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戲台研究與保護(全二卷)

中國古戲台研究與保護(全二卷)
定價:3960
NT $ 3,445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內外第一部綜合研究中國古戲台的著作,也是一部具有學術代表性的重要文獻。由于古戲台研究涉及戲曲、建築、宗教、民俗、考古等多個學科,且需要進行艱苦的實地考察和田野調查,故迄今尚無作者獨立完成對全國古戲台的綜合研究。本書系由國家藝術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準立頊並在全國範圍遴選戲曲、建築、戲曲文物等業內有名望的專家、學者組成課題組,借鑒以往各家研究的成杲和經驗,歷經乙年多攻關完成並經全國藝術科學規劃辦公室組織的專家評審組鑒定評為優秀成果的科研項目。全書8O萬字,由古戲台的歷史演變(同時涉及古代演劇史、各地演戲觀戲習俗)、古戲台建築形制及類型(同時涉及古代劇場建築史、各地不同風格的建築以及裝飾對戲台建築的影響)、古戲台匾聯藝術(同時涉及匾聯藝術史)、古戲台保護與維修、古戲台遺存狀況及保護對策等五部分組成,對我國戲曲與戲台的形成和歷史演交、戲台形成建築化對戲曲發展的影響、不同咐代戲台的建築藝術、戲曲戲台與宗教的關系、古戲台匾聯的文化內涵、古戲台的科學保護與修繕等方面闡述深刻,有許多新的發現和新的突破。特別是對我國古戲台的形成和演變、古戲台對戲曲發展及在民族文化傳統形成中的影響和作用等重要問題考證嚴密,見解獨到,其理論構架自成體系。本書于我國戲曲史、古代劇場建築史的研究是極大的豐富,對新形勢下科學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古戲台、弘揚民族文化是有力的促進,對在世界上宣傳我國這一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全面生動的展示。本書首次集中公布的一批罕見的我國宋元戲台及其演戲圖像、清代戲台及其演戲的照片、外國畫家200多年前繪制趵我國戲台及其演戲的圖畫、我國最早研究古戲台文章手跡和80年前繪制的歷代戲台圖譜極為珍貴。全書收入民國以前圖片80余幅,新拍照片及古戲台測繪圖1100多幅(附有全E70座古戲台測繪實例),記錄有自宋(金)元至清代700多座古戲台歷史沿革與現狀的相關信息,資料翔實,有很高的使用價值。
 

目錄

序 羅哲文
前言
第一章 中國古戲台的歷史演變
第一節 引論
第二節 原始戲劇與山野場
第三節 早期戲劇的百戲場
第四節 戲曲的成熟及各種戲台的形成
第五節 近代以來的戲台和劇場
第二章 中國古戲台建築形制及類型
第一節 古戲台建築特征概說
第二節 從“搭台觀戲”到“塔台唱戲”
第三節 金元舞亭
第四節 明清戲台的四個發展趨向
第五節 幾種特殊的戲台
第六節 戲台建築之演變軌跡
第七節 古劇場混響時間分析
第三章 中國古戲台匾聯藝術
第一節 古戲台與匾額楹聯
第二節 古戲台匾聯類型及內容
第三節 古戲台匾聯的歷史文化內涵
第四章 中國古戲台的保護與維修
第一節 必須高度重視古戲台的保護與維修
第二節 古戲台保護與維修的基本方法
第三節 古戲台保護性修繕工程程序
第四節 古戲台保護與維修範例
第五章 中國古戲台遺存狀況及保護對策
第一節 古戲台遺存狀況
第二節 古戲台保護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附表一 全國部分清代戲台基本狀況一覽表
附表二 全國現存建有戲台的會館一覽表
附錄一 中國七十座古戲台建築測繪圖
附錄二 齊如山︰中國劇場
附錄三 任半塘︰論唐代戲劇與戲台
附錄四 蔣星煜︰《唐人勾欄圖》在戲劇發展史上的意義
附錄五 曾永義︰關于戲曲淵源、形成的論爭
附錄六 焦海民、何桑︰韓城盤樂宋墓雜劇壁畫初探
參考文獻
後記
 

2009年5月8日,文化部“中國古戲台研究與保護”課題組組長吳開英先生給我寄來他們剛完成的《中國古戲台研究與保護》書稿。此前,吳開英先生曾給我打過電話,談了許多他們開展課題研究的情況。其中有一個細節我印象特別深刻︰早在2005年2月,他們還在進行課題的前期調查、論證時,就曾經帶著課題的設計方案,訪問過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傅熹年、北京京劇院梅蘭芳劇團團長梅葆玖等有經驗的古建築和戲曲專家,之後又根據這些專家的意見修改完善其方案,最後才于2005年9月向全國藝術科學規劃辦公室申報並通過專家組嚴格評審被批誰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十五”規劃項目。從此點就可以感覺到他們一絲不苟、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若從課題設計、論證算起,這一科研頊目,他們實際上已經整整做了四年。四年磨一“劍”,“看似容易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課題組的全體同志為此書付出了很多的勞動和心血。

