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治理的公共項目管理績效改善

基于治理的公共項目管理績效改善
定價:270
NT $ 81
  • 作者:尹貽林 杜亞靈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04-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030271289
  • ISBN13:9787030271280
  • 裝訂:平裝 / 284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目前,我國正處于公共項目投資與建設的鼎盛時期,但其績效水平卻普遍不高,如何有效地改善公共項目管理績效一直都是理論界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課題。傳統的公共項目管理績效改善普遍采用管理學範式的方法,即通過項目管理活動的優化來達到改善績效的目的。本書試圖從項目治理這一嶄新的研究視角來探討如何實現公共項目管理績效的系統化、科學化改善。為此,本書依次分析並回答了“何為公共項目治理”、“公共項目治理能否改善其管理績效”、“如何通過治理改善公共項目管理績效”三大問題,系統闡述了公共項目治理理論及其作用于公共項目管理績效的機理,初步探討了公共項目治理水平的評價與優化。為從制度層面來實現公共項目管理績效的系統化改善提供了理論和思路。

本書可供從事項目管理教學、科研的廣大學者、研究生,以及咨詢機構和政府有關部門的相關人士閱讀和參考。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我國正處于公共項目投資與建設的鼎盛時期
第二節 我國公共項目管理績效水平普遍不高
第三節 我國公共項目管理績效改善的重要性
小結
第二章 公共項目管理績效改善研究的進展
第一節 公共項目管理績效的界定
第二節 公共項目管理績效的評價
第三節 公共項目管理績效的改善方法
第四節 公共項目管理績效改善研究的現狀解析
小結
第三章 公共項目及其契約本質
第一節 公共項目的概念
第二節 公共項目的特點及分類
第三節 公共項目的契約本質
小結
第四章 公共項目治理理論
第一節 項目治理理論的研究進展
第二節 公共項目治理理論的建立
第三節 公共項目治一的基本概念體系
第四節 公共項目治理的內容
第五節 公共項目目治理與管理的辨析
小結
第五章 公共項目管理績效及其影響因素
第一節 公共項目管理績效的概念
第二節 (公共)項目管理績效評價指標及影響因素的文獻檢索
第三節 公共項目治理結構的選定
第四節 企業型代建項目管理績效評價指標和影響因素的問卷調查
小結
第六章 公共項目管理績效改善之治理途徑的理論論證
第一節 公共項目管理績效改善之治理途徑論證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第二節 SCP範式及其在公共項目中的適用性分析
第三節 S、C、P在公共項目中對應內容的界定
第四節 公共項目的GMP分析框架解析
小結
第七章 公共項目管理績效改善之治理途徑的實證分析
第一節 研究方法
第二節 模型的構建與識別
第三節 數據收集
第四節 前期數據分析
第五節 模型擬合及討論
小結
第八章 基于治理的公共項目管理績效改善的實現
第一節 傳統公共項目管理績效改善方法的優化
第二節 從公共項目管理績效改善的管理途徑到治理途徑
第三節 公共項目治理水平的評價
第四節 我國企業型代建項目治理的改善空間分析
第五節 我國企業型代建制度的推行及相關政策建議
小結
第九章 本書的主要貢獻及不足
第一節 主要貢獻
第二節 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附錄A 本書重要詞匯英漢對照
附錄B 調查問卷
附錄C 數據統計分析結果
 

黨的十六大報告,尤其是十六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明確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此後,“和諧”成為中國發展的新主題。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契機,中國把構建“和諧世界”的主張和理念傳遞給了全世界,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和尊重,“和諧”已成為一個時代的標志。《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社會和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取決于發展的協調性。”因此,“高效”是“和諧”的前提條件和基本特征。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對于為整個社會系統的運轉提供基礎條件並與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呈現良性互動關系的公共項目而言,追求其管理的和諧高效則是順應歷史潮流之舉、發展社會經濟之需。和諧、高效的公共項目管理包括宏觀、申觀、微觀三個層面,不同層面有著不同的目標,實現和諧、高效的著力點因而相互區別,所依據的理論或運用的工具迥異。

