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研究30年(全三冊)

中國文化研究30年(全三冊)
定價:1470
NT $ 1,279
  • 作者:邵漢明/主/編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010082146
  • ISBN13:9787010082141
  • 裝訂:24 x 17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步入了大發展時期,經濟社會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文化建設也出現了空前繁榮的新局面。回顧、總結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文化研究和討論的基本情況,厘清文化論爭的基本脈絡,指出各種觀點的長短得失,進而提出未來中國文化發展的前瞻性、建設性意見,無疑是必要和有益的。為此,我社於2003年9月推出了由邵漢明先生主編的《中國文化研究二十年》一書,深受各界讀者的重視和歡迎,出版不久,即告售罄。雖經修訂再版,仍供不應求。

鑒於《中國文化研究二十年》出版后中國文化研究又有了諸多新進展和新成果,值此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之際,我社決定推出邵漢明主編的《中國文化研究三十年》,以饗廣大讀者。

《中國文化研究三十年》是在《中國文化研究二十年》的基礎上,增補近十年來中國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並對部分章節做了適當的調整和補充而成。全書分上、中、下三卷,上卷為中國文化學派研究,中卷為中國文化專題研究,下卷為主要著作和論文索引。

《中國文化研究三十年》具有「深沉的歷史意識、強烈的現實感、巨大的信息量」的特征,既可供從事中國文化教學和研究的學者參考,又可供一般讀者了解新時期中國文化研究整體情況之用。相信《中國文化研究三十年》的出版,能對中國文化研究的進一步深入有所助益。
 

目錄

中國文化研究30年(上)
 出版說明
 序一 中國文化與文化中國
 序二 21世紀與中國文化
 前言
 第一章 道家文化研究
  一、老庄其人其書
  (一)老子其人其書
  (二)庄子其人其書
  二、道家思想淵源及學派演變
  (一)道家思想淵源
  (二)道家學派演變
  三、道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特質
  (一)道家文化的基本精神
  (二)道家文化的特質
  四、道家思想研究
  (一)道家之道論研究
  (二)道家之人論研究
  五、道家思想比較研究
  (一)道家學派內部的比較研究
  (二)道家與其他學派的比較研究
  (三)道家與道教關系研究
  (四)道家與西方哲學的比較研究
  六、道家之歷史地位與道學之現代價值
  (一)道家之歷史地位的肯定
  (二)道家主干說及其質疑
  (三)關於儒道互補說
  (四)道學之現代價值評估
  七、道學史研究
  (一)道學通史研究
  (二)道學斷代史研究
  八、郭店道家簡研究
  九、21世紀道家文化研究新進展
  (一)逐步推進的道家文化綜合性研究
  (二)道家經典文本的考證、詮釋
  (三)道家思想研究
  (四)道家思想比較研究
  (五)其他問題研究
 第二章 儒家文化研究
  一、儒家文化研究歷程的簡要回顧
  二、儒家思想研究中的幾個重要問題
  (一)「中庸」研究
  (二)心性論研究
  (三)義利觀研究
  (四)人學研究
  三、儒學與當代社會
  (一)儒學的特質與基本精神
  (二)儒學與現代市場經濟
  (三)儒學與精神文明建設
  (四)儒學與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四、儒學史研究
  (一)儒學通史
  (二)儒學斷代史
  ……
 第三章 墨家文化研究
 第四章 法家文化研究
 第五章 兵家文化研究
 第六章 道家文化研究
 第七章 佛教文化研究
 第八章 現代新儒家文化研究
 附錄一 台灣學者與中西文化研究
 附錄二 郭店楚簡研究綜述
中國文化研究30年(中)
中國文化研究30年(下)
 

中國素以文明禮儀之邦而著稱於世。這「文明禮儀」意味中國有着獨特的文化傳統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在世界文明史和文化史上占有特別顯著的地位。可是近代以來,中國落伍了,這落伍既有經濟上的、政治上的原因,也有文化自身的原因,或者說,這落伍既是政治上的落伍、經濟上的落伍,同時也是文化上的落伍。為了在落后、落伍的境地中重新崛起,中國人民經歷了150年的長期而不懈的思索、追求和奮斗,而在21世紀初進人初步的小康社會。這是了不起的成就、了不起的進步。

然而,從初步的小康社會步入全面的小康社會,尚有相當的距離,尚需付出艱苦的努力。我們的目標,不僅要建設一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大國、經濟大國、軍事大國,而且要建設一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大國。21世紀的競爭不是某一方面的局部的競爭,而是綜合國力的競爭。綜合國力自然包括文化力——文化的活力、生命力、時代性和先進性。一個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文化競爭力的民族,很難說是一個有希望的民族。因此,我們要在加強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建設的同時,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文化建設,發展和創新中國文化,實現「文化中國」的偉大理想。

發展和復興中國文化,推進「文化中國」建設,有必要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一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不動搖,尤其要堅持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理論成果,馬克思主義並未過時。 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它也面臨一個發展和如何發展的問題。我們要用發展的觀點和眼光來看待馬克思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須要指出的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典范,是地道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我們要解決中國的問題,重要的是要堅持和發展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二是堅持以中國文化為主導、為基礎。中國文化豐富多彩,中國思想博大精深,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概而言之,就是《周易》講的兩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中國文化精神具有超越時空的普遍價值和時代意義,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有識之士的重視和青睞,並對現代社會和現代生活繼續發生着積極而深刻的影響。我們絕不能妄自菲薄,數典忘祖,而應視之為新文化建設的某種前提和基礎,加以珍惜和弘揚。

三是堅持對現代西方思潮的批判和揚棄。現代西方思潮形形色色,就文化流派而言,有所謂進化學派、傳播學派、社會學派、歷史學派、功能學派、生態學派、結構學派、文化唯物論學派,等等;就入學流派而言,有以薩特為代表的存在主義,以馬斯洛為代表的人格理論,以盧卡奇和葛蘭西為代表的西方馬克思主義,以胡塞爾為代表的現象學,以杜威為代表的實用主義,以尼采和叔本華為代表的生命哲學,等等。與中國民族文化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相比,現代西方思潮總體上並不適合中國國情,但它們作為人類理論思維的精神成果,仍有它的意義和價值,有必要理性地加以審視,批判地加以吸收,既不能盲從和照搬,也不能簡單地台棄或視而不見,而要下力氣去研究它、消化它。

四是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定「批判繼承,綜合創新」的立場。一個時代文化的繁榮取決於諸多方面的因素,但寬松的環境、爭鳴的氛圍顯然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因素。唯有「百家爭鳴」,方可致…百花齊放」,春秋戰國時期是如此,「五四」時期是如此,20世紀的最后20年是如此,21世紀中國文化的發展無疑也不能例外。因此,不同意見、觀點的交流、交鋒乃至碰撞、沖突在任何時候都是正常的,不必大驚小怪。同時,文化的發展乃是連續性和間斷性的統一。所謂連續性,說的是人們只麓在既定的歷史條件下去創造新的歷史、新的文化,而不可能拋開已有的歷史和文化成果另起爐灶,從頭開始;所謂間斷性,說的是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學術文化,此一時代的學術文化所以不同於彼一時代的學術文化正在於它有着自身特有的時代內涵。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