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學原理:科學與藝術

領導學原理:科學與藝術
定價:240
NT $ 209
  • 作者:@劉建軍 @編/著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9-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905704X
  • ISBN13:9787309057041
  • 裝訂:460頁 / 23 x 17 cm / 普通級 / 3版
 

內容簡介

《領導學原理:科學與藝術》在汲取國內外領導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概念篇、理論篇、主體篇、過程篇、社會篇以及未來篇六個方面,對領導的含義與本質、領導哲學與領導理論、領導結構和領導方式、領導主體和領導過程、領導環境和領導績效以及未來的領導者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和論證。《領導學原理:科學與藝術》體系新穎,分析透徹,表述清晰,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與第二版相比,第三版對領導的含義、領導理論、領導方式、領導者與追隨者、領導活動的科學化、領導環境、領導績效、未來的領導者等各章節進行了內容上的擴充和部分內容的改寫,增加了領導的四個維度、心理動力理論、決策的實踐、有效決策的障礙、不同國家領導風格之比較、領導績效的測量指標、反向領導等節與目,篇幅增加了數十頁。


劉建軍,山東省昌樂縣人,現為復旦大學政治學教授,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主要從事政治學理論、領導學的科研與教學工作。代表性學術論著有《「跨單位組織」與社會整合》、《單位中國——社會調控體系重構中的個人、組織與國家》、《中國現代政治的成長——一項對政治知識基礎的研究》,主編的著作有《制度建設與國家成長》、《執政的邏輯:政黨、國家與社會》,在《讀書》、《文史哲》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著述曾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概念篇
第一章領導的含義
一、學習領導學的兩個前提
(一)領導活動的普遍性
(二)領導原理和領導藝術的相通性
二、領導現象產生的根源
(一)個體優勢
(二)大眾缺陷
(三)社會組織
三、領導的含義
(一)界定「領導」的四個視角
(二)本書對「領導」的界定
(三)領導的實質:影響力
四、領導概念的層次
(一)個人層次
(二)二元層次
(三)團體層次
(四)組織層次
(五)社會—政治層次
五、領導與管理
(一)對象差異
(二)屬性差異
(三)領導與管理區別之總結
(四)領導與管理的聯系
六、領導者與管理者
七、強制性領導與凝聚性領導(任命型領導與涌現型領導)
八、宏觀領導與微觀領導
九、領導與統治
十、領導學產生的兩大標志
(一)決策從日常的生產、管理中獨立出來:決策工作專門化
(二)咨詢從決策中獨立出來:咨詢工作專業化
十一、領導過程
(一)科學化過程
(二)藝術化過程
十二、領導的四個維度
十三、本書的寫作方法
(一)理論介紹
(二)歷史分析
(三)案例分析
復習題
討論題
案例分析題
測試題

第二部分理論篇
第二章領導哲學與領導倫理
一、何謂領導哲學?
二、領導價值
三、領導倫理
(一)尊重
(二)服務
(三)正義
(四)誠實
(五)責任
(六)修養
(七)共同體
四、小結
(一)領導是第二生產力
(二)領導是富有挑戰性的行動
(三)領導是超越時空、跨越組織邊界的行動
(四)領導是引發變革的行動
(五)領導是提供希望的行動
(六)領導是展示崇高道德的行動
復習題
討論題
案例分析題
第三章領導理論
一、領導理論:誕生與發展
二、領導特質理論
三、領導行為理論
(一)結構維度
(二)關懷維度
(三)發展維度
四、領導權變理論
(一)菲德勒模型
(二)領導者—成員交換理論
(三)路徑—目標理論
(四)領導者—參與模型
(五)心理動力理論
五、關於領導的最新理論
(一)領導的歸因理論
(二)魅力領導理論
(三)願景領導理論
(四)交易型領導與變革型領導
(五)領導的抵消器、替代品與放大器
(六)自我領導和超級領導
六、總結與展望
復習題
討論題
案例分析題
測試題
第四章領導結構
一、何謂領導結構?
二、正式結構
(一)領導體制的演變
(二)領導體制的內容
(三)領導體制的類型
(四)領導體制的變革:突破分工結構和科層結構
(五)團隊領導:一種嶄新的領導結構
三、非正式結構
(一)何謂非正式結構?
(二)非正式結構與溝通式領導
復習題
討論題
案例分析題
測試題
第五章領導方式
一、何謂領導方式?
二、領導方式的類型
(一)任務取向的領導方式和人員取向的領導方式
(二)命令式、說服式和示范式的領導方式
(三)自決型、放任型和民主型的領導方式
三、領導方式的中間形態
(一)領導連續模型
(二)領導模式
(三)領導四分圖
(四)方格理論
(五)管理方格理論與領導四分圖的結合
(六)雷定的有效領導方式和無效領導方式
(七)指示式(命令式)、推銷式(說服式)、參與式和授權式的領導方式
(八)師傅型、指揮型、育才型領導方式
四、領導者如何選擇有效的領導方式?
(一)領導特征
(二)組織特征
(三)下屬特征
(四)任務特征
復習題
討論題
案例分析題
測試題

