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曄之人格與風格

範曄之人格與風格
定價:174
NT $ 151
  • 作者:鐘書林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0486197
  • ISBN13:9787500486190
  • 裝訂:平裝 / 264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範曄是位頗存爭議的歷史學家。該書從《後漢書》出發,對範曄的人格風範和史學魅力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內容涉及範曄借史學希圖挽救衰退的儒學士風的創作動機、景慕忠義氣節之士的君子情懷的形成進程、範曄生命體驗與傳與傳記人物書寫、寄意于史、非凡的愛憎識斷,及其識見超越陳壽、裴松之等諸多方面。該書立足文本,文史結合,創新性強,是海內外第一部探討範曄之人格與風格的系統之作。


鐘書林,男,湖南瀏陽人,1978年出生。文學博士。現為西安文理學院文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教學與研究等。在《文學遺產》、《陝西師範大學學報》、《敦煌學輯刊》、《西北大學學報》、《文史知識》等刊物發表論文30余篇,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1篇,參編國家級教材2部。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陝西省教育廳科研項目、西安市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各1項,參與省、市級科研項目多項。曾獲陝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西安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西安市共青團青年突擊手、西安市教育局五四青年標兵、西安市模範教師稱號。
 

目錄

序 魏耕原
緒論 範曄人品之爭議
第一章 範曄與他的時代
第一節 1—5世紀文士的史學意識
一 “文學自覺時代”命題的提出與質疑
二 文學地位的尷尬與史學的救贖
三 史書與六經俱傳的經典性
第二節 讖緯播熾與儒學危機
一 讖緯的興起與東漢政權的建立
二 讖緯與東漢國家政治
三 讖緯光照下的儒學危機與範曄的史學救贖
第二章 範曄的切身痛苦及其史書的撰作
第一節 範曄的儒家身世與對忠義之士的企羨
一 範曄的家學淵源和他的儒學情結
二 景慕儒學忠義氣節之士
第二節 寄意于史,發自我之幽情
一 才士不幸的抒陳
二 愛慕奇才異士
三 君臣相知的渴羨和哀婉
第三章 範曄的生命體驗與傳記人物的書寫
第一節 《後漢書》對復雜人性的把握
一 “神格”、“道德格”史觀向“人格”史觀的轉變
二 《後漢書》人物性格的發展性與流動性
三 對傳主“為人”的關注
第二節 類傳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一 士林的楷模︰黨人
二 佞臣︰宦官
三 文人
四 獨行異士
五 智慧與荒誕︰方術之士
六 逸民
七 賢媛和惠童
第三節 《後漢書》寫人的方法
一 對傳記人物的對比關照
二 以細節傳神
三 通過行動、言語展現人物內在心理
第四章 範曄的愛憎識斷與《後漢書》論贊
第一節 論贊的文學特質
一 論贊的文采
二 論贊的情感和風骨
三 文如其人︰論贊的文風
四 論贊的音律之美
第二節 論贊的思想和價值意義
一 參悟人情世相與生活哲理
二 樸素的辯證思維
三 困惑的天命觀
四 彌補紀傳正文記載的不足
五 論贊的序論和史論價值
第五章 《後漢書》的春秋褒貶與《三國志》之比較
第一節 《後漢書》《三國志》比較研究概說
一 “三史”“四史”之說與陳範優劣之爭的開始
二 清朝的陳範異同比較研究
三 近現代的陳範異同比較研究
第二節 《後漢書》《三國志》異同比較
一 敘事風格比較
二 語言比較
三 史法比較
四 《後漢書》不及或照搬《三國志》之處
五 《後漢書》《三國志》異同比較綜論
第三節 《後漢書》與《三國志》裴松之注
一 《後漢書》與裴注運用相同史料的比較
二 《後漢書》運用的史料超逸裴注之處
附錄 範曄年譜
後記
 

