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委筆記

評委筆記
定價:210
NT $ 183
  • 作者:梁衡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0106803
  • ISBN13:9787300106809
  • 裝訂:平裝 / 264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對一個有作為的記者來說,如果總以寫了多少稿來自詡,就像一個年紀大的人驕傲地說他此生已吃了多少斤糧一樣可笑。稿不在多,而在它的價值和影響。

標題是什麼?是誘餌。是吹向餓漢的一縷飯香,是在單身男子面前晃身而過的美女。要能勾起讀者急切的閱讀欲望。

新聞是西瓜,言論就是那根瓜藤;新聞是獵物,言論就是一支獵槍;新聞是沙漠上的綠洲,言論就是溝通綠洲的地下河;新聞是愛迪生發明的電燈泡,言論是法拉第發現的磁變電原理︰新聞是剪裁社會現象,言論是追尋這現象後面的本質。

新聞的極品是無我,好稿敘事如“意念取物”,把一條信息交給讀者,作者卻仿佛未曾出現過。記者于無我的動機下采訪,用盡量淡化的形式寫作,卻傳遞最真實、最感人的信息。不張揚,不做作,不耍一點花架子。這種了無痕跡、淡泊而深厚的功力是最難修煉的。

雖然報送單位一再說這篇稿曾受到一位中央主要領導同志的表揚,希望能入圍得獎,但評委一致認為,還是要尊重新聞規律、語言規律,當年《毛澤東選集》的編校還要請語言專家把關呢。最後,此稿還是落選。

本書是作者從1987年到2000年我在新聞出版署做管理官員期間擔任各種新聞獎項評委時的隨筆。這本研究筆記一一辨析作品得失,並盡量上探其源,分別歸納為采訪、寫作、原理等八個方面。


梁衡,山西霍州人。著名學者、新聞理論家、作家。歷任《內蒙古日報》記者、《光明日報》記者、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人民日報》副總編輯。現為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導師、全國記協特邀理事、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著有散文集《覓渡》、《把欄桿拍遍》,科學史章回小說《數理化通俗演義》,寫作研究集《為文之道》,政論集《繼承與超越》等。曾獲“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全國好新聞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有《梁衡文集》九卷。先後有《晉祠》、《覓渡,覓渡,渡何處》、《跨越百年的美麗》、《把欄桿拍遍》、《夏感》、《青山不老》等多篇作品入選大、中、小學課本。 主要的學術貢獻,新聞方面提出新聞的新定義、報紙的4個屬性、新聞與文學的12個區別、新聞與政治“四點交叉統一律”等理論。文學方面︰第一個提出對楊朔散文模式的批評;首倡寫“大事、大情、大理”,開創政治散文寫作;提出散文美的“三層次”理論和“形、事、情、理、典”的“文章五訣”寫作法。 學術風格︰實踐與理論並行;多學科交叉研究︰深入淺出,笑談真理。
 

