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練純正的梅派托腔技法
      太真外傳
      楊玉環生至在那華陰小郡[西皮導板‧回龍‧慢板]
      西施
      想當年苧蘿村春風吹遍[南梆子原板]
      審頭刺湯
      譙樓上打罷了初更盡(二黃導板‧回龍‧慢板]
      金水橋
      秦駙馬在朝中功高爵顯[西皮原板]
      木蘭從軍
      這幾日老爹爹臥病在床[四平調原板]
      柔而有骨的荀腔縴巧伴奏
      卓文君
      綠柳絲絲映畫樓[西皮原板]
      綠綺為媒把情定[四平調原板]
      紅娘
      我小姐紅暈上粉面[反漢調三眼]
      空谷足音的余派伴奏琴風
      御碑亭
      承謝你賢德的心喜之不盡(西皮原板‧搖板]
      打漁殺家
      昨夜晚吃酒醉和衣而臥[西皮快三眼‧原板‧二六]
      如泣如訴的程腔韻律新唱
      孔雀東南飛
      那焦郎他本是廬江小吏[二黃慢板‧快三眼]
      吟香釵會
      嘆流光如逝水愁懷難遣[二黃慢板‧原板]
      居深閨潮涌起無限隱恨[南梆子導板‧原板‧搖板]
      見梅花無語柔腸寸斷[西皮二六]
      絲絲人扣的王派腔法風骨
      三座山
      黃昏近鳥入林晚霞似錦[南梆子導板‧原板‧流水]
      自那年在“那達慕”會上遇見你[南梆子原板]
      繡花荷包新又新[西皮二六‧原板‧二六]
      拜托你到三座山前去送信[反二黃散板‧原板‧散扳]
      酣暢淋灕的高派唱腔弓弦
      轅門斬子
      忽听得老娘親來到帳外[西皮導板‧三眼‧原板‧流水]
      斬黃袍
      他三人把話一樣講[西皮流水]
      孤王酒醉桃花宮[西皮二六‧散扳]
      逍遙津
      奸賊金殿行霸道[西皮導板‧原板‧快板‧散板]
      父子們在宮院傷心落淚[二黃導板‧回龍‧原板‧中三眼‧散板]
      哭秦廷
      申包胥懷抱亡國恨[西皮導板‧原板‧快板‧散板]
      申包胥站立在秦廷以外[二黃導板‧回龍‧反二黃慢板‧原板‧垛板‧原板‧散板]
      胭粉計
      聞言怒發沖牛斗[西皮二六‧散板]
      仰面朝天自思嘆[二黃原板‧散板]
      三打祝家莊
      下山來統雄兵聲勢浩蕩[二黃導板‧回龍‧原板‧散板]
      智斬魯齋郎。
      官人哪,夫妻們離散痛難忍[二黃散板‧踫板原板]
      五南巡查民情訪[西皮搖板‧原板‧流水‧搖板]
      為國家秉忠心不辭勞困[二黃導板‧回龍‧原板‧散板‧垛板原板]
      清晨午門候聖命[西皮流水‧搖板]
      魯齋郎說話太狂妄[西皮快二六‧快板‧散板‧快板]
      生死牌
      見女兒想起了王玉環[二黃散板‧反二黃慢板‧原板‧二黃原板]
      鳳凰二喬
      看姐姐留青在眼前[西皮二六‧流水]
      孫策他威在江東郡[南梆子原板]
      孫安動本
      譙樓戍鼓一更傳[四平調原板]
      綁妻兒諫君王蒼天可鑒[二黃導板‧回龍‧原板‧散板]
      朱仙鎮
      听譙樓打初更夜色暗淡[二黃導板‧回龍‧原板‧散板]
      一封書信忙修上[二黃快板‧散板]
      十六載陷金邦無限悲憤[二黃慢板‧原板‧垛板‧原板]
      提起了家鄉好美景[四平調原板]
      看此人渾身俱是膽[二黃二六]
      潞安州節度使姓陸名登[二黃中三眼‧原板]
      金田風雷
      傳教義涉關山八桂來往[二黃導板‧回龍‧原板‧散板‧原板‧垛板‧散板]
      你妻兒口聲聲要穿綢緞[西皮娃娃調快原板]
      言來語去道破綻[西皮快二六‧散板]
      彝陵之戰
      白盔白甲白旗號[西皮導板‧搖板‧回龍腔‧原板‧反西皮二六搖板]
      非是為伯珠淚掉[西皮搖板‧反西皮二六‧流水‧快板‧搖板散板]
      彝陵兵敗如山倒[二黃導板‧散板]
      一見馬良喪了命[散板‧踫板‧原板‧散板]
      千萬不要忘記
      舊思想雖然是勢力甚大[二黃中三眼‧原板]
      南方來信
      臨戰前得凶信突然生變[反二黃導板‧回龍‧原板]
      雖然出村有困難[反二黃散板‧慢二六]
      斷不能叫同志遭受危難[反二黃快二六‧快板‧散板]
      春到喀隆灣
      旺堆被賊挖了心[二黃散板‧中三眼‧原板]
      沒有太陽哎,明月不能在[民歌風散板‧四平調中板‧二六]
      附錄︰
      輝煌的操琴歷程——費文治先生藝術傳略
      父藝彰彰 子藝昌昌——費文治父子京劇音樂藝術成就簡述
      名家評說
      費文治操琴、創腔、錄音資料存目
      後記
      再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