第一讀者的感受 魏耕原

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三“兩漢風俗”條,對東漢所論尤為深切︰“漢自孝武表章《六經》之後,師儒雖盛,而大義未明,故新莽居攝,頌德獻符者遍于天下。光武有鑒于此,故崇節義,敦厲名實。所舉用者,莫非經明行修之人,而風俗為之一變。至其末造,朝政昏濁,國事日非,而黨錮之流,獨行之輩,依仁蹈義,舍命不渝,‘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三代以下風俗之美,無尚于東京者。”東漢政治以昏暗著稱于史,顧氏撥開昏濁,而對“黨錮”、“獨行”之士人,推波助瀾而形成的不可阻止與扭曲的世風,極加推美譽揚,確能醒人心目。此言二者之相反,又言世風對政權之維系︰“範曄之論,以為‘自桓、靈之間,君道秕僻,朝綱日陵,國隙屢啟,自中智以下,靡不審其崩離;而權強之臣息其窺盜之謀,豪俊之夫屈于鄙生之議。’‘所以傾而未顛,決而未潰,皆仁人君子心力之為’可謂知言也。”由此可見,顧氏之論,實是對範曄《後漢書》史論的抉發,亦是心悅誠服之首肯。

較之《史》、《漢》、《三國》三史,範書自具個性,不僅著述一代之史,意在“正一代得失”,亦可作一代思想史觀。在艷稱的“前四史”中獨呈一道亮麗的風景。同樣可知,範書文字的精彩未在將相傳,似乎聚集于他所獨闢的《黨錮》、《獨行》、《逸民》傳中。他還特意新闢《宦者》、《文苑》兩大類傳,前者為東漢癥結,後者則揭示了文學將走向自覺時代的思潮趨勢。而《方術列傳》則展示道教萌發與讖緯盛行的蓬勃之勢。還有《列女傳》為女性專設一人物畫廊。以上均為早于範書的前三史所無,開後世之法門。

範曄《獄中與諸甥佷書》說“常恥作文士”,這實為善文者的自信,近似揚雄“雕蟲小技,壯夫不為”的用意。這從下面的話可看出來︰“常謂情志所托,故當以意為主,以文傳意。以意為主,則其旨必見;以文傳意,則其詞不流。然後抽其芬芳,振其金石耳。此中情性旨趣,千條百品,屈曲有成理。”這在以詞為主的六朝真是空谷足音,高屋建瓴之論。他的“恥作文士”,實是對當時文風的不滿︰“文患其事盡于形,情急于藻,義牽其旨,韻移其意。雖時有能者,大較多不免此累,政可類工巧圖繢,競不得也。”觀乎此,即知範史之精神所在。

範史有兩大閃光之處︰一是合傳與類傳;二是序、論、贊。對于前者,他認為“既造《後漢》,轉得統緒。詳觀古今著述及評論,殆少可意者”,範史撰于18家後漢史之後,學如積薪,後出轉精,必然之理。故又言︰“班氏最有高名,既任情無例,不可甲乙辨”,“博贍不可及之,整理未必愧耳”。對于後者,以為班書“後贊于理近無所得,唯志可推耳”,故又“稱情狂言”︰“吾雜傳論,皆有精意深旨,既有裁味.故約其詞句。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諸序論,筆勢縱放,實天下之奇作。其中合者,往往不減《過秦》篇。”此言其論。至于贊,則言︰“贊自是吾文之杰思,殆無一字空設,奇變無窮,同合異體,乃自不知所以稱之。”以今觀之,其序、論似更出彩。《文選》選錄《皇後紀論》、《二十八將論》、《宦者傳論》、《逸民傳論》,以及《光武論贊》,則範氏自評不為虛妄。

劉宋在南朝可算個張揚自信的時代。書家張融對君主有言︰不恨臣無二王法,恨二王而無臣法;詩文亦有健拔者,元嘉之雄謝靈運,遒勁軒翥者如鮑照,均出其時。所以範曄謂己著“故應有賞音者。紀、傳例為舉其大略耳,諸細意甚多。自古體大思精,未有此也”。前四史的定位,可算是對其“狂言”的認同。

