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立場︰文化批判與批判文化

另類立場︰文化批判與批判文化
定價:156
NT $ 136
  • 作者:謝少波
  • 譯者:趙國新 陳麗
  •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5-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5056928
  • ISBN13:9787305056925
  • 裝訂:平裝 / 314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這個世界已去中心化了嗎?——後殖民主義視角下的全球化、現代性的焦慮——當代中國全球化具象的符號學分析、現代性反思、重構中國現代性歷程、詹明信的毛澤東情結、全球化與中國——試論另類現代性、“我們的現代性”——中國與新社會主義構想、移位、轉換、雜合︰翻譯與中國現代性、後殖民批判、後殖民主義問題再思考、文化他者與差異話語、霍米‧巴巴與邊界透視等。


作者簡介︰謝少波,湖南大學外語學院講座教授,加拿大卡爾加大學華裔學者。研究領域主要有文化研究、後殖民理論、全球化理論等。在國內出版學術專著及主編著作有《抵抗的文化政治學》、《文化研究訪談錄》、《賽義德自選集》等多種。
 

目錄

知識突圍的道與理(代序)
全球化與中國
資本主義全球化與文化批判
移位、分化、差異——全球化與文化和空間在中國的復制
這個世界已去中心化了嗎?——後殖民主義視角下的全球化
現代性的焦慮——當代中國全球化具象的符號學分析
現代性反思
重構中國現代性歷程
詹明信的毛澤東情結
全球化與中國——試論另類現代性
“我們的現代性”——中國與新社會主義構想
移位、轉換、雜合︰翻譯與中國現代性
後殖民批判
後殖民主義問題再思考
文化他者與差異話語
霍米‧巴巴與邊界透視
再記憶、再書寫、再表義——從邊緣崛起的加拿大華裔文學
後殖民主義的緣起和走向
另一種敘說︰解構新殖民主義
解讀與解構
超越邊界的寫作——莊子的他者倫理學
艾略特︰荒原的諷喻家
凱萊布‧威廉斯︰解構者的悲劇
小說《帕梅拉》的三重對立結構
德里達與莊子︰兩種解構話語比較
參考文獻
譯後記
 

知識突圍的道與理 韓少功

本科畢業以後,覺得自己英文太爛,我經常騎著腳踏車回母校去外語系旁听。其時謝少波先生正在那里執教,給過我不少方便,還定期為我私下輔導,是一位難得的良師益友。我們在雜亂破舊的教工宿舍樓里曾醉心于英文的詩歌與小說,共享湘江之濱一個文學夢。

稍感意外的是,他出國留學和工作以後,由文學而文化,由文化而歷史與社會,成為了一個視野日益廣闊的研究者和批評家,近年來更是活躍在國際學界,對一系列重大議題常有忠直發言,是全球性文化抗爭中的一名狙擊手和突擊手,一位挑戰各種意識形態主潮的思想義俠。

從眼下這本中文版論集來看,他出身于“後現代”師門,操持現代西方的語言學、解構主義、文化研究一類利器,擅長一套西洋學院派戰法。但他以洋伐洋,入其內而出其外,以西學之長制西學之短,破解對象恰恰是西方中心主義,是全球資本主義體制下的話語霸權。對“現代性”語義裂變的精察,對西方特殊性冒作“普適性”的明辨,對不同品格“人文主義”的清理,對“新啟蒙”與“新保守”暗中勾結的剖示,對跨國資本以差異化掩蓋同質化的偵測……都無不是墨凝憂患,筆挾風雷,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思想殺傷力。

作為一位華裔學者,神州山河顯然仍是他關切所在,是他筆下不時綻現的襟懷與視野——這既給他提供了檢驗理論的參照,又拓展出一片創新理論的疆域。不難理解,他以多語種、多背景、多學科的雜交優勢,穿行于中西之間,往返于異同兩相,正在把更多的中國問題、中國經驗、中國文化資源帶入英語敘荸,力圖使十三億人的千年變局獲得恰當的理論顯影,以消除西方學術盲區。這當然是一項極有意義又極有難庋的工作。想想看,一個沒有亞里士多德、基督教傳統、殖民遠征艦隊的中囝,在內憂外患中驚醒,一頭撞入現代化與全球化的迷陣,不能不經歷震痛和磨難——其難中之難,又莫過于陌生現實所需要的知識反應,莫過于循實求名。迄今為止的爭爭吵吵證啁,中國是二十世紀以來最大的異數,最大的考題。無淪是植根于歐芙經驗的西學話語,還是植根于農耕古史的國學話語,作跨時空的橫移和豎移,恐都不足以描述當今中國,不足以診斷現實的疑難雜癥。因此,援西入中也好,援中入酉也好,都只是起點而非終點。像很多同道學人一樣,少波十分明白這一條。他有時候多面迎敵,一手敢下幾盤棋,不過是在雜交中合成,在合成中創新,正在投入又一次思想革命的艱難孕育。

在本書的一篇文章里,他談到莊子及共他中國先賢在理論中的“模糊性、歧義性、不確定性”,這涉及中國傳統哲學的特點,也涉及知識生產的基本機制。其實,中國老百姓常說“道理”,“道”與“理”卻有大不同。道是模糊的,理是清晰的;道是理之體,理是道之用。若借孔子一言,道便是“上這”之物,理只是“下學”之物——下學而上達,方構成知識咸長的完整過程(見《論語‧憲問》)。可惜的是,很多學人仍囿于邏各剪主義式的舊習,重理而輕道,或以理代道。特別是在當前文本高產芒識零埠約時代,一批批概念和邏輯的高手,最可能在話語征伐中陷入無謂的自得或苦惱。他們也許不明白,離開了價值觀的靈魂,離開了大喪兵袁安君土,萵開了對多樣和多交世界的總體把握,離開了對知識本身的適時信任和適時懷疑,在一些具體義理上圓說了如何?不能圓說又如何?在紙面上折騰得像樣了如何?折騰得不像樣又如何?歷史上的各種流行偽學,其失誤常常並不在于它們不能言之成“理”,而在亍它�們迷失了為學之“道”,在大關切、大方法、大方向上盲人瞎馬。比如作者在本書中談到的“他者”之說——在成為一個概念與邏輯的問題之前,它更像是一個價值觀的悶題吧?若無一種善待眾生的宏願與遠瞻,相關學者的細察、深思、靈感、積學等從何而耒?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與其說我敬重謝少波先圭琦忌辯之理,不如說我更推崇他的為學之道;與其說我欣悅于他做了什麼,不如說載更欣悅于他為什麼會這樣做,為什麼能這樣做。

在一個大危機、大震蕩、大重組日益逼迓琦當下,他也許做得了很多,也許做不了太多,這都並不要緊。但他與世界各國諸多同道共同發起的知識突圍,仳們的正義追求初智能再解放,已經讓我听到了希望的集結號,看到了仝球大明新的彼岸正在前面緩緩升起。

2008年8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