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生卒年不詳,一說658~747),字伯高,一字季明,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初仕為常熟尉,後官至金吾長史,人稱“張長史”。其母陸氏為初唐書家陸柬之的佷女,即虞世南的外孫女。張旭為人灑脫不羈,與李白、賀知章相友善,杜甫將他三人列入“飲中八仙”。張旭是一位極有個性的草書大家,因他常喝醉後呼叫狂走,落筆成書,甚至以頭發蘸墨書寫,故又有“張顛”的雅稱。後懷素繼承和發展了其筆法,也以草書得名,與之並稱“顛張醉素”。唐文宗曾下詔,以李白詩歌、裴�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又工詩,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
      
        張旭的書法,始化于張芝、二王一路,又從張芝草書中汲取營養,創造出龍鸞飛騰、變幻莫測的狂草來,史稱“草聖”。相傳他見公主與擔夫爭道,又聞鼓吹而得筆法之意;在河南鄴縣時愛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並因此而得草書之神。或言顏真卿及李陽冰是他的弟子,顏真卿曾兩度辭官向他請教筆法。唐韓愈《送高閑上人序》中贊之︰“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于心,必于草書焉發之。觀于物,見山水崖谷、烏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斗、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于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名後世。”無怪後人論及唐人書法,對歐、虞、褚、顏、柳、素等均有褒貶,唯對張旭無不贊嘆不已,這是藝術史上絕無僅有的。傳世書跡有《古詩四帖》、《肚痛帖》、《郎官石柱記》等。本冊錄《古詩四帖》及《肚痛帖》。
      
        《古詩四帖》,墨跡本,高二十八點八厘米,寬一百九十二點三厘米,五色箋,共四十行,凡一百八十八字。無款,明董其昌定為唐代著名書法家張旭書。後人多沿此說,但也存爭議。
    
    
  - 
				
					
					經典碑帖對臨叢書:《蘭亭序》3種
$388 - 
				
					
					小楷靈飛經
$136 - 
				
					
					傳世經典書法碑帖:泰山刻石會稽刻石
$252 - 
				
					
					傳世經典書法碑帖:黃庭堅廉頗藺相如列傳
$276 - 
				
					
					經典碑帖放大本:趙孟頫書閒居賦
$355 - 
				
					
					三希堂三帖
$146 - 
				
					
					蘭亭序
$115 - 
				
					
					經典碑帖放大本:趙孟頫書前後赤壁賦
$459 - 
				
					
					經典碑帖放大本:智永草書千字文
$459 - 
				
					
					寒山子龐居士詩帖
$84 - 
				
					
					顏真卿多寶塔碑
$131 - 
				
					
					柳公權《神策軍碑》
$183 - 
				
					
					經典碑帖放大本:趙孟頫書洛神賦
$417 - 
				
					
					蘭亭序三種
$104 - 
				
					
					米芾大字三帖字字析
$156 - 
				
					
					金石拓本典藏 原石拓本比對--韓仁銘
$303 - 
				
					
					經典碑帖對臨叢書:趙孟頫《洛神賦》《前後赤壁賦》
$459 - 
				
					
					經典碑帖放大本:顏真卿自書告身
$251 - 
				
					
					嶧山碑
$125 - 
				
					
					近距離臨摹碑帖叢刊:歐陽詢皇甫誕碑
$2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