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彩繪本桃花扇(漢英對照)

清彩繪本桃花扇(漢英對照)
定價:2748
NT $ 2,391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古代愛情故事”系列之一,英漢對照。講述明末復社文人侯朝宗邂逅秦淮名妓李香君,結為夫妻,奸臣阮大鋮生嫉妒,設計陷害,將侯打入天牢,並趁機逼香君改嫁。香君誓死不從,以頭踫地,血濺當場,染紅素扇朝宗好久依血添枝加葉,畫成點點桃花,其後又義士搭救,侯出獄,清兵南下,明朝皇帝被俘,目睹世勢劇變,侯李萬念俱灰,出家悟道。

本書以清王府藏彩繪本《桃花扇》為底本,收錄了全戲44出工筆重彩繪畫及44幅手抄戲文唱詞,同時還配有孔尚任原著全文及44出戲劇的故事簡介,並對故事簡介進了英文翻譯,成為一部關于《桃花扇》劇本綜合的、具有一定文化藝術內涵及鑒賞、收藏價值的大型經典著作。本書采用中國古典圖書繁體豎排的設計及傳統手工線裝形式,外加布脊函套,高貴典雅。
 

目錄

序言 第零零一頁
卷一試 一出 先聲
第一出 听稗
第二出 傳歌
第三出 哄丁
第四出 偵戲
第五出 訪翠
第六出 眠香
第七出 卻奩
第八出 鬧榭
第九出 撫兵
卷二
第十出 修札
第十一出 投轅
第十二出 辭院
第十三出 哭主
第十四出 阻奸
第十五出 迎駕
第十六出 設朝
第十七出 拒媒
第十八出 爭位
第十九出 和戰
第二十出 移防
閏二十出 閑話
卷三加二十一出 孤吟
第二十一出 媚座
第二十二出 守樓
第二十三出 寄扇
第二十四出 罵筵
第二十五出 選優
第二十六出 賺將
第二十七出 逢舟
第二十八出 題畫
第二十九出 逮社
卷四第 三十出 歸山
第三十一出 草檄
第三十二出 拜壇
第三十三出 會獄
第三十四出 截磯
第三十五出 誓師
第三十六出 逃難
第三十七出 劫寶
第三十八出 沉江
第三十九出 棲真
第四十出 入道
第四十出 余韻
 

對于清朝初年的知識分子來說,明朝的滅亡是一件翻天覆地、刻骨銘心的大事。新朝,已經在盡力適應;前朝,仍然不能忘懷。悲歡離合,痛定思痛,反映在戲曲上,就是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產生了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名劇之一的《桃花扇》。

明朝為什麼滅亡?更具體到南明為什麼滅亡?總體上是清強明弱,蛤是清非巨石,明非禽卵,縱然不能以支撐了一百五十年的南宋半壁江山來簡單類比,但是南明之速亡,還有更深刻的原因。當時的知識分子肯定是有話想說的,但是沒有說的環境,孔尚任則以一枝生花妙筆,用侯方域、李香君的愛情故事縱橫貫穿,將亡國慘史學費于四十出昆曲劇內,再現于舞台。

孔尚任,字聘之,號東塘,自稱雲亭山人,孔子六十四代孫。順治五年(1648)生于山東曲阜。康熙八年(1669)二十一歲為諸生。二十年(1681)三十三歲以田產捐國子監生。二十三年(1684)三十六歲,逢二十九歲的康熙帝南巡,過曲阜祭孔子,他受薦于御前講經,為康熙帝賞識,次年破格任國子監博士。二十五年(1686)三十八歲,隋工部侍郎孫在豐于維揚疏浚黃河海口。二十九年(1690)四十二歲回京再任國子監博士。三十三年(1694)四十六歲升戶部主事,為寶泉局監鑄,與顧彩合作《小忽雷》傳奇。三十八年(1699)五十一歲,在三十六歲之前開始構思的《桃花扇》全劇殺青,上演後反響強烈。三十九年五十二歲升戶部廣東司員外郎,未滿一月被罷官。四十一年(1702)五十四歲回曲阜石門山老家。五十七年(1718)七十歲卒于家。