有鑒于此,故應看重範書。加上文學研究往往重詩輕文,所以當鐘書林同好讀博,從我讀書研究伊始,就萌生此意。

鐘君為人謙謹,思敏而向學,從我讀碩時就對《世說新語》下過細讀之功,作過不少札記。當商定博士論文選題時,即意在《世說》,可謂情有獨鐘。範書白文,字數不下百萬,要在通常完成博士開課學業與科研論文規定“任務”的幾篇核心刊物論文後所剩一年內,投入一部大書研究,確屬一大難題,而且中文專業的課堂向來不專講範書。然治學就重棄輕,取大去小,屬于向上一路。且《世說》時賢論著甚夥,要獨闢一徑,亦非易事。範書時下備受寂寞,從文學著眼者寥若晨星,這正是“于無佛處稱尊”的好去處。我便千方百計慫恿,竭力鼓動。他處事謹慎,經過半年還要多的不知多少次討論,這也是他急讀範書的時候,終于鐵了心,取徑于此。

就在這時,他唯一至親——慈母突然見背,喪親之慟,難以述言。他是面對慈親遺容完成畢業論文的。悲痛化為力量,這或許是最好的回報。那時他還是西安一所高校文學院的教師,每周幾節課自是難免。人憔悴了,消瘦了,論文終于成型了。

撰寫前,我強調對結構與序論要下工夫,諸如序論中虛詞的用意,要下些工夫,要對劉知幾《史通》,以及趙翼、錢大昕、王鳴盛著作留心,若有余力要翻翻王先謙《後漢書集解》,至于李景星《後漢書評議》則最為管用。清人學術筆記也不要放過。至于行文風格,修辭運用也都有要求。還有什麼苛求,現在也想不起來,不知給鐘君加了多少負荷。

他真是鼓足了力氣,拿出來五十多萬字的論文!全面展開討論,諸如時代風氣、思想用意、結構體系、敘事方式、寫人藝術、語言風格、論贊的文學風采,以及與《三國志》的比較,還有文學地位和影響。其中結構、敘事、語言分析三章,最能見到作者用心所至。論贊部分,他說沒有寫好。依我看,其中的虛詞的運用,尚無人涉及,這已很不容易了。他的研究是從文學出發的,前人多于史學用功,故多少帶有篳路藍縷的性質。論文涉及範圍甚廣,不少地方討論得很細致,時遇精彩處,讓人欣然會心。比如,言及袁紹作戰一節,就頗有識眼。對《範滂傳》這樣的名作,論析亦見精讀深思的功力。

作為第一讀者,我讀了首章,覺得先要再通讀原著一遍。費時近月,並有圈畫旁批,把它交給作者翻閱,以資思考修改。然後對其余各章詳讀,詳批,目的以臻更好。然後詳細交流了感受並給出修改意見。作者果然不負所望,花力氣修潤、改動、調整、刪補。故在外盲審時,五位專家,赫然獲得四優,贊語有加。在答辯會上得到一致好評,主席詹福瑞先生更是熱心支持。

我們學院在推薦優秀博士論文時,經過篩選,其作被列為兩篇之一。學術為天下公器,時下學界盡管有許多干擾,然學人心中有眼,讀者自有公論。作者畢業已快兩年了,又依據外審和答辯會上的意見,對論文作了不少修改。最近將要出版,因原文長,內容又稍各自有側重,故分作兩部,一日《(後漢書>文學初探》,二日《範曄之人格與風格》。作為第一讀者,作者要我說幾句話,師生之誼,辭讓不得。只好強作解人,以言其文始末,以及其中甘苦。就在此前,作者一篇考據論文,又為《文學遺產》將刊用。去年春申報的國家項目,是關于敦煌文學的研究,又一舉成功。近三年來又連續獲得省教育廳與西安市幾種級別性的獎項。這也說明用心人,好事連綿。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要求在讀博士必須發表核心論文數篇,實在不見得科學。即就是無此,埋頭讀書三年,拿出數十萬字論文,也非易事。他們多是30歲不到的由學生到學生的博士生。而文科需要積累,至于研究,更需要磨煉,這要時間。復旦大學一畢業多年的博士說,文科博士畢業沒有十年或二十年的努力,恐怕不會有成。這是實話。總之,治學無論老少,都松懈不得。願與作者共勉!

拉雜言之,不覺已長,聊且以為序。

2009年3月
于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