967年,是社會學領域的一本經典,是一本與庫恩的《科學革命的結構》、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涂爾干的《自殺論》齊名的社會學經典。本書的問世,開啟了社會科學領域一個跨學科的學派——社會建構主義。

書中考察了知識是怎樣形成的、怎樣得到代表它的制度和擁護它的人的維持和修正;現實是怎樣通過社會互動形成的,人與其共同體之間的符號/象征關系。
 

目錄

序言
緒論︰知識社會學的問題
第一章 日常生活中知識的基礎
第一節 日常生活現實
第二節 日常生活中的社會互動
第三節 日常生活中的語言和知識
第二章 作為客觀現實的社會
第一節 制度化
第二節 合法化
第三章 作為主觀現實的社會
第一節 現實的內化過程
第二節 內化與社會結構
第三節 關于認同的理論
第四節 有機體與認同
結論 知識社會學與社會學理論
注釋
 

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書,按照原來的計劃本是一篇系統的關于知識社會學理論的論文。因此,本書並不打算對這門學科的發展進行歷史研究,或是對社會學理論中這一領域發展或其他領域發展中的不同的人物進行詮釋,甚或是展現怎樣在這些人物和發展中取得整合。我們也不打算在書中挑起或進行論戰,對其他理論觀點的批判討論,只有在它們有助于澄清書中的論據時才會被加入——但不是在書中正文,而是在書後注釋中。

論據的核心部分將會在第二部分(“作為客觀現實的社會”)和第三部分(“作為主觀現實的社會”)中找到,前者包含了我們對知識社會學最基本的理解,後者則將這一理解應用到主觀意識層次,從而在社會心理學的問題上搭建起一座理論橋梁。就日常生活現實的現象學分析來說,第一部分(“日常生活知識的基礎”)包括了核心論據的哲學闡述。僅僅對社會學論據合理性/正當性感興趣的讀者朋友可能會想要跳過這一部分,但是他們應該小心,貫串論據始終所使用的一些關鍵概念,都是在第一部分進行的界定。

盡管我們的興趣並不在知識社會學的歷史方面,但是我們覺得有義務解釋一下,我們的知識社會學概念為什麼和以什麼樣的方式不同于此前為止通常人們對這門學科的理解。這一點我們會在緒論部分進行解釋。最後,我們會作出一些結論性的評述,表明我們認為一般意義上的社會學理論以及特定經驗研究領域中當前事業/規劃的“代價”是什麼。

我們所使用論據的邏輯,難免會使一些展示方式重復出現。因而讀者朋友將會發現,一些問題在第一部分的現象學的框架中已經考察過,跟著又在第二部分討論它們及其經驗起源的興趣,隨後又在第三部分在主觀意識層面上對它們進行了考察。我們已經盡了我們最大的努力來使本書盡可能具有可讀性,但又不能違背其內在的邏輯性,我們希望讀者朋友能夠理解出現那些可能是不可避免的重復的原因。

偉大的伊斯蘭教神秘主義者伊本‧烏爾一阿拉比(Ibnul-Arabi),曾在他的一首詩篇中這樣呼喊——“救救我們吧,阿拉,讓我們超脫名字的海洋!”我們經常會在我們自己對社會學理論的理解中不斷地重復這一呼喊。因為這一原因,我們決定從書中實際采用的論據中去除所有的名字。這樣,大家讀起這本書來就會看到我們的立場的持續展現,而不會穿插像下面這樣的評論“涂爾干這麼說”、“韋伯那麼說”、“這里我們同意涂爾干而不贊同韋伯”、“我們覺得在這一點上涂爾干一直被人們誤解”等等,從而不斷地打斷讀者的思路。顯然,明眼人從書中的每一頁上都可以看出,我們的觀點並不是自己獨創地、前所未有地突然就冒出來的,但是,我們想要根據每樣事情本身的特點/實際情況,而不是通過別人對它作出的闡釋或綜合去進行評判。因此,我們把所有的參考文獻以及我們想要感謝的論據資源,都放在了全書最後的注釋中。這使得全書最後出現相當多的注解成為必要。這並不是要順從出書的儀軌,與其這樣說,還不如說是忠誠于感謝前輩人創造出的歷史這一要求。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