簡單地看,《桃花扇》似乎不常出自孔尚任的筆下。古來有才學、有抱負、有傷痛的作家,長期處于被壓抑的境遇中,可能出大作品。但是尚任出生時,清已確立。他成長在孔府,遠離南明重大事件的發生地,與南明的重要人物、活動,以及其他的反清復明活動,均無牽涉,更不曾受到什麼迫害。年輕時雖然屢第不中,或有怨氣,但是康熙帝一見之下,即予破格任用,九年後升為戶部主事,還在壯年。從傳世詩文看,他也感激涕零。四十一歲時康熙帝再次南巡,蒙召見賜食,即賦「徹出瓊筵驚滿岸,捧來金碗晃雙眸。三年粗糲中腸慣,飽飫珍饈翻淚流」(《湖海集》卷六「三月三日迎駕至江口,蒙召登舟,賜御宴一盒,恭謝用前韻」)。「最是光輝人隧裹,龍顏喜顧喚臣名」(《湖海集》卷六「送駕至淮上恭賦」)。如此文字與《桃花扇》中強烈的故國情思形成反差,頗耐後人尋味。

今天看來,在孔尚任三十五歲前,南明的抗清、三藩的反叛、鄭成功父子割據台灣等征戰,雖然慘烈但只是局部的規模,然而衍極大地震撼著漢族知識分子的心靈,尚任內心也難免受到沖擊。在他赴京作官時,思想感情會有變化︰隋之在維揚六年,與冒裹、黃雲、龔賢、蔣易、李艾山、費密、魏禮等頻繁過往,又受到明遺民的影響。冒襄字闢疆,明末與方以智、陳貞慧、侯方域,並稱復社四公子,無日不相征逐,明亡遂隱居如阜水繪園不出;此時卻以七十七歲高齡,行三百里至昭陽,住三十日與尚任深談,可見意氣相投。《桃花扇》的忠奸觀念說明,尚任幾乎以畢生精力撰寫《桃花扇》的創作沖動,當源于對馬士英、阮大鋮等人誤國的痛恨。

今天很難體會當年亡國之後,又要接受異族統治的漢族知識分子的復雜心態。按儒家思想教育,他們應該忠于前期,前期與他們有扯不清的瓜葛;他們又應該忠于本族,不能臣服于異族。但是嚴酷的現實擺在面前,反抗沒有前途,服從或許能得到實際的好處。客觀環境推著他們向服從的路上走。一時間,在周圍環境的作用下,他們為自身的利益而歌頌新朝;另一時間,與前朝的血派聯系,自身的民族意識又冒出頭來,抑制不住地要發瀉內心的感慨與無奈。《桃花扇》開篇歌頌康熙二十三年上元甲子是堯舜臨軒、禹皋在位,處處四民安樂、年年五谷豐登。全劇又表彰史可法等人之忠,指斥馬世英等人之軒,深表亡國之痛。後人遂困惑于作家和作品到底是擁明,還是擁清?其實,人和劇頌揚當朝是真的,懷念故國也是真的,其間的兩面性是當時嚴酷的歷史環境造成的。

《桃花扇》中的人物故事,既有真人真事的依據,又有所虛構。

女主角李香君,人物原型見侯方域《壯悔堂文集》卷五之〈李姬傅〉,實名李香,秦淮樂籍女。男主角侯方域字朝宗,商丘人。祖父侯執蒲,父親侯恂,叔父侯恪在明朝分別為太常卿、戶部尚書和國子監祭酒,當時被歸于東林黨。方域博聞強記,詩文俱佳。崇禎五年(1632)十五歲中秀才,深得復社領袖張溥、張子龍的賞識,十二年(1639)中鄉試。