目錄

第一編 什麼是新聞
七字標準
第一不都是新聞
附1 羊年第一“羔”
新聞效果有兩個標準
附2 萬里圓月
不能太像
附3 鮮花不知送給誰
版圖效應與秤砣效應
附4 三十六名復評委員發出呼吁狠剎長風提高新聞質量
“哇”字牌通訊
不要雁過拔毛
導向悄無聲
附5 北大女生拒絕選美
教育不能忘
附6 開滿白色小花的山坳
兩種假新聞
寧留其缺不要抹平
附7 錢被風刮跑以後
苦果嚼後有思索
附8 熊掌風波謎中謎
附9 1993年假新聞大曝光
附10 新聞也要打假
新聞——社會生活中的空氣
新聞是塊火成岩
是危機,還是轉機?
信息的延伸與記者的第二生命
莫以最多論英雄
論新聞稿的生命力
第二編 怎樣采訪
深入生活必有好稿
附11 武漢百里長堤巍然鎖大江
附12 初秋,這住房
卻借聲息傳信息
附13 亞運會從牆上走下來
卻從深處去求新
附14 夫妻對話100秒
捕捉瞬間
附15 尷尬的笑
請豎起你的耳朵
附16 南通機床公司首次獨家海外辦展銷一舉成功
五天訂貨146台成交40多萬美元
這也是一種“等”
附17 9‧24,我們一起升國旗
奇材好為文
附18 縣委書記與五個隻果
盛豆玻璃杯
附19 資金究竟哪去了?!
第三編怎樣寫稿
敘述是新聞的基本功
有景的敘述更可信
附20 大雪初降重災區
帶情的敘述才動人
附21 歷史性的決議和長委會的節日
合理的敘述更深刻
附22 戰士永遠是和平的使者
老王賣瓜不好賣
附23 農家土貨貼商標
關于新聞的說理
附24 壽光菜
附25 魂歸無名山
減少信息傳遞的衰減
附26 “別忘了咱工人”
遠景與近景
附27 在肉搏中通過的法案
青藤繞蒼松
附28 保護“三資”企業員工的合法權益
不要只是出賣資源
附29 珠海消息令人振奮科技人員喜獲重獎
米飯里不要摻沙子
附30 CAAC為何延誤?
一篇未“接軌”的消息
附31 上海證券交易與國際市場接軌
電真空B種股票昨天首場交易一派興旺
主題不能游走
從消息到通訊
第四編 怎樣擬標題
首先要準確
請保護好你的“眼楮”
附32數千學子競抖擻昆明破冰迎風走
眼大無神
不要往讀者眼里揉沙子
擬題先奪勢
附33 “洋勞模”受獎
附34 百余農民學“洋文” 唐家村有座“外院”
附35 “芝麻官”退休也風采
標題制作要挑出新聞要素抓住讀者心理
第五編 怎樣寫評論
新聞是西瓜言論是瓜藤
附36 四靠市場
“論”不驚人死不休
附37 是天旱還是地旱?
附38 是天旱還是“人旱”?
笑談真理又何妨
附39 “揉屁股”現象及其他
大喝一聲,慢慢道來
附40 青春靠不住
評論是報紙的寶塔尖
第六編 新聞的編輯與策劃
報刊需要好文章
總編,你總在干什麼?
大牌大打後發制人
既要采新聞更要挖新聞
頭條,頭條,條條都應是閃光的金條
去抓與社會和讀者共振的稿件
當記者就要適應競爭
選擇那些妨礙中心工作的事批評
選國法所不容、群眾所不平的事批評
新聞是報紙的主體
不能有“揭傷”、“喜亂”情結
 

本書原名《新聞綠葉的脈絡》,是我1987—2000年在新聞出版署任職期間,主持或參與各種全國性新聞評獎時對得獎或落選作品的意見,或事後的研究。其本意很清楚,就是把一篇稿子當作一片綠葉,抽出其中的脈絡。一篇稿子好不好,不只是貼一個標簽,或打一個分數,而是要說出其中的道理。全國各種新聞評獎是研究稿件寫作的最好機會。可惜我們大部分時候都是投票了事,大家只注重結果。我因學術所好,就多留了一份心,來分析其構成和脈絡。這是一種案例研究,涉及采訪、立意、寫法、標題,甚至新聞原理等等。與《記者札記》不同,那是解剖自己的稿子,這是解剖別人的稿子,多了一分旁觀者清的味道。又因為是研究問題,除了列舉成功之例,也不免要舉失敗或欠佳之例,要請作者諒解。總之,是歷年新聞評獎的如實的記錄和思考。

本書1995年初版、1997年二版、2002年三版,收入《梁衡文集》時列為第五卷,其間重印多次。這次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編“跟梁衡學新聞書系”時又收入幾篇,並有所改動,更名為《評委筆記》,應是第四版了。這些案例雖己有些歲月,但有的已沉澱成新聞教學和研究的經典案例,相信對現在的讀者還有一些參考價值。

是為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