由全國藝術科學規劃辦公室立頊並集中古建築和戲曲史、戲曲文物、宗教民俗等方面專家進行這樣一個跨學科的綜合研兗項目勺是很有價值、很有意義的,我非常贊同。我國古代建築至少已有7000年以上有實物可考的歷史,戲台形成建築也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有大量建築實物和逋跡留存至今。全國現存清末民初前修建的古戲台約1萬余座(此為該課題組關于我國現存古戲台最新的調查數據)。這些實物和遺跡既是中國悠久文化的歷史見證,也體現了中華民族發展歷程中在建設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保護好這些逋物、逋跡和闡揚其成就.對于加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增強民族自信心,發展民族文化傳統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我國歷來十分重視對包括古戲台在內的古建築的研究與保護工作,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近年來,為了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使用“文化遺產Ⅱ的名稱相對應,我國在一些文本中也將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古建築稱為“歷史建築遺產〞(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中的古建築、古城鎮及其遺址、遺跡和已列入“歷史文化名城”名單的城市,都屬于“歷史建築遺產”)。我自1940年考入中國營造學社師從梁思成、林徽因、劉敦楨等先生學習、研究古建築�這70年中我一直從事古建築的研究和維修保護工作,後來又擔任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因為工作的關系,我跑遍了全國各地。在所見過各式各樣的古建築中,我對古戲台有一種非常特別的感情。尤其在參加重要古建築修繕工程驗收工作時,如杲這一建築群中有古戲台,我都會興奮不已。從全國來看,各地古戲台遺存比較多,分布也比較廣,大多古城鎮、古村寨和“歷史文化名城”都可見到它們的身影。多年來,我在不同的場合一苴強調,古戲台乃是我國歷史建築遺產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一種濃縮了中國社會發展、風尚習俗的很有民族特色的建築遺存,應該認真地研究,很好地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

從現有史料、出土文物和留存的建築逋址來看,我國至少在唐代已有戲台逑一建築形制。我記得,傅熹年先生0994年在《中國古代建築概說》一文中�在論述宗教建築時曾寫過這樣一段話︰“佛寺布局早期以佛塔為中心,建在主院落正中,其後為佛殿。唐初發展為佛殿在中心,佛塔分左右建在佛殿前。唐中期左右,主庭院中只有佛殿,在主院落外東西側分建塔院。中唐以後,佛寺也隨官室第宅由用回廊改為用配殿,周廡囝成院落,即四合院的形式,成為沿用至清的通式。中唐以後,佛寺更廣泛地向公眾開放,有的內設劇場,有的以‘俗講’向人宣傳佛教,成為重要公共場所,至宋代更發展為在寺內定期設市交易。……這傳統沿襲下來,直到清代。”我國古代演戲rll神的祭祀習俗歷史悠久,故研究古代宗教建築,一般要涉及演戲場所。傅熹年先生文中所指唐代佛寺中的劇場,在宋代錢易《南部新書》就已經有詳細的記載!“長安戲場,多集于慈恩。小者在青龍,其次薦福、保壽。”此段話中提到的“慈恩”、“青龍”、“薦福”、“保壽”等都是當時有名的寺院。唐代佛寺有的內設劇場,這在我國戲曲史論家任半塘先生《唐戲弄》一書以及蔣星煜先生《〈唐人勾欄圖〉在戲劇發展史上的意義》一文中也有充分的論證。此外,本書所列舉的敦煌莫高窟1了2窟《西方淨土變》唐代壁畫中的戲台形象,對唐代已有神廟劇場也是很好的佐證。還有一頊工作他們也做得很好︰該課題組為了確認陝西大荔東岳廟樂舞樓始建的年代、原來的名稱及用途,多次到東岳廟考察,終于在樂舞樓台基角條石上發現已經嚴重風化幾乎看不清的宋代風格龍紋、花卉紋紋飾和在東岳廟大殿遺址二十幾通石碑中發現載有樂舞樓名稱的道光二十二年石碑,為文獻的記載和梁思成先生的鑒定結論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從而也厘清了人們對該建築用途的各種揣測。從深入調查、考證這一點上看,可知該課題組的工作很細致、很扎實。從本書內容看,該課題組從建築學角庋對我國古戲台建築形制和類型所作的梳理、概括,全面展示了我國這一特殊類型建築的風格、犄點以及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掎論有據,見解獨到,具有補闕之功;對古戲台的歷史演變、古戲台對我國戲曲形成和發展的促進作用、古戲台匾聯的歷史文化內涵等方面,也作了深入的挖掘和論述.有些觀點發前人所未發,並對現存古戲台較多的山西等重點地區進行拉網式調查,故而本書關于我國古戲台遺存狀況的記述,不僅有淮確的數據,有現狀描述,而且還對70座有代表性的古戲台進行測繪,這對于開展學術研究和管理、保護工作都具有重要價值。該課題組對古戲台的保護和維修也進行了重點研究,從理論到實踐均有全面趵論述。

