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解讀

韓非子解讀
定價:288
NT $ 251
 

內容簡介

《韓非子》五十五篇十萬余言,在先秦諸子著作中,規模最大、難度亦最大。鑒此,我們依據韓非子的身世經歷、現買批判、理論基礎和思想主張等模塊,選取其中富有代表性的二十三篇加以注釋、翻譯及評論,基本涵蓋了韓非子的歷史情境及思想內容。

《韓非子解讀》注重難點評析,注重文本內在邏輯的貫通與學術觀點的融會;以一種“了解之同情”的態度來觀照韓非子的身世及思想,在先秦諸子的共識視域中審視韓非子及其思想,形成了不同于以往的理解和評論;注重法家思想當代價值的闡發與開掘。


宋洪兵,男,1975年7月生,四川犍為人。研究方向為專門史(東亞思想史),2007年畢業于東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師從韓東育教授,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講師,主講“《韓非子》研讀”、“《荀子》研讀”、“中國思想史研究”、“法家思想與現代管理”等課程。目前主攻先秦諸子及其現代命運,尤其對法家思想具有濃厚的研究興趣。在《哲學研究》、《政治學研究》、《史學理論研究》、《清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戰線》、《社會科學研究》、《求是學刊》及《光明日報》手報刊發表論文二十會篇,觀點多次為《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丈摘》、《人大復印資料》及《高校文科理論文摘》摘編或全文轉載。

孫家洲,男,漢族,1955年生,山東人。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歷史學院院長。主要社會兼職︰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師範大學兼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先秦秦漢史、思想文化史。主要著述有︰《韓信評傳》、《命運與性格的對話——再品的人物、故事、思想》、《兩漢政治文化窺要》、《插圖本中國古代思想史‧秦漢卷》、《史說心語》、《劉邦與漢初三杰》、《額濟納漢簡釋文校本》、《秦漢法律文化研究》。已經發表史學論文七十余篇。曾經榮獲中國人民大學“十大教學標兵”稱號。
 

目錄

導讀

存韓
難言
孤憤
說難
和氏
問田

主道
備內
奸劫弒臣
南面
解老
六反
五蠹
顯學

有度
二柄
亡征
三守
飾邪
難勢
定法
內儲說上七術
內儲說下六微
參考書目
後記
 

“國學經典解讀系列教材”的編寫與出版,是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也是國學院的基本建設工程之一。

中國人民大學創辦國學院,被譽為順應歷史潮流、立德立功之舉,在社會上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得到了各界的支持。我校已經在國學教育方面先行一步,更應該具備一種擔綱意識,繼續為推動國學教育向縱深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編寫這套教材,不僅僅是為了適應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學的基本需要,也是力圖振興我國經典教育的一個具體步驟。經典著作如同歲月長河積澱、打磨出來的珍珠,在中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熠熠生輝。自先秦以來,儒道法墨諸家所奠定的經典文化構成了中華文化的主流形態,在兩漢以後的封建社會中進一步得到鞏固與發展,形成了專門的學問與學科,是國學的主體。需要指出的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經典,乃是廣義上的經典,不僅有儒家的經書,而且包括諸子與史部、集部的群書,它是中華文化與學術的集成和薈萃。至于其地位與作用,正如劉勰《文心雕龍》中的《宗經篇》所說︰“經也者,恆久之至道,不刊之鴻教也。故象天地,效鬼神,參物序,制人紀,洞性靈之奧區,極文章之骨髓者也。”這段話說明中國古代的經典是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載體,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之精華,其精神意蘊可以穿越時空而獲得傳承與光大。

在中國古代一直有讀經的傳統,辛亥革命以後,民國年間曾經廢止讀經,但這並不等于經典教育的廢除,相反,它可以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得到創造性地繼承與更新。正如朱自清先生在《經典常談》中所說︰“讀經的廢止並不就是經典訓練的廢止,經典訓練不但沒有廢止,而且擴大了範圍,不以經為限,又按著學生程度選材,可以免掉他們囫圇吞棗的弊病。這實在是一種進步。”這種看法顯然是通達和正確的,值得今人加以借鑒。今天我們編寫這套教材,也同樣是為了更好地對學生進行經典學術教育,而絕不是簡單地恢復讀經。

國學的精華主要凝聚在經史子集四部的經典之中。“經史子集”四部的名稱和順序是在《隋書‧經籍志》中最後確定下來的。後來清代乾隆皇帝時編修《四庫全書》,也是按經史子集四部來整理和編修的。四部不光是目錄學的概念,而且與現代意義上的學科也存在一定的關聯。一般說來,經部、子部大略相當于現在的哲學學科,史部大略相當于歷史學科,而集部接近于現代的文學學科,這說明國學與現代學科分類是可以互相兼容的,並不存在水火不相容的問題,當年的北大國學門與清華國學研究院,也是將四部與現代學科互相融合的。因此,傳統經典教育與現代教育可以相得益彰,和諧相生。

不過,長期以來,由于人們對于中國傳統學術重視不夠,再加上厚今薄古思想及其理解中存在的偏頗,國學並沒有在百年來的教育體系中獲得應有的地位。在“文化大革命”中更是受到整體上的打壓。進入新時期之後,國學與國學教育在社會各界倡導下,有了長足的發展。近年來,黨和政府不斷強調繁榮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性,強調尊重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隨著整個中華民族復興之局的到來,國學走向振興的時機已經成熟。

我們所說的國學,是指運用現代立場與眼光、放在國際視野中來研究中國傳統學術的一門學問。它包含三層意思,其一是傳統學術的內容;其二是用現代眼光來闡釋、辨析與創新,是今人眼中的國學;其三把國學看作是全人類寶貴的文化財富來闡釋、比較、辨析與創新,是國際視野中的國學。因此,振興國學不僅是指光大傳統,更主要是指激活國學的現代價值和創新精神,國學內在的融合中外、推陳出新的精神與能力,是我們今天在建構和諧社會,進行文化創新時所要秉承的。對于傳統經典的解讀、闡釋與辨析,毫無疑問是對于這種理論創新能力的激活,國學的生命力也在這種創新中得以生生不息,走向未來。因此,在國學教育中,這種經典的研讀、闡釋與辨析,是最要緊的門徑之一。

中華經典相對于世界各國的文化特質來說,屬于一種世俗文化,與世界其他各國的經典多屬神學系統大不相同。比如,《論語》是孔子弟子記錄孔子與學生思想觀念的一部語錄體的儒家經典,充滿著世俗人情的意味。再比如《莊子》這本書,也很關注通俗的演繹。因此,認為經典高不可攀的看法並不準確。不過,經典畢竟是經典。唐人編的《藝文類聚》對于經典的解釋是“經也者,徑也,言五路無所不通”,也就是說,經典承載著普適性道理,好比通向各條路徑的通衢一樣,它必然會去掉那些浮淺的東西,提升為哲理,有的在形態上不可能不深奧,如《周易》與《老子》這一類經典。因此,需要做一些解讀與注釋的工作。歷來對于經典多有注釋與解讀,乃至于形成了專門的學問。

經典教育在整個國民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早在上個世紀中葉,朱自清先生在《經典常談》中就指出︰“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經典訓練應該是一個必要的項目。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于實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國教授說過,閱讀經典的用處,就在教人見識經典一番。這是很明達的議論,再說做一個有相當教育程度的國民,至少對于本國的經典,也有接觸的義務。”這幾年,以《論語》、《莊子》等為代表的國學經典,通過現代傳媒的推介與個體閱讀,在國民中引起了熱烈的反響,便充分證實了這一點。它也證明,國學經典教育在今天的整個國民教育體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