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理論

收入分配理論
定價:354
NT $ 308
 

內容簡介

本書是馬丁·布朗芬布倫納教授的經典之作,被公認為是一本難以復制的理論巨著。在本書中,作者以其寬闊的視野和縝密的思維,全面、深入、細致地闡釋了新古典經濟學中收入分配問題所涉及的幾乎所有領域以及這些領域里曾出現過的重大理論創新和貢獻。他對分配問題的集中細致的梳理,對新古典理論的辯護,對古典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以及凱恩斯主義理論的比較,使本書成為一部難以被超越的理論專著,是我們今天領悟經濟學的永恆話題——收入分配——的最權威的讀本。


馬丁·布朗芬布倫納(Martin Bronfenbrenner,1914-1997年),享譽國際的經濟學家。1934年在芝加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此后他曾在多所大學任教,如羅斯福大學、威斯康星大學及密歇根州立大學等。從1971年起,他在杜克大學擔任坎南經濟學講座教授直到1984年退休,退休后,他一直在日本的青山學院大學任教,直到l990年。他一生發表了250多篇學術論文,出版了5部專著。其著作涵蓋的主題包括收入分配理論、貨幣經濟學、財政理論、商業周期理論、不完全競爭理論、勞動經濟學、發展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比較經濟體制、經濟思想史及國際經濟學等。他的學術成就使其成為美國科學藝術院院士和美國經濟學會的傑出會員。
 

目錄

序言              
第1章 分配重要性之爭      
 分配是根本          
 分配不重要          
 經濟制度的判斷標准      
 分配不再提:是趨勢還是搖擺?   
 分配與政策癱瘓       
第2章 各種形式的分配問題    
 經濟學與商業:收入與財富     
 分配的基礎            
 統計之謎             
 定義貧困             
第3章 個人收入分配問題       
 不平等程度的統計測量       
 分配的表達式及其推導   
 對偏度的解釋           
 貧困:孤島與病例         
 收入革命?            
 威脅性的結論           
第4章 功能性收入分配問題    
 與個人分配的關系       
 不變的相對份額?       
 工會的作用          
 經濟增長中的收入分配     
 通貨膨脹的再分配效應     
第5章 分配不公?        
 貧富的選擇          
 個人收入分配模式       
 經濟的分配不公        
 主要的再分配措施       
第6章 對生產性投入的需求    
 分配與偽分配         
 術語和概念          
 報酬遞減           
 最優利用量          
 投入的需求函數        
 替代彈性           
 派生需求的彈性        
 中性的與有偏的創新       
 誘致創新及其偏重        
 投入的總生產力         
第7章 反邊際主義者的抗議    
 對投入的需求與工資理論     
 新古典的聯想          
 完全競爭與競爭性均衡      
 向下傾斜的需求曲線       
 信息、動機與時間     
……
第8章 不完全競爭與剝削 
第9章 投入的供給
第10章 集體議價
第11章 工資與就業
第12章 古典利息理論
第13章 貨幣利息理論
第14章 兩種租金理論
第15章 正常利潤 
第16章 宏觀分配理論:總結
第17章 方針、指引與收入政策 
譯后記
 

本書是一本論述收入分配的傳統著作。作者是理論經濟學家,所以本書考察的也是經濟理論。它延續了克拉克的《財富的分配》(1899年)、希克斯的《工資理論》(1932年)和作者的老師道格拉斯的《工資理論》(1934年)的傳統。此外在智識方面還得益於很多人。

之所以說本書是本「老式」的著作,主要是因為其內容屬於「重新解釋和重新表述」的范疇,這同時也增加了它的篇幅。我不想背棄新古典經濟學,這包括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層面的邊際主義或者生產函數。但是也不同於激進的凱恩斯主義,因為我不相信收入分配完全或者主要是在產品市場上決定的,那樣會使得投入市場成為一個暗箱。與此同時,我還試圖理解那些擁有不同想法的人,公平並帶有少許責難地展示他們的立場。於是,書中有些部分聽起來可能像是譜寫小調音樂的莫扎特在嘗試搖滾樂。

