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隨著計劃在形塑都市及郊區景觀覺醒的增加,伴隨而來的是對規劃者及規劃專業批評的增加。開發商、政治人物及市民均對社區問題的發生怪罪于“不良的規劃”。但是計劃到底能做什麼?它們能成功地解釋什麼問題?而哪些是它們不能做的?

在本書中,杰出的規劃學者——路易斯‧霍普金斯(Lewis D.Hopkins)從都市發展計劃邏輯的解釋,處理這些棘手的議題,並辨明何時及如何制定計劃的指導方針。他探討計劃背後的概念,這些概念有些被廣泛接受,但是卻很少被檢驗,有些修正了有關計劃使用及用處的傳統智慧。

本書將帶給所有參與人居的規劃者一一對于計劃為何及如何做之完整認識,使得他們在使用及制定計劃上做更佳的選擇。本書將對規劃理論、土地使用及規劃實務課程的學生及教師具有極重要貢獻。
 

目錄

《都市發展——制定計劃的邏輯》一書對中國快速發展的啟迪
關于《都市發展——制定計劃的邏輯》中文版的一些想法
譯序
作者中文版序
原序
第1章 都市發展計劃:為何需要以及如何去作?
第2章 自然系統中以計劃為基礎的行動
第3章 計劃如何運作
第4章 策略、不確定性及預測
第5章 為自願團體與政府及其本身所作的計劃
第6章 權利、法規及計劃
第7章 制定計劃的能力
第8章 集體選擇、參與及計劃
第9章 計劃如何被制定
第10章 如何使用及制定計劃
譯後記
注釋
參考書目
索引
圖列
圖4-1 基礎設施決策獨立考慮
圖4-2 基礎設施及住宅決策同時考慮
圖4-3 將住宅視為不確定的基礎設施及住宅決策
圖4-4 不確定性下土地與基礎設施開發
圖5-1作為集體財的計劃屬性
圖9-1 以住宅區別所提出游憩地區的示意圖
圖10-1 1958年肯塔基州來克辛頓市衛生下水道策略
圖10-2 年肯塔基州來克辛頓市衛生下水道策略
圖10-3 1973年肯塔基州來克辛頓市衛生下水道策略
圖10-4 伊利諾伊州泰勒維爾市整體策略圖
圖10-5 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市社區規劃會議所擬之草圖
表列
表1-1 解釋與辯解的類別
表2-1 四個I
表3-1 計劃如何運作
表4-1 基礎設施及住宅說明
表4-2 土地開發案例資料
表6-1 土地法規及隱含的計劃需求
表8-1 集體選擇說明
表9-1 規劃過程
表9-2 程序及溝通理性
表10-1 使用計劃的索閱機會
賽局列
賽局2-1 獨立賽局
賽局2-2 相依賽局
賽局2-3 相關賽局
賽局5-1 集體財
賽局5-2 告知與未告知的決策
 

與全世界大部分說中文的人分享有關都市發展規劃概念的機會實在是一項榮幸。這個機會包括就中國大陸、香港及台灣所衍生的規劃實務做出某些貢獻,以及進行學術性對話,以學習計劃在特殊情況下如何運作的基本原則。中國大量都市化所伴隨著的主要都市形態及制度結構改變,造成了在嶄新情況下使用計劃的挑戰。我們應使用對計劃運作的最佳了解來面對這些改變,並持續思考正在發生的事情,以使得我們就一般情況而言對規劃有更多的了解。

在美國,“都市規劃”約略指的是,地方政府針對都市發展及其發展形態所造成的生態、經濟及社會影響所做的實質發展投資及法規約束。當以這種方式使用,規劃包括許多影響發展形態的不同機制,例如法規、財務工具、組織設計及集體選擇。計劃就狹隘的層面來看有它們自己的邏輯。本書的目標便在于陳述現有對計劃如何運作,以及它們如何與其他形態工作相關而影響都市發展的邏輯。有關計劃如何運作的厘清會使得對計劃所能完成的事情有更合理的預期,以及對何時制定計劃,有關哪些面向,為誰而制定以及如何制定等問題有更謹慎的選擇。

