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系統性、綜合性較強的理論專著,也是迄今為止西方傳播研究界最全面地總結和探討受眾問題的一本著作。全書對受眾這一概念及其演變歷史進行了梳理,全面總結和分析了各種受眾理論和受眾研究的主要傳統、方法和結果。作者分析了受眾研究中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與人文科學研究方法之間的異同,從受眾和媒體兩個角度對傳受關系進行了探討,不矯枉過正,也不偏執一端。

本書思路清晰、結構合理、資料豐富、論說簡明,對于大眾傳播和媒體研究領域的研究者和學生來說具有比較重要的啟發和參考作用。


丹尼斯‧麥奎爾(DenisMcQuail),著名傳播學者,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傳播學終身教授,“歐洲傳媒研究小組”成員,《歐洲傳播學雜志》三位創始人之一。麥奎爾曾經在牛津大學學習歷史和社會學,後在利茲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曾先後在以下大學擔任教授或客座教授︰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俄羅斯莫斯科大學,芬蘭坦佩雷大學,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在阿姆斯特丹大學任教長達二十多年。 丹尼斯‧麥奎爾在傳播學領域有著漫長而輝煌的研究經歷。從1968年至今,麥奎爾出版了十幾本著作,廣泛涉及傳播研究的諸多領域。主要著作有︰《邁向大眾傳播社會學》、《傳播學》、《大眾傳播研究模式論》、《大眾傳播理論》、《媒介行為》、《受眾分析》、《媒介政策》等。
 

目錄

前言
第1章 一個概念的歷史
受眾問題
受眾的歷史
作為大眾的受眾
重新發現作為群體的受眾
作為市場的受眾
新媒介與受眾的未來
結語
第2章 大眾傳播理論與研究中的受眾批判的視角
受眾研究的目的
其他研究傳統
提出議題
結語
第3章 受眾類型
受眾的二重性
作為群體或公眾的受眾
作為受眾的滿足群組
媒介受眾
由傳播渠道和內容界定的受眾
大眾受眾的消解︰新類型出現
受一傳關系的多種模式
結語
第4章 媒介到達問題
了解“客觀”受眾的必要性
不同的媒介不同的到達概念
關于媒介到達和媒介影響的一般看法
重疊受眾︰不同的功能地點和時間
不同的媒介使用
受眾構成
受眾的多樣性︰外在與內在形式
關于受眾視听率︰定量與定性?
主動性和選擇性
跨國受眾
結語
第5章 受眾的形成與保持原理
媒介使用之“為什麼”
受眾形成之結構說
功能主義模式︰使用與滿足研究
受眾選擇的“實用主義”模型
品味偏好和興趣
受眾流
結語
第6章 受眾實踐︰媒介的社會使用
媒介使用與日常生活
一個令人誤解的媒介使用模式
媒介使用的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
亞文化與受眾
生活方式
種族與媒介使用
性別化的受眾
社交與媒介的社會使用
受眾接受與意義協商
社會病態與媒介使用
媒介使用的規範框架
內容規範
結語
第7章 傳播者一受眾關系
彌合差距
傳播者眼中的受眾
來自受眾的觀點
對受眾負責的方式
結語
第8章 變動中的受眾
受眾的終結?
技術作為變化之源
社會和經濟因素的影響
對受眾的沖擊
受眾更有力?
媒介更無力?
受眾的“逃逸”
分化︰多樣性和局限性
國際化
結語
第9章 受眾概念的未來
新的挑戰
新媒介有新受眾?
受眾繼續存在
若干概念問題
受眾類型與術語︰結束語
參考文獻
索引
作者介紹
譯後記
 

得知《受眾分析》一書被翻譯成中文,我深感榮幸,同時非常高興能為中文版寫下這段簡短的序言。本書出版于1997年,在這段時間里,特別是在各國乃至全球範圍內數字化和新媒介市場開放的作用下,傳媒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互聯網日益成為一種跨越“舊媒介”和“新媒介”之間界閾的新型媒介。然而,盡管采用了新技術,但是其所傳播的內容常常與“舊媒介”極為相似。所有這些變化,都對受眾的本質產生了影響,雖然它們多半只是增強了幾年前就已經相當明顯的趨勢,即早期大眾傳播中典型的大眾受眾趨向“分化”(fragmentation)的趨勢。各種傳媒的大量涌現,傳播和存儲新技術的出現,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這些因素的結合增加了受眾的選擇性,並促成了具有不同品味和興趣的許多更小規模受眾群的產生。

盡管如此,舊的模式依然存在(通俗內容擁有大量受眾),並可能延續下去,因為它滿足了個人、傳播者和社會的眾多需求——在群體環境中共享閑暇和娛樂是一種社會需求。這種情況同樣適用于新聞和信息,它們為人們提供談資,是人們形成觀ˋ點的基礎。社會領袖、政治領袖和廣告商們也需要向全社會的廣大受眾傳播信息,因而也盡可能地支持著大眾受眾的′延續。即使是像互聯網這樣的新媒體,在某些情況下,也試圖培養大規模的、忠實的“使用者”群體。我們可以預期,上述社會需求將逐漸與新的傳播可能性相適應,除了大眾傳播之外,還會有其他傳播網絡不斷生長。很顯然,受眾分析所面臨的任務變得愈來愈復雜困難了。眾多小規模受眾是難以測量和跟蹤的,而且受眾也不再局限于一國邊界之內。不同媒介所帶來的不同使用模式,改變了媒介使用的整體平衡,對傳媒的反饋活動,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受眾能夠比過去更加主動積極地進行互動交流,盡管其影響可能不那麼直接了。

本書對上述主題和其他一些內容進行了探討,我很高興地得知,這些內容將在新的讀者圈中、在筆者所不熟悉的社會文化環境中,受到關注並引起討論。這樣的討論很可能會得出不同的結論,並引發新的問題。這些使我對本書中文版的問世感到格外球喜,在此,我要向為完成這項工作而付出辛勤努力的譯者和編輯表示衷心的祝賀。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