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往事︰好萊塢鏡像與歷史記憶

美國往事︰好萊塢鏡像與歷史記憶
定價:150
NT $ 131
  • 作者:王炎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出版日期:2010-03-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08033356
  • ISBN13:9787108033352
  • 裝訂:平裝 / 303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分析好萊塢的電影作品,但沒有采取逐一分析電影文本的方式,而是以問題為切入點,讓文化研究與電影解讀相互融貫、相映成趣。同時,為了把電影分析與個人經驗勾連起來,本書把不同的主題分析,統統放入作者一次赴美講學的經歷框架內,以期產生文化的“臨場感”和形式上的整體觀。全書共有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西線無戰事”,針對好萊塢電影如何演繹20世紀沒有硝煙的戰場——兩大陣營的對立與冷戰,以及冷戰意識形態在電影中的微妙變化。第二部分在“往日情懷”項下,通過細讀不同的影片文本和文化現象,討論美國公眾的文化記憶與身份認同之間的互動關系。對昔日美好時光的集體記憶,對消費文化喧囂浮躁的無奈。“第三部分稱作“異國幻象”,以薩義德的後殖民視角,觀察美國大眾傳播中的中國形象。


王炎,北京外國語大學外國文學研究所副教授,美國Seton Hall University 客座教授。著作有︰《小說的時間性與現代性——歐洲成長教育小說敘事的時間性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年出版)、《奧斯威辛之後——有太大屠殺記憶的影響生產》(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年出版)
 

目錄

代序 戴錦華
自序
上編︰西線無戰事
世貿大廈之後
電影中的冷戰
滿洲候選人
別了,麥卡錫
無疆帝國
中編︰往日情懷
沉睡谷傳奇
女巫軼事
電影的黑色調
好萊塢史詩時代
悲劇的死亡
下編︰異國幻象
西洋鏡下尋南京
後殖民悲情城市
遠近視差觀亞洲
想象的“東方”
哈林區的香格里拉
附錄
附錄一︰對話︰美國亞洲研究 王炎、張隆溪
附錄二︰美國公眾眼中的中國
結語︰大同世界的鄉愁失語
 

不足十年,二十世紀似已負載著沉重的記憶,漸行漸遠,猶如一個悄然遠去、已遭漠然的背影。不同于十九世紀,這一世紀終了時甚至無需感嘆世紀末的頹廢與奢華,相反,它承載著諸多輕盈的期盼與暢想。的確,我們並非在一九九九或二○○○年送別二十世紀,這一熾熱的世紀早已在其八十年代的終結時分就落下了帷幕。

短暫的世紀?或“極端的年代”?或如《魔鬼代言人》一片中阿爾‧帕西諾以他特有的恣肆,酣暢著魔鬼撒旦的宣言︰“二十世紀是我的世紀?”或者如三十余年前的瑞士電影《二○○○年,約納森將滿二十一歲》的片頭題記︰二十世紀的所有預言,都是關于革命的預言;二十世紀的全部記憶,都是革命遭到失敗的記憶?

全球化的新世紀創造著“新”的時間︰一個永遠封閉的現在時,縈繞著縴巧、溫馨的懷舊。于是,歷史喪失了其縱深,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啟動全球化進程、終結冷戰的時刻,成為新一代歷史地平線的盡頭。二十世紀歷史的記憶因而碎裂紛揚。如同歷史始終是“勝利者的清單”,可言說的必定不是關于失敗的記憶。二十世紀的諸多熱戰——尤其兩次世界大戰,似乎無從回避,也無需諱言,但覆蓋了二十世紀後半葉的、最重要的歷史事實與記憶︰冷戰,卻遍遭冷遇,似一個必須放逐的邪惡幽靈,一處需以帷幕遮擋的猙獰廢墟。

當歷史的言說首先啟動了遺忘而非記憶的機器,一點兒歷史的回顧似成必然︰

先是彼時的英國首相的富爾敦演說,亦稱“冷戰宣言”。一九四六年,人類戰勝法西斯的狂歡慶典後不足一年,三月五日,丘吉爾在其富爾敦演說中稱“一個蘇聯的勢力範圍”正在形成,並且“在全世界範圍內”存在著“共產主義的第五縱隊”,“從波羅的海的斯德丁到亞得里亞海的里雅斯特,一道鐵幕緩緩落下,將歐洲一分為二”,將延續半個世紀之久的全球冷戰正式揭幕。遠大于丘吉爾的歐洲關注,被“一分為二”的遠不僅是歐洲,而是整個世界。所謂“沿易北河並流經柏林,經朝鮮的三十八度線(南北朝鮮分界線)和越南的十七度線(南北越分界線),沿著中國海岸的金門和馬祖以及土耳其到巴基斯坦較為脆弱的‘北層地帶’”的冷戰分界線,分割了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生死對峙。在兩大陣營的對峙角逐之間,人類坐在一處可能會隨時噴發、將全人類乃至地球生命徹底毀滅的超級活火山之上。

與此伴生的,則是黑白判然、絕不容情的冷戰思維,或日冷戰邏輯——“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有一個軍事和宗教的集團,它嚴格采取以下原則︰不贊成我的人就是我的反對者。面對這樣的集團,唯一值得尊敬的態度,就是完全贊同或徹底否決,沒有中間選擇”。

也是在這酷烈、鐵血的氛圍間,電影,這一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視覺藝術,也是超巨型的娛樂工業,成為參與冷戰的工具、對抗冷戰的言說與關于冷戰的別樣記憶。這里再度顯影了電影的悖論︰電影,工業時代發明出的、最偉大的目擊者與見證人,人類古老的“木乃伊情結”的平復和滿足,同時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謊言家、最厚顏的造假者。冷戰年代的電影、關于冷戰的電影,便往復于這巨大的怪圈之中。

通過影片——在此是好萊塢電影,王炎的寫作,在遺忘的氤氳間揭開了冷戰記憶的一角。對電影光影間的穿行,同時成為對歷史的再質詢與對昨日的鉤玄。冷戰歷史在新世紀的喧囂間遭掩埋。後冷戰(post-Cold War)一詞,盡管加了有趣的前綴,依然鮮獲提及,這里仍想贅言︰post不是after,此“後”非彼“後”。可以說,全球化/後冷戰的世界,仍是某種意義的冷戰的伸延,盡管柏林牆——冷戰的地標已然倒塌,冷戰仍在世界的許多地方繼續,冷戰邏輯的幽靈仍盈盈籠罩著思想的天空。唯一的變化,是勝利者一方擁有絕對的言說與闡釋的權力。記憶對抗遺忘,當你閱讀並分享之時,或許同時掀開了歷史與歲月的暮靄。

從前,人類陷入了一場無聲的戰爭,叫冷戰……

戴錦華 二○○八年六月三十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