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協調組織與區域治理

區域協調組織與區域治理
定價:156
NT $ 136
  • 作者:孫兵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09-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208073457
  • ISBN13:9787208073456
  • 裝訂:平裝 / 235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從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國民經濟的發展大多伴隨著區域經濟的成長,二者相互聯系,密不可分。在中國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並帶動整體國民經濟的發展,將是一個重要而艱巨的任務。

本書作者在對治理和區域治理概念界定的基礎上,分別討論了區域治理的幾個重要主題,即︰區域治理的參與者,區域治理的權威性,區域治理的運行分析,區域治理的治理模式。

當前區域公共管理問題已經引起了政府官員、學者和企業家的廣泛關注,並迫切需要在區域管理體制方面實現突破來推動區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從這個角度來看,本書的研究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和針對性。特別是,本書在最後根據理論研究的結論,嘗試探索了中國區域治理發展的方向,並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目錄

第1章 導論
1.1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若干路徑
1.2 區域治理研究哪些問題
1.3 本書的研究框架、主要內容和基本觀點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2章 區域政府
2.1 區域政府設立的理論依據
2.2 形成區域政府的兩種途徑
2.3 區域政府的經驗
2.4 對區域政府的批評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3章 治理與區域治理
3.1 治理的概念
3.2 治理和區域治理的研究概述
3.3 善治:治理和區域治理的目標
3.4 治理的制度分析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4章 區域治理的參與者
4.1 區域治理參與者概述
4.2 區域治理參與者之一——政府
4.3 區域治理參與者之二——企業
4.4 區域治理參與者之三——非營利組織
4.5 區域治理參與者之四——居民
4.6 區域治理參與者的自主協調機制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5章 區域治理的權威性
5.1 權威的重要意義
5.2 區域治理權威形成的困難
5.3 區域治理權威的加強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6章 區域治理的運行
6.1 區域治理政策方案的形成
6.2 區域治理政策方案的確立
6.3 區域治理政策的執行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7章 區域治理的模式
7.1 專題項目合作
7.2 專門委員會
7.3 區域委員會
7.4 城市聯盟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8章 我國的區域治理研究
8.1 對善治的進一步分析
8.2 我國區域治理中存在的問題
8.3 我國區域治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8.4 我國區域治理的制度創新
8.5 我國的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區域治理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後記
 

區域經濟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說它古老,是因為早在1826年,德國著名經濟學家杜能就已經關注和研究空間經濟問題;說其年輕,是與微觀經濟學等經濟學分支相比,區域經濟學至今仍未形成一個成熟的、被多數學者認同的分析框架。在中國,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伴隨著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浪潮,各種區域問題大量涌現,研究新形勢下的區域經濟問題成為擺在我國學者面前的現實課題。正因如此,我國的區域經濟學研究在近三十年來得到了迅速發展,取得了相當的成就。盡管如此,我們不應忘記中國區域經濟學仍處于發展中階段,特別是基礎理論的研究相對不足。

南開大學郝壽義教授率領其研究團隊,長期致力于區域經濟學基礎理論的研究,充分發揮並依托南開大學“985工程”區域經濟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這一平台,持續追蹤、把握國際研究最新脈絡,結合區域經濟發展實踐,推出了這套“區域經濟學叢書”。該套叢書以《區域經濟學原理》為基礎和核心,以另外五本著作為支撐和擴展,共同形成了一個結構嚴謹的整體分析架構和學科體系,其注重理論性的特點非常突出,是近年來國內區域經濟學基礎理論研究方面難得的成果。

我想借這套叢書出版之際,就該套叢書談些自己的看法。我認為,叢書所體現 的新的分析研究框架與大量原創性理論亮點是其最大的特色,下述幾點尤其值得肯定。

一是,均質空間與非均質空間有機統一的分析理念,科學地吸收了經濟學和地理學的相關研究成果。在我國,區域經濟學和經濟地理學由于研究內容的部分重合性,經常存在一些學科間的爭議與討論。如何科學、合理地結合彼此的研究優勢,努力分析和研究中國區域經濟問題,是很多學者關心的話題。郝壽義教授帶領其研究團隊,敏銳而準確地抓住了空間問題的本質,提出均質與非均質對立統一的分析理念,並從要素、要素稟賦等微觀基礎出發,提出了一個較為完整、合理的區域經濟學分析框架,這對于我國區域經濟學科的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二是,以區位為邏輯起點,向經濟區域演化的路徑分析,是重要的創新。區域經濟學起源于對區位問題的研究,並以區位理論作為其理論基礎。遺憾的是,作為理論基礎的區位論如何融合到區域經濟學的理論體系中,卻一直未能得到令人滿意的解決,從區位選擇到經濟區域形成的機理和路徑研究,始終是區域經濟理論研究的二個難題。以《區域經濟學原理》為核心的這套叢書,將聚集經濟和經濟功能區引入這一問題的分析中,通過標準的經濟學術語,為我們詮釋了從區位到經濟區域演化的完整路徑,亦為該套叢書構建新的區域經濟理論框架,奠定了重要基礎。

三是,區域經濟發展問題的研究具有新意。現有的對區域經濟發展問題的分析與研究,大多套用發展經濟學等經濟學其他分支學科的理論和工具。例如,分析區域經濟增長的時候,往往沿用宏觀經濟學的增長模型,輔之以一些區域經濟發展規律;在分析區域經濟產業結構的時候,套用產業經濟學的分析理論和工具;而對區域空間結構問題的研究則自成體系。很顯然,現有的對于區域經濟發展問題的研究,還沒有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區域經濟發展理論。該套叢書試圖在這方面作出有益嘗試,將時間和空間因素有機結合,提出了時空結合的區域發展觀,並在此基礎上就區域經濟發展的循環規律進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與動力機制。同時,也對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問題進行了分析,指出協調發展一方面需要考慮人與自然的和諧;另一方面要注重區域間的社會福利的均等化。上述創新性的理論探索,值得充分肯定。

四是,區域主體的研究對于構建區域經濟學的微觀基礎具有重要意義。微觀經濟學針對微觀個體行為進行研究,是經濟學科體系中相對最完善和嚴謹的分支。反觀我國的區域經濟學研究,大都是從區域問題到區域問題的對策式分析,這種分析對于認識區域問題是有益的,但由于缺乏對微觀主體利益的分析作鋪墊,使對策研究往往顯得“蒼白無力”。以區域微觀主體利益的分析為基礎,揭示區域演化和發展的微觀機理,將有助于區域經濟學建立自己的微觀基礎。叢書中有關區域主體與空間經濟自組織的分析,吸收了新經濟地理和公共選擇理論的研究成果,從區域主體及主體行為的視角,探尋區域經濟學的微觀基礎,對于推進學科向成熟方向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這套以《區域經濟學原理》為核心的“區域經濟學叢書”,一方面突出系統性,重視經濟學方法和方法論的使用;另一方面,兼顧前沿性和應用性,落腳于現實區域經濟問題的解決,是對推進我國區域經濟學學科的建設、發展、成熟有著積極作用的高水平的學術著作。叢書可用作高等院校區域經濟學及相關學科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作為區域經濟研究工作者的重要參考性著作。該套叢書是南開大學“985工程”區域經濟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科研人員的第一批研究成果,衷心祝願作者們今後有更多、更新的成果問世,貢獻于我們偉大的時代。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