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電影︰理論、歷史和美學

華語電影︰理論、歷史和美學
定價:210
NT $ 45 ~ 183
  • 作者:陳犀禾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0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9070836
  • ISBN13:9787309070835
  • 裝訂:平裝 / 266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華語電影︰理論、歷史和美學》視野開闊,內涵豐富,力求在歷史與現實兩個維度上來把握華語電影的內在規律與發展走向,是一本在華語電影研究領域具有一定開拓與導向意義的學術專著。


陳犀禾,1982年畢業于西南師範大學中文系。1985年畢業于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系,曾任北京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室副主任。1994年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OSU)獲得博士學位。現任上海大學影視學院教授、博導、上海大學電影學博士點和上海市電影學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並擔任ACSS(國際亞洲電影研究學會)中國區理事,中國高校影視教育學會學術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委員會影視教育委員會常務理事等職務。學術主項為華語電影研究領域,近年在海內外發表多種學術成果。
 

目錄

前言
一、理論篇
跨國(區)語境中的華語電影現象及其研究
紅色理論、藍色理論,及藍色理論之後
多元視野下的台灣電影研究
電影本體論和電影美學芻議
鐘惦�的新美學和中國的新電影
重建國家理論

二、歷史篇
大陸、台灣、香港新電影中的“中國經驗
中國當代電影的工業和美學︰1978-2008
革命性、現代性、民族主義
華語電影新格局中的香港電影
文化和經濟的兩重奏
尋求新的文化身份

三、美學篇(導演、類型和明星)
最後一個大師
穿越歷史與政治的文化與美學
論張藝謀電影中的父親角色
叛逆、協商、協調
《一個和八個》
靈與肉的重新建構︰身體、表演及其他
懷舊電影與上海文化身份的重構
論瓊瑤電影的中國性與台灣圖像
論中國主流大片和主流文化
 

長期以來,在國際電影學界的印象中,發展中國家的民族電影(包括中國大陸電影、香港電影和台灣電影)一直如同好萊塢與歐洲那些所謂“真正”電影的影子,處于邊緣和被遮蔽的地位。除了本地區的專家學者會將它作為一個重要的學術研究領域外,國際上發達國家的學者對此並不會投以太多關注。

上述局面在20世紀七八十竿代發生了改觀,隨著國際政治和社會的發展,西方學界對第三世界電影的發展日益關注,研究成果產生了一個集束式的“爆炸”。其中,中國作為國際大國地位的不斷提高,也引趄了世界對中國電影和文化的廣泛關注。按照一些國際學者的說法,它已經“在當前國際電影批評和研究中佔據了中心舞台”。

今天,圍繞華語電影的歷史、美學、批評與跨文化研究,業已構成一個頗具國際學術重要性的學術場域。同時,華語電影跨越地域限制、注重文化語言共同性的研究視角,也呼應了大陸、香港和台灣在政治土走向統一和體制上保持多元化這一特定歷史進程,通過對電影這一重要文化媒體的研究,透視和影響兩岸三地的豉冶、經濟、社會和文化心理的性質、狀態及共相互關系,從而使“華語電影研究”不再是一種書齋里的“死學問”,而成為當代文化跋治的“活實踐”。可以說,華語電影研究的興起直接介入了未來中華夫化建設的歷史迸程,這也是這一學科在末來得以掎續發展的深刻社會歷史動力。

上海大學電影學科創建于2O世紀9O年代,十余年篳路藍縷,該團隊憑借地處上海這一中國電影的發祥地、當代中國電影制作重鎮和中國唯一A類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所在地等區位優勢,引迸了一批有海外留學背景並注重本土基礎的學術骨干,迓年來迅速崛起,在華語電影歷史與產業、跨文化研究、導演群落研究和上海電影研究等領域取得了一些成果,奠定了在國內外均獲廣泛認可的學術地位。目前,上海大學電影學是上海地區唯一的電影學博士學位授予點,是仝國5個電影學博士學位授予點中唯一在北京地區以外的博士點,是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點學科(2O07年至今)和上海市第三期重點學科(2008年至今)建設單位。

《海上電影學人文叢》包括本學科數位中青年學者新迓的理論研究成呆,從多個角庋呈現出上海大學電影學科團隊的學術方向、研究理路與觀念創新。未來我們將繼續致力于整合學術資源,聚焦學科目標,以“華語電影的理論、歷史和發展研究”為學科建設的重點,以“上海國際電影學術論壇”(Shanhai Forum for Film Studies)為平台,加大學術交流與合作發展,建成具有廣泛國際影響的華語電影學術研究基地。

是為總序。

陳犀樂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21
    $45
  2.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