第三部分主體篇
第六章領導者與追隨者
一、何謂領導者?
二、領導者必備的要素
(一)先天性要素
(二)經驗性要素
(三)修煉性要素
三、領導者的能力要素結構
(一)技術技能
(二)人文技能
(三)概念形成技能
四、領導者的類型
(一)仁人型領導者與能人型領導者
(二)正式領導者與非正式領導者
五、女性領導者
(一)女性能夠成為領導者嗎?
(二)女性領導者與男性領導者的領導方式存在差異嗎?
(三)為什麼如此稀少的女性成為高層領導者?
(四)女性如何成為高層領導者?
六、領導者的權威基礎
(一)權威的內涵
(二)權力的類型與領導權威的構成要素
七、通向領導者之路——如何獲取權力
八、接受權威的根源與途徑
九、領導者的形象
(一)外在形象
(二)工作形象
(三)道德形象
十、領導者的失敗
十一、追隨者
(一)何謂追隨者?
(二)追隨者的類型
(三)有效追隨者的內涵
十二、領導者與追隨者的關系
(一)領導的社會人際關系取向
(二)強化與互動(reinforcementandinteraction)
(三)領導者與追隨者的相互依賴與相互影響
(四)小結:領導關系的四種模式
復習題
討論題
案例分析題
測試題

第四部分過程篇
第七章決策:領導活動的科學化
一、決策的概念
二、決策模式
(一)傳統的理性決策模式
(二)西蒙的有限理性決策模式
(三)林德布洛姆的漸進決策模式
(四)埃特奧尼的綜合掃描決策模式
三、決策的要素
(一)決策者
(二)決策目標
(三)決策備選方案
(四)決策情勢
(五)決策后果
四、決策的實踐
(一)分析決策
(二)做出決策
(三)實施決策
五、決策的類型
六、決策的方法
七、有效決策的障礙
(一)事前假設偏見
(二)代表性偏見
(三)控制錯覺
(四)遞增承諾
(五)集體決策所包含的危險
八、領導者的外腦:智囊系統
(一)智囊系統的功能
(二)智囊團的類型
九、決策的評估
復習題
討論題
案例分析題
測試題
第八章用人:領導活動的藝術化(一)
一、用人的理論基礎
(一)領導行為與目標之間的間接性
(二)人是一種唯一能夠擴大資源的資源
二、中國傳統社會的用人之術
三、西方的激勵理論
(一)何謂激勵?
(二)西方激勵理論簡介
四、激勵理論的類型
五、激勵的手段
六、激勵的程序
七、激勵的原則
八、激勵的作用與效果
九、領導用人的境界
(一)克服個人感情好惡
(二)使員工和下屬接受遠景目標
(三)使組織目標轉化為個人目標
(四)選用比自己更強的人來為自己工作
(五)讓每一位下屬感覺到自己是最重要的
十、小結
(一)從選人、用人到育人的轉變
(二)參與式激勵
(三)賽馬而不相馬
復習題
討論題
案例分析題
第九章用權與授權:領導活動的藝術化(二)
一、領導者的權力觀
二、用權的藝術
三、授權的藝術
(一)什麼是授權?
(二)為什麼要授權?
(三)領導者授權的障礙
四、授權的類型
五、授權的原則
六、授權的過程
七、授權的效果
復習題
討論題
案例分析題
測試題
第十章領導方法:領導活動的藝術化(三)
一、何謂領導方法?
二、軟硬領導法
三、會議領導法
(一)為什麼要通過會議進行領導?
(二)會議領導法的內容
四、危機領導法
(一)何謂危機和危機領導法?
(二)如何實施危機領導法?
五、運籌領導法
(一)運籌的要素
(二)領導運籌的基本原理
六、目標領導法
(一)目標領導法的前提
(二)目標領導法的環節
復習題
討論題
案例分析題
測試題

第五部分社會篇
第十一章領導環境
一、何謂領導環境?
二、領導生態學:領導學的新發展
三、構成領導環境的變量
(一)自然變量
(二)政治—法律變量
(三)教育變量
(四)社會—文化變量
四、領導環境的分類
(一)內部環境
(二)外部環境
(三)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的相互作用
五、文化與領導
(一)豪的高內涵與低內涵文化模式
(二)豪夫斯坦德的五維文化分類
(三)綽姆潘納的文化因素分類
六、跨文化領導
(一)文化權變理論與跨文化領導
(二)跨文化領導的內涵
(三)跨文化領導模式
(四)跨文化領導的核心:民主抑或專制
(五)跨文化領導風格之比較
(六)跨文化領導的獨特性
(七)全球領導者
復習題
討論題
案例分析題
第十二章領導績效
一、何謂領導績效?
二、有效領導與無效領導
三、領導績效理論
(一)封建制領導與領導績效
(二)層峰制領導與領導績效
(三)權變領導與領導績效
四、領導績效的考評方法
(一)目標考評法
(二)員工評議法
(三)比較考評法
(四)模擬考評法
(五)項目考評法
(六)權變考評法
(七)演講考評法
(八)綜合考評法
復習題
討論題
案例分析題