宏觀層面
◇目標︰實現公共項目與環境的和諧
◇著力點︰確立合理的公共項目目標
◇理論或工具︰利益相關者理論

從宏觀層面來看,和諧社會的構建對我國的公共項目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強調項目成功,而不僅僅是項目管理成功;強調項目績效,而不僅僅是項目管理績效;強調全生命周期的視野,而不僅僅是一次性投資︰強調項目價值,而不僅僅是項目的工期、造價、質量三大目標的控制;強調項目與環境的和諧,而不僅僅是追求“項目的有無問題”。因此,公共項目必須擺脫傳統的以政府或其他投資者自身利益為目標的管理現狀,將視野拓展到項目眾多參與方的需求,甚至拓展到整個社會乃至全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在保證公共項目自身管理目標的同時,兼顧環境的保護、人文的發展以及社會成員的利益訴求,在公平、效率以及人本性中尋求均衡,最終確立合理的公共項目目標。

對于如何從宏觀層面實現和諧高效的公共項目管理,國內許多學者做了深人的研究和探討。研究結果顯示,由于公共項目追求公共利益的特性,無論是項目成功,還是項目全生命周期造價(Life Cycle Cost,LCC)的確定,或者是項目價值的提升,乃至項目與環境的和諧,都需要從項目利益相關者的基本訴求出發,實現公共

項目眾多利益相關者整體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利益相關者理論是從宏觀層面來實現和諧、高效的公共項目管理的有力工具,其具體應用思路是︰首先,識別公共項目中的眾多利益相關者;其次,確定各利益相關者的核心利益訴求;再次,進行利益訴求的均衡分析;最後,確定公共項目的目標,即項目價值。

以“5.12”汶川大地震災後恢復重建項目為例︰這類公共項目是建設安居樂業、生態文明、安全和諧的新家園的基礎和保障9不僅關系著人民生活和經濟發展,而且對當地民風習俗、歷史文化傳承以及生態環境的恢復有重要的影響,還承載著社會各方的利益需求。這類公共項目的績效不僅僅局限于項目的工期、造價、質量三大目標,而是要兼顧保障災區群眾當前恢復生產、生活的緊迫性和未來災區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要兼顧社會、經濟、文化、生態環境等各個方面的和諧統一,達到服務廣大災區群眾的公益性目標。

中觀層面
◇目標︰實現公共項目契約組織的和諧、高效,即善治
◇著力點︰建立並維持協調的公共項目契約關系
◇理論或工具︰公共項目治理理論

縱觀公共項目管理模式的演進歷程,從政府壟斷(如基建處模式工程指揮部模式等),到政府主導(如DB、代建制等),再到公私共同協商(如BOOT、特許經營等)甚至私人主導(如BOO、PFI等),其專業比、市場化程度逐漸加深,政府業主將越來越多的項目控制權讓渡給私營的代理方,這就使得私營的代理方的能力及其努力程度對于公共項目的成敗至關重要。在此情形下,公私雙方必須由原來的壁壘分明、對抗思維轉化為精誠合作的伙伴關系。因此,建立並維持協調的公共項目契約關系是從中觀層面實現和諧、高效的公共項目管理的重要著力點。

在公共項目的公私雙方呈現對抗思維的情況下,建立並維持雙方契約關系通常采用項目契約、法律法規、政府監管等“硬性的”治理工具,它們對代理方的激勵與約束缺乏彈性,不利于實現公共項目管理的和諧、高效。公私伙伴關系呈現的是一種信任和承諾,它並不改變項目契約的內容和各方權責利的分配,而是用一種新型的思維方式弱化分明的壁壘關系和對抗思維,加強全過程的合作,降低雙方的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公私雙方的伙伴關系要求在項目交易中增加一些“軟性的”治理工具,如代理方聲譽、市場競爭、合作伙伴之間的誠信等。其中,“代理方聲譽十市場競爭=社會資本”是目前最有發展潛力的“軟性的”治理工具,它抓住了代理方在市場競爭的條件下均追求良好聲譽的根本需求(從管理學角度來看,可理解為馬斯洛的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而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可理解為其對人力資本增值的預期),能夠對代理方起到激勵和約束的作用,並可用于選聘代理方。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3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