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唐使和學問僧

遣唐使和學問僧
定價:96
NT $ 84
  • 作者:韓昇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日期:2010-03-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01070620
  • ISBN13:9787101070620
  • 裝訂:109頁 / 20 x 1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遣唐使」是日本對其古代派往唐朝使團的稱呼。同樣地,派往隋朝的使團就稱為「遣隋使」。

隋唐王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個新的時代。自從東漢王朝滅亡之後,其間雖然有西晉短暫的統一,但絕大部分時間都處於分裂的狀態,先是中國的內亂,接著是五胡人據中原,社會矛盾交織著民族斗爭,徹底打垮了舊王朝政治體制,也把漢代制定的國際關系秩序滌盪殆盡。

規范國際關系的中心強國不存,各國間的關系就完全建立在實力基礎之上,相互不服,興兵奪利,烽火不斷。朝鮮半島在長年的爭斗中,形成高句麗、百濟和新羅三國對峙的局面,而在東方海上,還有日本(當時尚稱「倭國」)虎視眈眈。在無序與混戰中,中國首先發生了重大變化,那就是隋文帝建立隋朝,重新統一中國,北敗突厥,西逐吐谷渾,重新建構國際關系秩序。

隋朝的這一努力雖然在東方遭受重創,但繼起的唐朝繼續推進這一事業,並最終建立以唐朝為中心的國際關系體系。唐朝開放、開明與多元的文化政策,推動了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其法律、國家制度和文化藝術對周邊國家發生極其深刻的影響,尤其在東方形成了以漢字、儒學和佛教為基礎的東方文化圈。

隋唐帝國在國際政治和經濟文化的強烈影響,不僅遍及朝鮮三國,而且沖擊到日本。日本曾經在南北朝時代想通過南朝謀取對朝鮮半島南部國家的控制,沒有實現目的,遂中止同中國的交往。到隋朝崛起時,日本國內也出現了由貴族世襲向中央集權的統治方式轉變的動向,主政的聖德太子主動向隋朝派遣使者,重開與中國的交往,一方面學習先進的文化制度,另一方面也試探新王朝的虛實,圖謀與之相埒。直到唐高宗年間,日本對隋唐兩朝的交往基本都循此方針展開。

唐高宗繼承隋唐既定的重建東亞國際關系秩序的方略,征伐拒不服從的高旬麗及其盟國百濟,爆發激烈的戰斗。日本為了其在朝鮮半島南部的利益,派出空前規模的水軍救援百濟,和唐朝率領新羅的聯軍大戰於白江口,結果日軍一敗塗地。這場戰斗讓日本切身感受到唐朝的強大及其制度文化的先進。戰事過後,日本看到唐朝並沒有進攻日本的意圖,驚魂粗安,深刻反思,痛下決心全面向唐朝學習,於是出現了絡繹不絕的「遣唐使」,長達二百多年。

由此可見,「遣唐使」前期和後期的意義頗不相同,如果以白江口之戰為分水嶺,前期側重於國際政治關系,而後期則重在汲取文化精華。要完整地認識中日關系的這個重要演變,就必須把「遣隋使」放在一起考察。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重啟國交的遣隋使
結束分裂的隋朝
倭國與漢魏南朝的交往
聖德太子重啟對隋國交
隋倭折沖樽俎
第二章 肩負政治與文化雙重使命的遣唐使
賡續前代的遣唐使
遣唐使分期
航線、航船與人員
通關、朝見與在唐待遇
回訪與交游
遣唐使的廢止
第三章 拓寬民間友好文化交流的開路人——留學生與學問僧
留學生與唐朝文化的輸入
日本佛教的「南都六宗」
天台宗與真言宗
「入唐八大家」及其文化交流
深入閱讀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8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