如何保養維修古建築,使之“益壽延年”.長留人間,這的確是一個重大問題。古建築、古戲台和其他文物一樣,其價值就在于不可再生,一旦破壞就無法挽回。任何一座古戲台都是當時的歷史條件之下產生的,是當時的社會生產、生活方式及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工藝技巧、藝術風格、風俗習慣的反映。如果維修不當,使其失去原貌,它的價值就大減,或完全沒有了價值。舉個例子來說,由山西省古建築保護研究所所長、本書作者之一柴澤俊先生主持修繕的山西魏村牛王廟元代戲台,如果把它的梁和柱子都換掉,那麼這座元代建築也就沒有任何價值可言了。我國建國初期對古建築的修繕,也曾經有過一個認識的過程。因為缺乏經驗,當時修繕時主要是抽換、配補那些損壞、缺失的杓件,修補屋頂滲漏,除去病害,這主要是從安全耐久的角庋考慮的,因而沒有嚴格控制換用新杓件的數量。對于盡量利用經修復或修補拼接後尚可使月原有構件,力爭保存盡量多的歷史信息和原貌,還沒有給予足夠的注意。還有一些木建築要涂油漆保護,也曾經出現過油飾一新、喪失歷史信息和傳統風貌之弊。如建于宋代的浙江寧波天封塔.原來外形古樸美觀�但上世紀50年代修繕時,卻使用大量水泥包砌,以致外觀宛若一座新的水泥塔,極大地損壞了它的歷史風貌(現已恢復)。又如佛光寺旁北魏時期的祖師塔,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塔身上層檐下所繪的人字形斗拱和額枋蜀柱,其千余年所形成的木材表面色澤質感乃是此塔的時代標志,也是在上世紀5O年代的修繕中被鏟掉了。以上是修繕不當給古建築造成嚴重損失的典型例子。鑒于在修繕古建築中出現的問題,我國建築歷史學家梁思成先生在1964年曾撰文精闢地提出維修古建築應以“整舊如舊”為原則。他主張經過維修的古建築在消除病害、恢復結構安全穩定、延長壽命的同時,要仍能保掎其歷史風貌,看去仍是一座古建築;對維修中所不得不采取的措施和增加的部分應即在最大限度保存其歷史信息的前提下,盡量低調處理人為的干預,盡可能弱化今人在修繕時所不得不加上去的內容和修繕的痕跡,使人不仔細觀察看不出它曾經修繕過。經過長期的實踐檢驗.梁恩成先生提出的古建築的修繕要“整舊如舊”,保持傳統風貌的意見已成為我們維修古建築的共同準則。1990年,我在出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巫洲太平洋地區歷史文物保護會議上,曾專門就古建築保護問題做學術報告,我依據梁思成先生的這一思想.又進一步提出“四保存”的原則,即︰保存原來的建築形制,保存原來的建築結構,保存原來的建築材料!保存原來的工藝技術。保存原來的建築形制,就是修繕時一定要保存好古建築、古戲台原來的平面布局、造型和藝術風格;保存原來的建築結構,就是修繕時不得琰變原來建築的結構,包括一些特殊的結構;保存原來的建築材料,就是修繕時一定要保存原有的構件和材料,必須更換時也要使用相同的材料更換;保存原來的工藝技術,就是修繕時必須嚴格采用傳統的工藝技術,絕對不能采用其他的做法。我提出的“四保存”原則,得到了國內外同行們的贊同。現在,維修古建築要保持歷史的原貌已基本形成共識。該課題組在這方面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以及文化部頒布的《革命紀念建築、古建築、石窟寺修繕管理辦法》為指導,認真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緊密結合古戲台維修的成功範例作了詳盡的闡述,有較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我相信,全國各地現存古戲台的保護性修繕若按照此書中提出的方方面面去做,一定會取得很好的成效的。而他們于書中指出的我國古戲合保護工作面臨的三個方面主要問題和提出的四點對策建議,也是非常有價值、有見地的。由此我想到,該課題組努力打破單純學術研究的框框,致力子學術研究與實際工作相結合的精神尤其難能可貴。

總之,“中國古戲台研究與保護”課題組采取全面調查、綜合研究和實地考證為主的方法,廣泛吸收以往和當代學術界研究的新成杲,勇于進取,大膽探索,在多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誠如該課題評審組組長、我囿孝名戲曲史專家王安奎先生2000年碑月15日在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頊目最終研究成果專家鑒定意見表》中指出的︰“這一課題具有內容比較充實、體系比較完備、理論結合實際的特點,是一項優秀的科研成果。”相信這一研究成果的推出,定能增進人們對古戲台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認識和保護意識,並能推迸我國這一頜域學術研究工作的進展。因此,我由衷地祝賀這一研究成果出版、發行,也很樂意向戲曲史、劇場史和古建築的研究者以及廣大讀者推薦這部力作。

羅哲文
2009年5月
(作者系國家文物局古建築專家組組長、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專家委員會主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