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證詞

精神的證詞
定價:204
NT $ 177
 

內容簡介

該著主要包括「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文學中的現代性問題」、「文學思潮與文化政治」和「『介入』的寫作」等三個專輯。第一個專輯,是作者2001至2003年間在復旦大學中文系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的出站報告,是一個體制完整的微型專著,大多都曾以單篇論文的形式發表過。該專輯以現代性的問題意識及社會學、思想史、文化學和語言學等多學科的研究方法,研究了90年代以來的中國文學與現代性問題的幾個最為關鍵的方面——即文學自主性問題、話語現代性問題和漢語現代性問題,分別涉及這一時期民族國家的文學實踐、文學出版與文學倫理、文學場域的自主性重建、啟蒙主義的話語堅持和歷史調整、民間話語的基本結構與內在問題、全球化時代中國文學的語言自覺等重要問題,見解深刻獨到,極具創見;第二個專輯,則分別對新時期特別是90年代以來中國文學思潮中的重要方面和重要問題,如小說潮流的歷史演進、文學體制與知識分子身份、當代中國文學的「再政治化」問題和「新左翼文學」思潮等,在現代性的問題意識和文化政治的關切中進行了相當深入的研究;而第三個專輯,則從文學知識分子的介入精神的角度,對不同時期分別屬於不同潮流的代表性作家和詩人,如被新的文學史編撰認為屬於「潛在寫作」的胡風和牛漢的「潛在寫作」、屬於「尋根派」和「新左派」主要代表的韓少功、屬於「現實主義沖擊波」潮流的劉醒龍,以及新世紀文學中的代表性作家須一瓜等作了重點研究。還以相當嚴厲的批判性眼光全面深入地研究了當代中國的重要作家王安憶的文學創作,揭示出其介入性的嚴重匱乏,見解精辟,發人深省,曾經產生過廣泛影響。


何言宏,男,1965年4月生,江蘇淮陰人。學者,批評家。現為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江蘇省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2000年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後在復旦大學中文系從事博士後研究。著有《中國書寫:當代知識分子寫作與現代性問題》(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版)、《堅持與抵抗》(韓少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和《介入的寫作》(上海三聯書店2007年版)等。另有論文多篇。主編有「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評傳叢書」(上海人民出版社)等。曾獲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和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
 

目錄

第一輯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文學中的現代性問題
第二輯 文學思潮
第三輯 「介入」的寫作
後記
 

去年春天,在醞釀這套學院文學批評叢書的時候,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在今天這樣比較復雜的文化、文學語境中,談論和思考當代文學批評與研究,界定這種文學活動的學術品質,梳理出它的發展脈絡,或者說給今天的文學批評命名,實際上已經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以來,當代文學的話語方式、話語背景和學術空間都獲得了非常大的拓展,文學批評所顯現出來的影響力,它在當代文學學科的意義和學術價值已世所共睹。文學批評持續著它整體活躍的態勢。但是,近些年,那些「批評缺席」、「批評有無存在的必要性」的質疑、詰責之聲仍時而響起。當代文學批評遭遇到市場經濟的沖擊,似乎陷入到失語和能指匱乏的困頓之中,很大一部分批評空間正悄然被諸多媒體所占領。文學批評的責任與承載力究竟是什麽?文學批評應有什麽樣的形態、格局和秩序?批評的倫理和能力、批評的學術化、批評家的身份等問題,都開始困擾我們這個時代的寫作與批評。

回望這些年來的當代文學批評與研究,的確是有太多的文學與非文學的因素,特別是種種體制內的評價機制,都很嚴正地考驗著我們的批評品格。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的「思想家淡出,學問家凸顯」的學術背景下,批評的「學院化」取向愈益突出,也給當代文學批評提出了很多新的問題和新的挑戰。一個很明顯的問題是,在這樣的學術風尚中,雖然學院知識生產的先天優勢被充分地彰顯出來,知識、學問譜系化,精確、嚴謹的學術生長態勢確實得到強化,但是,另一個令人堪憂的、窒息學術生命力的因素同時也被極大地擴張,大量的被稱之為「正確的廢話」的所謂研究論文開始大量涌現。而這種形態的最終結果,可能就是學術研究的新模式化的產生和僵化,進而導致批評的學術活力和思想力量的真正喪失,這與學院批評所應具有的「有學術的思想」和「有思想的學術」的境界完全是南轅北轍。而對於批評來說,面對鮮活的文學現場,置身於「學院語境」中的學者型的學院批評家,若想擺脫掉可能有的身份危機和學科禁忌,就不得不重新考慮文學批評的命運和使命。因為,無論是理論還是批評,在任何時候,都已經不是單純的智力活動,而是一種有意昧的文化思考、道德考量和學術底蘊的豐盈與否。批評究竟應該有什麽樣的擔當,今天的文學批評對學科話語的成熟,對文學史寫作及其文學生態應該有怎樣的貢獻,就成為擺在學院批評家面前的重要課題。

現在,我們欣喜地看到,位列這套「文庫」的二十位學院批評家,正以他們文學批評寫作的實績、卓著的影響力,捍衛著批評的權威性和文學的尊嚴。這個批評家群體,憑借他們特有的活力、穩健和能動性,正形成一個新的批評風范和批評秩序。這種批評以或厚實或靈動的話語魅力、清醒的判斷力,以及理論的熱情、能動的解讀和闡釋,充分地顯示了當代文學批評的一個不俗的高度。我們體會到,在這里,批評確實是一個抵達心靈的創作性活動,是有靈魂重量的精神言表。活力與激情,學理與思想,深邃與輕盈,宏闊與精致,都充溢在他們文字的字里行間。還有,批評的權威性與公信力,對時代和文學發問的能力,理論背景和批評立場,也都在他們執著而堅定的批評活動中盡顯無遺。他們對我們時代文學的審美判斷、話語方式,批評秩序的重新建構,已經在整體上開始改變當代文學批評的語境和「隋境」。不誇張地說,學院精神的純粹和魅力,在當代文學批評的空間維度里獲得深刻的錘煉和彰顯。

可以說,《學院批評文庫》幾乎囊括了近十年來學院批評的中堅力量,是對學院批評的一次全面檢閱。他們以銳利的學術眼光闡釋當代文學,自主地參與到當代文學經典化的過程當中,大大豐富了當代文學的精神內涵。也正是他們各自獨立的思想品格和理論風采,才使學院批評變得堅實而有聲有色。

當然,我們也清醒地感到,文學批評在今天所面臨的深刻的挑戰和許多待解的問題。近年來,我們總是在不斷地強調和思索當代文學寫作的「原創性」問題,那麽,當代文學批評與研究的「原創性」是什麽呢?我們總是渴望和期待文學創作給我們增加更大的內心含量,我們需要認真反思反省,當代文學批證是否向人們敞開了心扉,演繹本色的靈魂之舞呢?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