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醫寶鑒

東醫寶鑒
定價:600
NT $ 522
  • 作者:郭靄春 等 校注
  •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出版日期:1998-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0894347
  • ISBN13:9787800894343
  • 裝訂:精裝 / 980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綜合性醫書,朝鮮,許浚等編著。

全書共23卷,分為內景篇、外形篇、雜病篇、湯液篇和針灸5類,是書以黃庭經有內景之文,醫書亦有內外景象之圖,故先以內景精、氣、神、髒腑為內景4篇;次取外景頭、面、手、足、筋、脈、骨為外形4篇;又采五運六氣、四象三法、內傷外感諸病證,列為雜病11篇;最後為湯液3篇、針灸1篇。每篇又分子目,共計104項。

本書在朝鮮醫家所撰的漢方醫著中最負盛名,對指導臨床和文獻研究都頗具參考價值。
 

目錄

內景篇一
身形附修養 附養老
身形髒腑圖
形氣之始
胎孕之始
四大成形
人氣盛衰
年老無子
壽夭之異
形氣定壽夭
人身猶一國
丹田有三
保養精氣神
古有真人至人聖人賢人
論上古天真
四氣調神
以道療病
虛心合道
學道無早晚
人心合天機
搬運服食
按摩導引
攝養要訣
還丹內煉法
養性禁忌
四時節宣
先賢格言
養性延年藥餌
瓊玉膏一名益壽永真膏 三精丸 延年益壽不老丹 遐齡萬壽丹一名五老還童丹 延齡固本丹 斑龍丸 人參固本丸一名二黃元 玄菟固本丸 固本酒 烏須酒
單方二十三種。有菖蒲酒、菊花酒、天門冬酒、地黃酒、仙術湯、何首烏元、槐膽丸、柏葉茶、金髓煎、芡仁粥、靜神丸。
神枕法
煉臍法詳見臍部
薰臍秘方詳見臍部
灸臍法
附養老
老因血衰
老人治病
老人保養
卻病延壽湯
增損白術散
服人乳法
牛乳粥

精為身本
精為至寶
五髒皆有精
脈法
精宜秘密
金鎖思仙丹 大鳳髓丹一名封髓丹 秘真丸一名秘元丹 玉露丸 金瑣丹
節欲貯精
縮陽秘方
煉精有訣
補精以味
遺泄精屬心
坎離丸 黃連清心飲
夢泄屬心
固真丹 鹿角散 保精湯 歸元散 珍珠粉丸 豬苓丸一名半苓丸 清心丸 樗根皮丸 定志珍珠粉丸
夢泄亦屬郁
精滑脫屬虛
巴戟丸 補真玉露丸 桂枝龍骨牡蠣湯 固精丸 芡實丸 鎖陽丹 玉鎖丹 秘元丹 約精丸 九龍丹 治小便白濁出髓條方
白淫
金箔丸 白龍丸
濕痰滲為遺精
加味二陳湯 樗根白皮丸
補精藥餌
人參固本丸 瓊玉膏 斑龍丸三方見身形 地黃元方見虛勞 延年益壽不老丹 延齡固本丹二方見身形 固真飲子方見虛勞
單方二十一種有五味子膏
導引法
針灸法

氣為精神之根蒂
氣生于谷
氣為衛衛于外
衛氣行度
榮衛異行
生氣之原
氣為呼吸之根
胎息法
調氣訣
肺主氣
肺法
氣為諸病
氣逸則滯
橘皮一物湯
七氣
七氣湯 四七湯 分心氣飲 香橘湯
九氣
神仙九氣湯 正氣天香湯
中氣
八味順氣散 木香順氣散
上氣
蘇子降氣湯 秘傳降氣湯 沉香降氣湯 快氣湯又二方
下氣
短氣
苓桂術甘湯
少氣
人參膏 獨參湯 黃(�氏)湯 四君子湯 人參黃(�氏)湯 益氣丸
氣痛
枳橘湯 清膈蒼莎丸 神保無 木香破氣散 撞氣呵魏元 木香順氣丸 木香檳榔丸 流氣飲子 木香流氣飲 三和散 烏沉湯 復元通氣散 神仙沉麝元 一粒金丹 小烏沉湯又一方
氣逆
退熱清氣湯 導氣枳殼丸
氣郁
交感丹 降氣湯 木香勻氣散 上下分消導氣湯
氣不足生病
氣絕候
禁忌
用藥法
通治氣藥
蘇合香元 至聖來復丹
單方二十四種
六字氣訣
針灸法

