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與理性︰西方近代兩大美學思潮

趣味與理性︰西方近代兩大美學思潮
定價:300
NT $ 261
  • 作者:彭立勛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0484739
  • ISBN13:9787500484738
  • 裝訂:平裝 / 423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的重大貢獻在于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為指導,對16世紀末至18世紀這兩百年來的西方美學思想的發展進行了全面的觀察,並作出了科學的概括和總結。在研究這段歷史時,作者不是孤立地談美學,而是緊密地結合當時西歐各國具體的歷史條件,聯系影響美學發展的各種社會因素如經濟、政治、文化、藝術、思想等方面的實際狀況,深入探討西歐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兩大美學派別的產生、發展和彼此交鋒乃至相互交融的過程,並對重要人物及其思想進行深刻具體的分析,新意迭出,從而大大超越了我國學術界過去對這一時期西方美學的研究水平。
 

目錄

緒論
一 17-18世紀西方美學形成和發展的歷史背景
二 17-18世紀西方美學的發展進程和主導精神
三 17-18世紀西方美學發展中兩大對立思潮
第一章 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美學概述
第一節 經驗主義美學概述
一 經驗主義美學形成的歷史背景
二 經驗主義美學的思想淵源
三 經驗主義美學的發展過程
第二節 理性主義美學概述
一 理性主義美學產生的歷史背景
二 理性主義美學的思想淵源
三 理性主義美學的發展過程
第二章 經驗主義美學(上)
第一節 培根
一 唯物主義的經驗論
二 論人的美和美在整體
三 詩與想象和虛構
四 論建築和園林藝術
第二節 霍布斯
一 機械唯物主義的經驗論
二 美與善的本質及審美情感
三 想象、判斷與詩歌
第三節 洛克
一 經驗主義的認識論體系
二 論作為復雜觀念的美
三 巧智與觀念的聯想
四 審美教育與藝術作用
第四節 舍夫茨別利
一 自然神論和劍橋柏拉圖主義
二 美在形式或賦予形式的力量
三 審美的特殊感官及其特性
四 藝術的道德作用和發展條件
第五節 艾迪生
一 “想象的快感”與審美心理
二 審美趣味及其培育
三 藝術、自然與天才
第三章 經驗主義美學(下)
第一節 哈奇生
一 “內在感官”和美感的特質
二 絕對美與相對美
第二節 荷加斯
一 研究方法和思想基礎
二 形式美的基本原則分析
三 蛇形線的美及其體現
第三節 休謨
一 不可知論的經驗論
二 美學和哲學認識論的關系
三 美的本質和成因
四 趣味的心理特點和標準
五 詩歌、悲劇和藝術發展
第四節 伯克
一 崇高感和美感的心理生理基礎
二 崇高和美的對象的品質
三 詩表現崇高和美的特點
四 趣味的內涵和普遍原則
第四章 理性主義美學
第一節 笛卡爾
一 先驗論的理性主義
二 上帝的完滿性與美的來源
三 美的定義與形式美
四 美感差異與審美心理
五 詩與想象和理性
第二節 布瓦洛
一 從理性出發的真善美統一原則
二 模式化、凝固化的創作法規
第三節 斯賓諾莎
一 實現“人生圓滿境界”的哲學
二 美丑觀念與事物的圓滿性
三 想象、無意識與文藝創造
四 情感、快樂與審美經驗
第四節 萊布尼茨
一 以單子論為核心的形而上學體系
二 美的本質與“前定和諧”
三 審美趣味與“混亂的知覺”
第五節 鮑姆加登
一 美學作為獨立學科建立的意義
二 美學和美的定義
三 美的認識與詩的創造
第五章 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美學的特點和關鍵理論
第一節 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美學的特點
一 經驗主義美學的基本特點
二 理性主義美學的基本特點
第二節 經驗主義美學的關鍵理論
一 美的感性特征和經驗性質
二 審美經驗、內在感官和趣味
三 藝術、想象與創造力
四 崇高、喜劇和悲劇
第三節 理性主義美學的關鍵理論
一 美的理性本質和超驗性質
二 審美認識和美的思維
三 藝術、理性與規則
第六章 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美學的匯合和歷史影響
第一節 康德美學及其對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的調和
一 先驗唯心主義哲學
二 美學︰聯結自然與自由的橋梁
三 美的分析
四 崇高的分析
五 藝術、天才和審美理念
六 康德美學的調和特征
第二節 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美學的歷史影響
一 經驗主義、理性主義美學與法、德啟蒙運動美學
二 經驗主義、理性主義美學與德國古典美學
三 經驗主義、理性主義美學與現代西方美學
結語
一 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美學的歷史地位
二 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美學的當代價值
參考文獻
人物譯名對照表
術語漢英對照表
後記
 