不過,我給篇幅過大找的主要借口是為了保持各部分之間的「平衡」,本書內容包括分配的意識形態問題(1、5章)、分配的統計問題(2 -4章)、分配的微觀經濟學(6-10、12、14 - 15章)和分配的宏觀經濟學(11、13和16章)。在某種程度上,討論收入政策的第17章屬於后續的思考。

「從一個很高的標准(比如說晟大程度的縝密、優美和一般性)來看」,克萊因展現了他在基礎數學各分支里的才華。而我的作用主要是反面的,即「從一個基本的標准(即和制度的『靈魂』以及經濟學專業之外的興趣保持聯系)來看」,我試圖展示高級的經濟學。為「靈魂」付出的代價往往就是噦嗦。在凱恩斯的《通論》(1936年)剛剛嶄露頭角的混沌年代,我作為芝加哥大學的學生,得到了保羅·道格拉斯、弗蘭克·奈特、奧斯卡·蘭格、阿巴·勒納、亨利·舒爾茨、亨利·西蒙斯和雅各布『維爾納等人在各種分配問題上的指引。從1947年起,我分別在美國的九所大學(依次是威斯康星大學、華盛頓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明尼蘇達大學、科羅拉多大學、卡耐基一梅隆大學、匹茲堡大學、斯坦福大學及哈佛大學)和日本神戶大學講授分配理論。但是,我教學的起點也即本書的起點,卻是在兩條戰線上展開的負隅頑抗:一是反對只關注產品市場的傳統「理論」課程,這種抗爭直到我上周聽見有人講「哦,是的,投入品價格確實是給定的」的時候仍然沒有停止;一是反對傳統的「勞動」課程。它認為「民主的工會主義」是美國的一種很保險的制度。

一個在九所美國大學和一所日本大學都待過的人肯定有一大幫同事。有的人友好,有的人則不然。我從那些對分配問題感興趣的同事——不論其熱情與否——那里學到了很多東西,也改正了很多錯誤。它們都已經反映在本書里了。我要感謝的同事主要有JamesEarley, Harold Groves, Robert Lampman, Walter Morton, Selig Perlman及Eugene Rotwein[威斯康星大學];Charles Killingsworth,ThomasMayer及Victor Smith(密歇根州立大學);0.H.Brownlee,John But-trick,Leonid Hurwicz,Anne Krueger及N.J.Simler(明尼蘇達大學); Myron Joseph, Morton Kamien, Michael Lovell, Rober Lucas, Al-lan Meltzer及Leonard Rapping(卡耐基一梅隆大學);Otto Eckstein,John Gurley,Harold Lydall及Melvin Reder(斯坦福大學,包括行為科學高級研究中心)。

如果一本書的出版時間趕巧,在等待出版的同時也許還來得及提到重要的進展。可惜本書不那麼走運,而且不太公平的是還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作者,包括查爾斯·弗格森對新古典分配理論的論述,弗里德里希·魯茨對利息理論的論述,哈羅德·利達爾和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對個人收入分配的論述,以及萊斯特·梭羅對貧困問題的論述。

我要感謝出版方的經濟學編輯哈里·約翰遜和該書的責任編輯西德尼·溫特勞布。他們不放過他們發現的任何謬誤;找唯一不放心的是,他倆一個是新古典主義者,一個是激進的凱恩斯主義者,這使有關謬誤的定義偶爾會存在分歧。我的研究生助手,神戶大學的Shigeo Minabe和卡耐基-梅隆大學的Toshihisa Toyoda幫了我大忙。在校稿的秘書當中,卡耐基-梅隆大學的Mary Jo McChure夫人以及科學高級研究中心的Helena A. Smith夫人工作努力,為人寬厚。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