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聖嘆批評本水滸傳(全二冊)

金聖嘆批評本水滸傳(全二冊)
定價:408
NT $ 355
 

內容簡介

本書以民國23年上海中華書局影印劉復藏明崇禎貫華堂刻《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為底本,以1975年北京中華書局影印葉瑤池重刻《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清坊刻王望如評論《貫華堂第五才子書》為參校。個別正文,據明容與堂刻《水滸傳》校改。為適合當今讀者閱讀習慣,本書配以綉像插圖,圖文並茂,以增添審美愉悅。

金聖嘆評改《水滸傳》,為促進傳統小說敘事格局的轉型,無疑是提供了有理論依據的實踐范本。金氏以小說家的眼光,從看小說的角度,刪剪每回的開篇詩,以及文中「但見」、「有詩為證」後的韻文,使得敘事流暢,文氣連貫,讀者不必在體驗小說世界的人物和事件時,不斷被敘述者的「有詩為證」拉出局外,去欣賞並不高明的詩句。金聖嘆那些見解獨到、語言獨特的批評文字,也會讓讀者耳目一新。
 

目錄

序一
序二
序三
宋史綱
宋史目
讀第五才子書法
貫華堂所藏古本《水滸傳》前自有序一篇今錄之
楔子 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
第一回 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
第二回 史大郎夜走華陰縣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第三回 趙員外重修文殊院 魯智深大鬧五台山
第四回 小霸王醉人銷金帳 花和尚大鬧桃花村
第五回 九紋龍剪徑赤松林 魯智深火燒瓦官寺
第六回 花和尚倒拔垂楊柳 豹子頭誤人白虎堂
第七回 林教頭刺配滄州道 魯智深大鬧野豬林
第八回 柴進門招天下客 林沖棒打洪教頭
第九回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陸虞候火燒草料場
第十回 朱貴水亭施號箭 林沖雪夜上梁山
第十一回 梁山泊林沖落草 汴京城楊志賣刀
第十二回 急先鋒東郭爭功 青面獸北京斗武
第十三回 赤發鬼醉卧靈官殿 晁天王認義東溪村
第十四回 吳學究說三阮撞籌 公孫勝應七星聚義
第十五回 楊志押送金銀擔 吳用智取生辰綱
第十六回 花和尚單打二龍山 青面獸雙奪寶珠寺
第十七回 美髯公智穩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第十八回 林沖水寨大並火 晁蓋梁山小奪泊
第十九回 梁山泊義士尊晁蓋 鄆城縣月夜走劉唐
第二十回 虔婆醉打唐牛兒 宋江怒殺閻婆惜
第二十一回 閻婆大鬧鄆城縣 朱仝義釋宋公明
第二十二回 橫海郡柴進留賓 景陽岡武松打虎
第二十三回 王婆貪賄說風情 鄆哥不忿鬧茶肆
第二十四回 王婆計啜西門慶 淫婦藥鴆武大郎
第二十五回 偷骨殖何九送喪 供人頭武二設祭
第二十六回 母藥叉孟州道賣人肉 武都頭十字坡遇張青
第二十七回 武松威震安平寨 施恩義奪快活林
第二十八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蔣門神
第二十九回 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鬧飛雲浦
第三十回 張都監血濺鴛鴦樓 武行者夜走蜈蚣嶺
第三十一回 武行者醉打孔亮 錦毛虎義釋宋江
第三十二回 宋江夜看小鰲山 花榮大鬧清風寨
第三十三回 鎮三山大鬧青州道 霹靂火夜走瓦礫場
第三十四回 石將軍村店寄書 小李廣梁山射雁
第三十五回 梁山泊吳用舉戴宗 揭陽嶺宋江逢李俊
第三十六回 沒遮攔追趕及時雨 船火兒夜鬧潯陽江
第三十七回 及時雨會神行太保 黑旋風斗浪里白條
第三十八回 潯陽樓宋江吟反詩 梁山泊戴宗傳假信
第三十九回 梁山泊好漢劫法場 白龍廟英雄小聚義
第四十回 宋江智取無為軍 張順活捉黃文炳
第四十一回 還道村受三卷天書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第四十二回 假李逵剪徑劫單人 黑旋風沂嶺殺四虎
第四十三回 錦豹子小徑逢戴宗 病關索長街遇石秀
第四十四回 楊雄醉罵潘巧雲 石秀智殺裴如海
第四十五回 病關索大鬧翠屏山 拚命三火燒祝家店
第四十六回 撲天雕兩修生死書 宋公明一打祝家庄
第四十七回 一丈青單捉王矮虎 宋公明兩打祝家庄
第四十八回 解珍解寶雙越獄 孫立孫新大劫牢
第四十九回 吳學究雙掌連環計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第五十回 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誤失小衙內
第五十一回 李逵打死殷天錫 柴進失陷高唐州
第五十二回 戴宗二取公孫勝 李逵獨劈羅真人
第五十三回 入雲龍斗法破高 廉黑旋風下井救柴進
第五十四回 高太尉大興三路兵 呼延灼擺布連環馬
第五十五回 吳用使時遷偷甲 湯隆賺徐寧上山
第五十六回 徐寧教使鉤鐮槍 宋江大破連環馬
第五十七回 三山聚義打青州 眾虎同心歸水泊
第五十八回 吳用賺金鈴吊掛 宋江鬧西岳華山
第五十九回 公孫勝芒碭山降魔 晁天王曾頭市中箭
第六十回 吳用智賺玉麟麟 張順夜鬧金沙渡
第六十一回 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場石秀跳樓
第六十二回 宋江兵打大名城 關勝議取梁山伯
第六十三回 呼延灼月夜賺關勝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第六十四回 托塔天王夢中顯聖 浪里白條水上報冤
第六十五回 時遷火燒翠雲樓 吳用智取大名府
第六十六回 宋江賞馬步三軍 關勝降水火二將
第六十七回 宋公明夜打曾頭市 盧俊義活捉史文恭
第六十八回 東平府誤陷九紋龍 宋公明義釋雙槍將
第六十九回 沒羽箭飛石打英雄 宋公明棄糧擒壯士
第七十回 忠義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驚惡夢
 