我以欣喜的心情讀完了彭立勛同志的新著《趣味與理性︰西方近代兩大美學思潮》。首先要熱烈祝賀這位多年老友在學術研究上與時俱進並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時也要為他的這部專著填補了我國西方美學史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空白而感到由衷的高興。

眾所周知,在西方哲學史上,16世紀末至18世紀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兩大派別的爭論構成當時哲學思想發展的主要潮流,並成為古代和中世紀哲學向近代哲學演變的轉折點。與此相應,以哲學為基礎的西方美學思想的發展也經歷了同樣的過程,特別是美學作為一個嚴格意義上的獨立的學科也正是誕生于這個時期,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的爭論可以說是近代西方美學的助產士。這段歷史在西方美學史上也是美學思想由古代和中世紀邁向近代的關鍵,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遺憾的是,過去在我國的西方美學史研究中對這一時期的美學發展及其重要代表人物僅停留于一般性的介紹和評述,而缺乏全面、系統、認真、深人的研究和探討。彭立勛同志早在 世紀80年代在英國經驗論哲學的故鄉——著名的劍橋大學任高級訪問學者時,即注意著力收集和研究有關經驗論和理性派美學的資料,他的這一新著是經過長期潛心研究逐漸醞釀成熟的學術成果,我相信讀者們都能感受到這部著作的厚重的學術分量。

在我看來,本書的重大貢獻在于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為指導,對16世紀末至18世紀這兩百年來的西方美學思想的發展進行了全面的觀察,並作出了科學的概括和總結。在研究這段歷史時,作者不是孤立地談美學,而是緊密地結合當時西歐各國具體的歷史條件,聯系影響美學發展的各種社會因素如經濟、政治、文化、藝術、思想等方面的實際狀況,深人探討西歐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兩大美學派別的產生、發展和彼此交鋒乃至相互交融的過程,並對重要人物及其思想進行深刻具體的分析,新意迭出,從而大大超越了我國學術界過去對這一時期西方美學的研究水平。這確實是難能可貴的富有創見的學術成果。

本書的一大特點是以西方思想發展的宏觀視野把握近代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美學這兩大派別的實質。作者強調指出,這一時期西歐美學思想受到哲學認識論轉向的強烈影響。17-18世紀的西方哲學普遍地把理論建立在反省思維的基礎上,從而使認識論在哲學研究中佔有主導的地位,這種由本體論轉向認識論的重點轉移,不僅在哲學發展中造成了重要的轉折,使西方哲學推進到一個新階段,而且也使西方美學賴以建立的哲學基礎發生了重要變化,以前美學主要是以本體論為基礎,現在則轉向主要以認識論為基礎了。其結果就是美學研究的主要對象由審美客體逐漸向審美主體轉變,對人的審美經驗或審美意識的研究開始上升到主要地位。無論是經驗主義美學或者理性主義美學,它們研究的重點以及它們之間的分歧和爭論,都是圍繞著認識論問題而展開的。盡管這兩個派別在一些重大問題上有不同的意見,甚至完全對立的看法,可是正如鮑桑葵所說,它們卻有著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思想著、感受著和知覺著的主體”。兩者都高揚審美主體的作用,只不過一方強調的是主體的感覺經驗,而另一方則重視主體的理性思維。本書緊緊地抓住這兩個近代西方美學派別的顯著特征,把認識論轉折影響下產生的美學研究向審美主體的轉變,看做美學思想由古代和中世紀邁人近代的關鍵,高屋建瓴,統觀全局,理清了這一時期西方美學發展的脈絡,這是應該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的。

本書用大量內容豐富的材料說明,近代西方美學繼承了以古希臘美學為開端的古典美學優秀傳統,又按照時代的發展和需要而有新的發展,不僅對傳統的美學命題和範疇作了新的闡釋,而且回答了時代提出的新問題,提出和闡明了一系列新的美學概念和範疇,以新的觀念和方法表述了一些新的美學和藝術理論,從而把西方美學的發展推進了一大步。可以說,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這兩個美學學派對美學作為一個獨立學科在近代西方的正式建立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沒有它們的努力探索,也就沒有後來的康德美學,當然也不會有席勒、謝林和黑格爾以及整個德國古典美學,那麼西方美學的發展也完全可能呈現不同的面貌了。僅此一端,就足以說明本書對這一課題所做的研究,對幫助讀者們理解全部西方美學史具有何等重要的意義。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