李香與侯方域于崇禎十二年相識。《李姬傳》記載︰當時為復社所不齒的阮大鋮,托王將軍日載酒食與方域游,謀方域居間調停其與復社的關系。李香先警方域︰王將軍非結客者。真相大白後,再勸方域回絕大鋮,謂「公子讀萬卷書,所見豈後于賤妾哉!」十三年(1640)方域會試落榜,李香于桃葉渡置酒送別。其後,原淮陽巡撫田仰以金三百鍰聘李香,被斷然拒絕,遂惱羞成怒,流言中傷。李香吧道︰「田公寧異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贊于侯公子者謂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賣公子矣!」終不往。田仰後來反復致信指責方域,方域作「答田中丞書」(《壯悔堂文集》卷三)雲︰來信「謂執事往日曾以兼金三百招致金陵伎,為伎所卻,僕實教之。……僕之來金陵也,太倉張西銘偶語僕曰︰金陵有女伎,李姓,能歌玉茗堂詞,尤落落有風調。僕因與相識,間作小詩贈之。未幾下第去,不復更與相見。後半歲,乃聞其卻執事金。嘗竊歡異,自謂知此伎不盡,而又安從教之?」張西銘即張溥。與侯方域同時的余懷撰《板橋雜記》,卷中記載「李香身軀短小,膚理玉色,慧俊婉轉,調笑無雙,人名之為香扇墜。余有詩贈之曰︰生小傾城是李香,懷中婀娜袖中藏。可緣十二巫峰女,夢里偏來見楚王。武塘魏子中為書于粉壁,貴陽楊龍友為寫崇蘭詭石于左偏,時人稱為三絕。由是香之名盛于南曲,四方才士爭一識面以為榮」。楊龍友即楊文驄,此文可以為方域兩文的補充。

劇情中大鋮強迫李香君改嫁田仰,香君撞頭自盡未遂,血濺定情詩扇,楊文驄點染血跡成折枝桃花。孔尚任于康熙三十八年在「桃花扇傳奇本末」中自述︰「族兄方訓公,崇禎末為南部曹。予舅翁秦光儀先生,其姻婭也。避乳依之,羈留三載,得宏光遺事甚悉。旋里後,數數為予言之。證以諸家稗記,無弗同者,蓋實錄也。獨香姬面血濺扇,楊龍友以畫筆點之,此則龍友小史言于方訓公者。雖不見諸別籍,其事則新奇可傳,《桃花扇》一劇感此而作也。南朝興亡,遂系之桃花扇底。」四十七年(1708)又于「桃花扇傳奇小識」中,進一步說︰「桃花扇何奇乎,其不奇而奇者,扇面之桃花也。桃花者,美人之血痕也。血痕者,守真待字,碎首淋灕,不肯辱于權奸者也。權奸者,魏閹之余巷也。餘巷者,進生澀,羅貨利,結黨復仇,隋三百年之帝基者也。帝基不存,權奸安在?惟美人之血痕,嘖嘖在口,歷歷在目,此則事之不奇而奇,不必傳而可傳者也。」據此,血痕桃花應有其事,非尚任讀《李姬傳》之後的借題發揮。

李香的後來沒有記載。傳說福王即位南都,遍索歌妓,李香被選入宮。順治二年(1645)南京城破,只身逃至樓霞山葆真庵依卞玉京為尼。次年秋與從「揚州十日」中逃回的侯方域重逢,遂同回商丘,更名住進侯府。八年(1651)方域參加鄉試,九年(1652)再游江南。李香獨自在家,因青樓經歷泄露,被侯府趕到城外的侯氏莊園,憂郁成疾,死時年僅二十七歲。劇情則為揚州陷落後,方域逃回,尋見香君。但南明已亡,無以為家,遂撕破桃花扇,分別出家,是孔尚任為劇情的需要所虛構。

劇中其他人物和穿插的歷史事件,同樣均有所本,又有所虛構。如史可法堅守揚州城,城破後被殺,在劇中改作投河自台等等。《桃花扇》作為歷史劇,在人物和情節上的虛構,有些是為當時環境所迫,有些是為劇情所需要,雖然不能等同于真實的歷史,但是絕非完全不顧歷史事實的劇說,茲不一一舉述。

順便說,當年侯方域參加順治八年鄉試,只中副榜,引發物議,成為終生恨事。九年顏書齋為「壯悔堂」。十一年(1654)病逝,年僅三十七歲。陳寅恪先生于《柳如是別傅》第四章指出︰「朝宗作《壯悔堂記》時,其年三十五歲,即順治九年壬辰,前一年朝宗欲保全其父,勉應鄉試,僅中副榜,實出于不得已。『壯悔堂』之命名,蓋取義于此。後來競有人賦『兩朝就舉侯公子,地下何顏見李香』之句以講之。殊不知建州入關,未中鄉試,年方少壯之士子,苟不應科舉,又不逃于方外,則為抗拒新政權之表示,必難免于罪戾也。」洞鑒其實。後世有謂全劇以侯李出家結局,是孔尚任美化方域降清,亦非恰當。