本書內容最初撰寫主要是以北美(North American)讀者為對象,因此使用的例子幾乎都以美國為主。然而,本書企圖說明這些計劃如何運作及計劃所能完成事項的原則,應具有足夠的一般性以使得這些原則在其他制芰及文化背景下,在解釋計劃上是有用的。譬如,如果決策是相關的(inter-dependent)、不可逆的(inter-dependent)、不可分割的(indivisible)及面對不完全預見(imperfect foresight)時,計劃可以是有用的。這個概念應可應用在組織內及組織間,也因而可應用在相對中央化及去中央化制度下以投資及法規來約束都市發展。計劃本身不是個人及集體決策。借由這些原則,計劃在政府及市場部門可以是有用的,而這些原則也因此應在快速改變的制度背景中,例如中國,是有用的。于是,解釋中國的規劃將以新的情況挑戰這些解釋及辯解,並進而導致我們對計劃思考的革新。

北京、香港、上海、台北以及其他許多兩岸的城市正進行大型投資以改善交通系統。譬如,在台北,“興建、營運及移轉”(Build,Operate,and Transfer)的個案系由私部門競標以興建一輕軌系統,在一段時間營運後,然後將它移轉到政府機構。政府界定了一些要求,例如要求該系統連接機場至市中心某些區位,但也預留一些路線空間讓競標者自行決定以從路線所影響的不動產投資中獲利。這種方式不但同時考慮土地使用與交通以創造誘因,同時也從不同的市場及政府部門的觀點來規劃這些關系。諷刺的是,這個方式除了移轉到公部門的部分沒有規劃外,與美國一百年前所發生的情況類似。因此,學習是雙向的,美圖的規劃者能從台北的規劃者學習到如何使用興建、營運及移轉方式作為卞有意圖的方法來完成一過程,而該過程卻無意圖地發生在美國1950年代公部門接收營運失敗的輕軌捷運。

在上海及香港,類似捷運及住宅的重大發展也在發生。上海東邊的浦東地區,其大量住宅發展需要在僅僅十年間以難以想象的速度進行基礎設施投資。這個現象提供一機會以思考改變陶速度及範疇如何影響計劃運作的方式,以及應如何制定。在本書的用語中,也許計劃的設計面向能在如此快速及範疇中及上海制度背景下能有效地發揮作用,而策略面向在改變緩慢或其他制度背景下較為有效。這個例子點出了本書的企圖�也就是展開計劃如何運作的解釋,以及在特定情況下如何從事規劃的辯解,並利用廣泛的情狀以厘正這些解釋與辯解。

這些投資的選擇無疑地是相關的、不可逆的、不可分割的及面對不完全預見,即如同在美國類似,但或許較不劇烈的例子所顯示。不論逐步制定小規模及易于逆轉的投資,或是假設未來可根據過去完全加以預測,都不適合中國現有的情況。規劃具有潛力而形成無比的價值。其隱喻是,花費巨大資源在規劃上是極可能值得的——即在思考現在如何做時考慮其與未來行動的關系下一因為改善的結果所獲得的潛在報酬將足以彌補規劃的成本。

科學的重要前提是,我們不斷累積知識,一方面挑戰先前的成果以創造新及更好的解釋,另一方面加人先前成果中新的發現以創造更完整及有用的解釋。解釋能合理說明為何某些事物相較于其他事物在特殊情況下會發生。亦即,解釋使得當我們觀察到些微不同的情況時,能作出令人意外或視為理所當然的反應方式。本書概念的架構意欲貢獻于建立累積這些有關計劃在何種狀況下如何運作的解釋基礎。這種知識的衍生系部分建構于多樣的概念及經驗上。因此,從其他地方所發展出來的概念以考慮中華文化及歷史背景的特殊情況,將同時對科學作為知識的累積以及有關中華文化傳統中規劃概念的發展有所貢獻。

我萬分感謝賴世剛教授從事本書的翻譯。從他的博士研究開始,而我作為其博士生指導教授,他便已承諾于一個概念,即我們應從一套上貫的宗則來合理解釋規劃。他認為這些原則應有足夠的一般性以至少在不同拍文化及制度背景中加以測試並調整。我希望本書的翻譯能對這個可能窪有所貢獻,也因此作為他的研究議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