觀物者審名,論人者辨志。施耐庵傳宋江,而題其書曰《水滸》,惡之至,迸之至,不與同中岳也。而後世不知何等好亂之徒,乃謬加以「忠義」之目。嗚呼!忠義而在「水滸」乎哉?忠者,事上之盛節也;義者,使下之大經也。忠以事其上,義以使其下,斯宰相之材也。忠者,與人之大道也;義者,處己之善物也。忠以與乎人,義以處乎己,則聖賢之徒也。若夫耐庵所雲「水滸」也者,王土之濱則有水,又在水外則曰滸,遠之也。遠之也者,天下之凶物,天下之所共擊也;天下之惡物,天下之所共棄也。若使忠義而在水滸,忠義為天下之凶物惡物乎哉!且水滸有忠義,國家無忠義耶?夫君則猶是君也,臣則猶是臣也,夫何至於囝而無忠義?此雖惡其臣之薛,而已難乎為吾之君解也。父則猶是父也,子則猶是子也,夫何至於家而無忠義?此雖惡其子之辭,而已難乎為吾之父解也。

故夫以忠義予「水滸」者,斯人必有懟其君父之心,不可以不察也。且亦不思宋江等一百八人,則何為而至於水滸者乎?其幼皆豺狼虎豹之姿也,其壯皆殺人奪貨之行也,其後皆敲朴劓刖之余也,其卒皆揭竿斬木之賊也。有王者作,比而誅之,則千人亦快,萬人亦快者也。如之何而終亦幸免於宋朝之斧钁?彼一百八人而得幸免於宋朝者,惡知不將有若干百千萬人9思得復試子後世者乎?耐庵有憂之,於是奮筆作傳,題曰《水滸》,意若以為之一百八人,即得逃於及身之誅繆,而必不得逃於身後之放逐者,君子之志也。而又妄以忠義予之,是則將為戒者而反將為勸耶?豺狼虎豹而有祥麟威鳳之目,殺人奪貨而有伯夷顏淵之譽,劓刖之余而有上流清節之榮,揭竿斬木而有忠順不失之稱,既已名實抵牾,是非乖錯,至於如此之極,然則幾乎其不胥天下後世之人,而惟宋江等一百八人,以為高山景行,其心向往者哉!

是故,由耐庵之《水滸》言之,則如史氏之有《慵杌》是也,備書其外之權詐,備書其內之凶惡,所以誅前人既死之心者,所以防後人未然之心也。由今日之「忠義水滸」言之,則直與宋江之賺入伙、吳用之說撞籌無以異也。無惡不歸朝廷,無美不歸綠林,已為盜者讀之而自豪,未為盜者讀之而為盜也。嗚呼!名者,物之表也;志者,人之表也。名之不辨,吾以疑其書也;志之不端,吾以疑其人也。削「忠義」而仍「水滸」者,所以存耐庵之書其事小,所以存耐庵之志其事大。雖在稗官,有當世之憂焉。後世之恭慎君子,苟能明吾之志,庶幾不易吾言矣哉!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