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茶花女》為我們塑造了一些生動、鮮明的藝術形象,而其中最突出、最令人難忘的自然是女主人公茶花女瑪格麗特。她美麗、聰明而又善良,雖然淪落風塵,但依舊保持著顆純潔、高尚的心靈。


亞歷山大·小仲馬 (1824—1895) 法國小說家、劇作家。是法國戲劇由浪漫主義向現實主義過渡期、司的重要作家。小仲馬的代表作品有:《茶花女》、《三個堅強的人》、《迪安娜·德·利斯》、《阿爾豐斯先生》、《德尼莎》等。他曾說:「任何文學,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為目的,都是病態的、不健全的文學。」這是他文學創作的基本指導思想。
 

目錄

譯序
主要人物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
作者年表
 

書應需而至,是我的一大快事。這次應約翻譯《茶花女》,法國友人斯坦麥茨教授得知,就贈給我一種好版本。所謂好版本,就是有名家安德烈·莫洛亞作序,正文後又有注釋,還附錄了有關作者和人物原型的資料。無獨有偶,譯完才說要寫「譯者序」時,我又在書櫥里發現一本應需之書,波羅·德爾貝什著的《茶花女與小仲馬之謎》(沈大力與董純合譯)。這一發現改變了我寫序的方向。

最初想寫的序題為《多余的茶花女》,是因為看了一篇批評外國文學名著的重譯現象的文章。不料文章剛看過,就有出版社約譯《茶花女》,全然不顧已有多種譯本的存在。

對我而言,約稿卻之不當,受之又有「多余」之嫌,因此就要趁寫序之機,找幾條辯白的理由。現在想來未免多余了,還是按照經濟規律辦事,讓市場去淘汰多余的吧。多種譯本並存不算最壞的局面,可以比較優劣,不斷提高譯文質量,至少還可以滿足讀者的不同口味。設使某家出版社買了一部外國名著的版權,推出的卻是一種拙劣的版本,那情況就更尷尬了:誰想重譯都不成,最終倒霉的是讀者和作者。

小仲馬就不會碰到這種尷尬事了,他的作品已列入人類共有的文化遺產,誰翻譯都不受限制。如果小伸馬在天或地下之靈有知,他看到自己的作品在中國爭相翻譯,一定會竊笑和得意非凡:廣泛流傳是一些作家成功的不可替代的標志。我說小伸馬竊笑和得意,因為他在本國還從未受如此禮遇,贏得一致的贊賞。

說來也怪,在世界上,《茶花女》是流傳最廣的名著之一,而在法國還稱不上經典傑作,也就是說進不了學校的課堂。在課堂之外,《茶花女》在舞台上成為久演不衰的保留劇目,還由威爾第作曲改編成歌劇,可以入選世界歌劇十佳;至於搬上銀幕的版本就更多了,世界著名影星嘉寶等都演繹過茶花女。可見,從名氣上講,《茶花女》不亞於任何經典名著。

就是在法國文學界,也無人不承認,《茶花女》是一舉成功的幸運之作。1848年,小說《茶花女》一發表,就成為熱點的暢銷書。改編成戲劇四年後得以公演,又一炮打響。小伸馬春風得意,成為文壇的寵兒。此後小仲馬又創作並發表了許多小說和戲劇,有些還轟動一時,總之,到了1870年大仲馬去世的時候,小伸馬的榮耀已經完全遮蔽了父親的名聲。他擁有廣大的讀者和觀眾,在許多人眼里他是那個時代最偉大的作家。1875年,小仲馬進入法蘭西學士院,可謂功德圓滿,成為四十位「不朽者」之一。

對於這樣一位成功的作家,稱頌者自然大有人在,其中不乏喬治·桑、托爾斯泰、莫泊桑等名家,但時至今日,批評之聲仍不絕於耳。最新的批評之作,就是擺在我面前的這本《茶花女與小仲馬之謎》,寫於1981年,作者以尊重史實的態度,披露《茶花女》神話的底細。書中第五頁這樣一段話特別引起我的注意:

「她將在祭壇上為資產者的體面而獻身。」小仲馬為自已虛構ˉ 的「純真愛情」辯白,對父親說:「我希望一舉兩得,即同時拯救愛情與倫理。既然也贖了罪,洗滌自身的污穢,任何權威都不可能指責我選擇了一個婊子當小說的女主人公。有朝一日,倘若我申請進法蘭西文學院,他們也無法說我頌揚過淫盪。」

這段話又讓我想起我本不願理睬的、一種對《茶花女》的最輕蔑的評價,即說這是一部「玫瑰露」小說。寫一個名妓的故事則是不爭的事實,而這名妓又確有其人,名叫瑪麗·杜普萊西,一個淪落風塵的絕色女子。且不說紉綺子弟、風流雅士趨之若鶩,大仲馬也與之有染;單講小仲馬,1844年二十歲,就得到比他大半歲的瑪麗的青睞,很快成為她的「心上情人」。可是一年之後,兩個人就因爭吵而爭手,小仲馬給瑪麗寫了《絕交書》。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