第六部分未來篇
第十三章未來的領導者
一、領導未來的組織
(一)分散式領導
(二)基層領導
(三)創建擁有眾多領導者的組織
(四)領導學習型組織
二、e領導
(一)e領導的信條
(二)e領導的與眾不同之處
三、反向「領導」
四、從領導者到領導群:領導理論在21世紀的變革
(一)領導者在哪里?
(二)從強權領導到超級領導
(三)從領導他人到自我領導
(四)從個體領導者到領導群
五、誰是未來的領導者?
復習題
討論題
案例分析題
參考文獻
 

《領導學原理——科學與藝術》(第二版)自2003年出版之后,已經過去四年了。在這四年中,本書受到企業界、學術界和政府管理人員的關注。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經有三十多所院校相繼把本書作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專業教材,許多黨校、培訓機構和公司也把本書作為培養管理人員的培訓教材。各界的不少朋友也對本書提出了一些中肯的修訂意見。基於作者自身的積累和他人的批評與建議,我決定對本書進行進一步的修訂。

本次修訂仍然沿用了第二版修訂的方法,除了刪除與其他章節有重復現象的第六章「領導內容」之外,我對本書的結構沒有做任何改動,主要是對部分章節的改寫與完善。另外,本次修訂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從實踐性和操作性的角度出發,在每章的最后都增加了案例分析題。我想這些案例分析題對讀者的價值絕對不低於正文內容。

在第一章「領導的含義」中,我增加了領導現象產生的根源、領導概念的層次、宏觀領導與微觀領導、領導過程、領導的四個維度等內容。領導的含義是我們理解領導現象的基礎和出發點,如果不能在概念上對領導(Leadership)達成共識,領導學這門學科是無法建立起來的。在增加的這些內容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我對領導四重維度的總結。自從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和密執安大學的研究小組確立了領導的結構維度和關懷維度之后,對領導現象的研究才真正被納入到了科學的范式之中,斯堪的納維亞的研究者在此基礎上深化了這一研究,提出了領導的發展維度。近年來日漸興盛的領導倫理研究,則凸現了以往被忽視的領導的道德內涵。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我基本確立了研究領導現象的理論框架,即「領導四維度理論」。維度在英文中的表達是「orientation」,我們也可以稱之為「導向」。領導四維度理論就是說,領導乃是在道德維度、結構維度、關懷維度和發展維度中展開的,這實際上也就是領導的四個導向。至於哪一種導向占據主導地位,則是與領導者面臨的情勢、組織類別、任務性質、領導特質、下屬特性等因素密切相關的。我認為,只要明確了領導的四重維度,讀者就可以形成理解領導現象的理論框架,甚至可以指導自己的領導實踐。領導的道德維度、發展維度、關懷維度和結構維度與價值領導、遠景領導、關系導向型領導與任務導向型領導存在着極為密切的對應性關系。

在第三章「領導理論」中,我增加了願景領導理論和心理動力理論。由於領導是引發變革的行動,所以,領導者提出的願景就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對象。尤其是在這樣一個追求變革的時代,願景領導就顯得愈加重要。心理動力理論可以為領導者的自我認知提供一個嶄新的視野,有時候領導者的成功,並不是完全取決於其正確的決策能力,也取決於其對自身和下屬心理反應的准確判斷。心理動力理論可以為你打開一扇正確判斷自我和下屬的窗戶。

在第五章「領導方式」中,我對影響領導者如何選擇有效領導方式的變量進行了新的總結,這可以被視為一種理論概括。我提出的領導特征、組織特征、下屬特征和任務特征,可以為選擇有效的領導方式提供有益的借鑒。

在第六章「領導者與追隨者」中,我刪除了領導集體部分,原因在於我對這一問題還缺乏很好的研究。在此基礎上,我對領導者的形象進行了新的總結,提出了領導形象的三種類型:外在形象、工作形象和道德形象。

在第七章「決策:領導活動的科學化」中,我進行了較大的改寫與刪減。除了對決策的概念進行了進一步的闡述之外,我增加了決策的實踐、有效決策的障礙兩部分。對決策的關注集中於兩個方面,一是對決策結果的關注;二是對決策過程(包括決策手段和決策方式)的關注。對於決策來說,過程和結果都是同等重要的。決策的實踐實際上就包含了這兩個方面。決策的實踐包括分析決策、做出決策和實施決策三個環節。在這一部分中,實踐成分遠遠勝過理論分析,充分顯示了實用性和操作性的特點。在「有效決策的障礙」這一部分中,讀者可以發現到底是哪些因素導致了錯誤的決策,或許這對於自己的決策活動不無借鑒意義。

在第十一章「領導環境」中,我增加了文化與領導、跨文化視野下的領導風格的比較等內容。我們正處於一個全球化時代。這樣一個時代對我們了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中的領導風格的差異是極有裨益的。我相信,這一部分對於領導視野的開拓是有價值的。

在第十二章「領導績效」中,我刪掉了一些缺乏實質內涵的內容。由於領導相對於管理來說過於復雜,因此,如何評價領導績效,幾乎成為千古難題。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