神為一身之主
五味生神
心藏神
人身神名
五髒藏七神
髒氣絕則神見于外
脈法
神統七情傷則為病
喜 怒 憂 思 悲 驚 恐
驚悸
朱砂安神丸 鎮心丹 加味溫膽湯 加味定志丸 清心補血湯 辰砂砂香散 養心湯 靜神丹 寧志元 養血安神湯 朱砂膏 加味四七湯 常法治驚
怔忡
益榮湯 茯苓飲子 姜術湯 安神補心湯 四物安神湯 朱雀丸
健忘
引神歸舍丹 定志丸 開心散 加減固本丸 加味茯苓湯 聰明湯 歸脾湯 加減補心湯 降心丹 壯元丸 加味壽星元 朱子讀書丸 孔子大聖枕中方
心澹澹大動
癲癇
燒丹丸 五生丸 追風祛痰丸 清心滾痰丸 龍腦安神丸 金箔鎮心丸 控涎丸 甘遂散 驚氣元 抱膽丸 滋陰寧神湯 清心溫膽湯 歸神丹 五癇丸 六珍丹 錢氏五色丸 育魂丹 丑寶丸 邸頭丸 活虎丹 蝙蝠散 礬丹丸 斷癇丹
癲狂
當歸承氣湯 黃連瀉心湯 牛黃瀉心湯 鐵粉散 胡金丸 通泄散 鎮心丹 葉氏雄朱丸 一醉膏 辰砂寧志丸 寧志化痰湯 養血清心湯 牛車肉 辰砂散 大下愈狂
脫營失精證
加減鎮心丹 升陽順氣湯
五志相勝為治
神病不治證
神病用藥訣
神病通治藥餌
牛黃清心元 八物定志元 十四友元 平補鎮心丹 安神丸 琥珀定志丸 天王補心丹 加味寧神丸 加減溫膽湯 補心丸
單方二十三種有靈砂
針灸法
內景篇二
血 夢 聲音 言語 津液 痰飲
內景篇三
五髒六腑 肝髒 心髒 脾髒 肺髒 腎髒 膽腑 胃腑 小腸腑 大腸腑 膀胱腑 三焦腑 胞 蟲
內景篇四
小便 大使
外形篇一
頭 面 眼
外形篇二
耳 鼻 口舌 牙齒 咽喉 頸項 背
外形篇三
胸 乳 腹 臍 腰 脅 皮 肉 脈 筋 骨
外形篇四
手 足 毛發 前陰 後陰
雜病篇一
天地運氣 審病 辨證 診脈 用藥 吐 汗 下
雜病篇二
風 寒上
雜病篇三
寒下 (日者) 濕 燥 火
雜病篇四
內傷 虛勞
雜病篇五
霍亂 嘔吐 咳嗽
雜病篇六
積聚 浮腫 脹滿 消渴 黃疸
雜病篇七
閡瘧 溫疫 邪祟 癰疽上
雜病篇八
癰疽下 諸瘡
雜病篇九
諸傷 解毒 救急 怪疾 雜方
雜現篇十
婦人
雜病篇十一
小兒
湯液篇一
湯液序例 水部 土部 谷部 人部 禽部 獸部
湯液篇二
魚部 蟲部 果部 菜部 草部上
湯液篇三
草部下 木部 玉部 石部 金部
針灸篇
針灸
 

醫者雅言軒岐。軒岐上窮天紀,下極人理,宜不屑乎記述,而猶且說問、著難,垂法後世,則醫之有書,厥惟遠哉。上自倉、越、下逮劉、張、朱、李,百家繼起,論說紛然,剽竊緒余,爭立門戶,書益多而術益晦,其與《靈樞》本旨不相徑庭者鮮矣。世之庸醫,不解窮理,或倍經訓而好自用,或泥故常而不知變,眩于裁擇,失其關鍵,求以活人而殺人者多矣。我宣宗大王,以理身之法,推濟眾之仁,留心醫學,軫念民瘼。嘗于丙申年間,召太醫臣許浚教日︰近見中朝方書,皆是抄集庸瑣,不足觀爾。宜裒聚諸方,輯成一書。且人之疾病,皆生于不善調攝,修養為先,藥石次之。諸方浩繁,務擇其要。窮村僻巷無醫藥,而夭折者多,我國鄉藥多產,而人不能知爾。宜分類並書鄉名,使民易知。浚退與儒醫鄭(石昔)、太醫楊禮壽、金應鐸、李命源、鄭禮男等,設局撰集,略成肯綮。值丁酉之亂,

諸醫星散,事遂寢。厥後,先王又教許浚獨為撰成,仍出內藏方書五百卷以資考據,撰未半而龍馭賓天。至聖上即位之三年庚戌,浚始卒業而投進,目之日《東醫寶鑒》,書凡二十五卷。上覽而嘉之,下教日:陽平君許浚,曾在先朝,特承撰集醫方之命,積年覃思,至于竄謫流離之中,不廢其功,今乃編帙以進。仍念先王命撰之書,告成于寡昧嗣服之後,予不勝悲感。其賜浚太僕馬一匹,以酬其勞。速令內醫院設廳鋟梓,廣布中外。且命提調臣廷龜撰序文弁之卷首。臣竊念太和一散,六氣不調,癃殘札瘥,迭為民災,則為之醫藥以濟其天死,是實帝王仁政之先務。然術非書則不載,書非擇則不精,采不搏則理不明,傳不廣則惠不布。是書也,賅括古今,折衷群言,探本窮源,挈綱提要,詳而不至于蔓,約而無所不包。始自內景、外形,分為雜病、諸方,以至脈訣、癥論、藥性、治法、攝養要義、針石諸規,靡不畢具,井井不紊。即病者雖千百其候,而補瀉、緩急,泛應曲當。蓋不必遠稽古籍,近搜旁門,惟當按類尋方,層見疊出,對證投劑,如符左契。信醫家之寶鑒,濟世之良法也。是曾先王指授之妙算,而我聖上繼述之盛意,則其仁民愛物之德,利用厚生之道,前後一揆,而中和位育之治?宣在于是。語日︰“仁人之用心,其利博哉。豈不信然矣乎。

萬歷三十九年辛亥孟夏,崇祿大夫行吏曹判書兼弘文館大提學藝文館大提學知經筵春秋館成均館事世子左賓客臣李廷龜奉教謹序。

萬歷四十一年十一月 日內醫院奉教刊行
監校官通訓大夫行內醫院直長臣李希憲
通訓大夫行內醫院副奉事臣尹知微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