值得說道的是,中國歷代王朝臨近滅亡的時候,都表現出在強敵威協之下,君臣腐化,結夥漁利,政治昏暗,百姓困苦,忠貞有為之士報國無門,反遭迫害,最後喪盡人心,為強敵一舉擊破。循環往復,如出一轍。《桃花扇》所表現的就是這樣一幅歷史畫面。劇中社會地位低下的青樓女子李香君,表現出不肯阿附權貴的人格和堅貞的氣節;社會地位較高的知識分子群體,卻表現出自私孱弱的品質,投機變節。這也是明末志士從明亡中所得到的深刻感觸,由于對人心失望,集中于對知識分子失望,所以多以拯救人心為己任,孔尚任的創作宗旨也在于此。後人有謂劇中楊文驄先幫侯方域,後助阮大鋮,不符號楊文驄拒降被殺的忠臣行事,卻不知這正是尚任的用心所在。

當年《桃花扇》上演後轟動京城,孔尚任于「桃花扇傳奇本末」中雲︰「《桃花扇》本成,王公薦紳莫不借鈔,時有紙貴之譽。」又具體說︰「己卯除夜,李木庵總憲遣使送歲金,即索《桃花扇》為國爐下酒之物。開歲燈節,已賣優扮演矣。其班名金門,出之李相國湘北先生宅。名噪時流唱『題畫』一折,尤得神解也。庚辰四月,予已解組。木庵先生招觀《桃花扇》。一時翰部台垣群公咸集,讓予獨居上座,命諸伶更番進觴,邀予品題。座客嘖嘖指顧,頗有凌雲之氣。」確是當時的真實情況。李木庵即李楠,康熙十二年進士,時任戶部左侍郎,明年為左都御史。李相國湘北先生即李天馥,時任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

康熙帝也作出反應,「桃花扇傳奇本末」提到︰「己卯秋夕,內侍索《桃花扇》本甚急,于繕本莫知流傳何所,乃于張平州中丞家覓得一本,午夜進之直邸,遂入內府。」內侍索求如此之急,可見康熙帝心情之迫切。張平州中丞即張敏,字敬止,時任浙江巡撫,京城有家。吳梅《顧曲塵談》雲︰「相傳聖祖最喜此曲,內廷宴集,非此曲不奏。……每至《設朝》、《選優》諸折,輒皺眉頓足曰︰『弘光,弘光,雖欲不亡,其可得乎!』往往為之罷酒也。」若此記載屬實,則康熙帝是從吸取明亡教訓的角度來看《桃花扇》的,不愧為雄才偉略。但是《桃花扇》能喚起知識分子的亡國之恨,則不可能听之任之,康熙帝未干涉演劇,只在《桃花扇》上演的次年,先將春風得意的尚任升為戶部廣東司員外郎,隨即罷官,讓他不明不白地回了家。《桃花扇》的上演也在康熙朝之後沉寂,直至清末,才在當時的形勢下再次興盛起來。

孔尚任寫成《桃花扇》後,無力付梓,最初以抄本流傳。康熙四十七年(1708)津門佟(金一�么 hong),字蔗村,薄游過書,向尚任索鈔本,讀數行,擊節叫絕,傾囊橐五十金,付之梓人。尚任又補充若干資金,刻成《桃花扇》的最初版本,十行十九字,刻版原藏孔尚任故居介安堂,稱介安堂本。介安堂本的翻刻本不止一種,影印本為一九五七年商務印書館的《古本戲曲叢刊五集》本。此外,康熙年間還有西園據介安堂本重刻的巾箱本,翻刻本也不止一種。光緒二十一年(1895)蘭雪堂翻刻西園本,九行二十字。稍後還有一種附刻《李姬傳》的本子,十行二十字。一九一九年貴池劉世珩暖紅室刻《匯刻傳奇》,第三十種為《桃花扇》,校甚比較好,後有廣陵古籍刻印社一九七九年、一九九零年兩次影印本。

《桃花扇》的彩繪本,由于未聞別家有藏,故以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本最稱珍貴,其形成經歷頗為復雜,幾乎牽涉一代清史。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