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台與社會︰明清山西戲台研究

戲台與社會︰明清山西戲台研究
定價:216
NT $ 188
  • 作者:段建宏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048464X
  • ISBN13:9787500484646
  • 裝訂:平裝 / 270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戲台在山西地域社會中佔有重要地位,長期以來對戲台的研究著重于戲台建築和戲曲史中的戲台,然而僅此並不能揭示出戲台深厚的社會屬性。為了從深層挖掘戲台的內涵及其在地域社會中扮演的角色,該書運用歷史學與文化人類學的方法對山西戲台進行了考察,分析明清時期山西戲台的特色及其形成原因,解析古戲台的社會功能,並進一步探討戲台所蘊涵的國家與社會的關系以及民間信仰對戲台的影響。


段建宏,1974年生,山西陽城人,2000年畢業于山西大學歷史系,獲碩士學位。2005年于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學習,2008年獲博士學位。目前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史、社會史的教學與研究,興趣點集中于古代災害、民間信仰與民俗文化。先後主持、參與省級課題3項,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現為中國明史學會、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會員。
 

目錄

緒論
一 選題緣起
二 國內外研究現狀
三 思路及主要內容
四 幾點說明
五 創新
六 資料
第一章 明清山西戲台的時空分析
第一節 明清時期山西的自然與社會
一 山西地理與文化
二 晉北
三 晉中
四 晉東南
五 晉南
第二節 明清以前山西戲台的狀態
第三節 明清山西戲台的發展與特.點.
一 發展與完善
二 明清山西戲台的特色
第四節 明清山西戲台的空間分布狀況及原因
一 地域分布
二 層級分布
第二章 戲台的社會功能(上)
第一節 社會教化功能
一 “神道設教”的社會意義
二 山西的迎神賽社
三 戲台對迎神賽社的促進
第二節 娛樂功能
一 戲曲的娛樂性
二 賽社的娛樂性
三 心靈的釋放
第三章 戲台的社會功能(下)
第一節 文化傳承功能
一 知識傳承的載體
二 道德教化的講堂
三 地域文化的展現
第二節 社會交往功能
一 作為鄉村公共場所的戲台
二 以戲台為中心的行為交往及其意義
第四章 戲台中的國家與社會
第一節 地方社會力量與社會控制的相關研究
第二節 公共祭祀活動中的國家與社會
一 祭祀活動的公共性生
二 祭祀活動中國家的在場
第三節 地方社會力量與戲台修建
一 戲台在地域社會中的象征意義
二 明清山西地方社會力量的構成
三 地方社會力量積極修建戲台
四 地方社會力量對地域神靈的塑造
第五章 戲台與民間信仰︰個案分析
第一節 城隍廟戲台
一 民間城隍信仰
二 城隍廟戲台的修建及其社會意義
第二節 文昌廟戲台
一 文昌神考辨
二 戲台與文昌信仰的相互影響
第三節 三教堂戲台
一 三教合一思想
二 兩種信仰體系的沖突與協調︰三教信仰與國家正祀
結論
附表
參考文獻
後記
 

從1978-2008年,中國改革開放已然走過了整整三十個年頭。思想的不斷解放、觀念的不斷進步、科技的迅猛發展帶來了中國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今日之中國與三十年前之中國幾有天壤之別。變化無時不有,變化亦無處不在。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作為社會科學之一的歷史學。回首過往的三十年,中國歷史學在承繼前代之功與反思舊有之弊中不懈前進,其變化為學界有目共睹。一方面,史學走出“家門”,國際化的趨勢日益顯著,中國史學已融入國際學術體系;另一方面,中國史學遵循自身發展的軌跡,不斷演化著學術轉型,尋找本土化的學術路徑。其中,一個巨大的成就令人矚目,這便是與傳統史學迥然不同的社會史的崛起。

社會史研究在中國之興起源于 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社會史大論戰,“文化大革命”之後再度復興,此已成史學界之公論。從“文化大革命”結束迄今,三十年的歷程,中國社會史完成了從邊緣到主流的發展過程,其成就不言而喻,伴隨著社會史領域一批優秀成果的推出,一批學人迅速成長、成熟,開放的學術心態、廣闊的學術視野、良好的學科素養、明確的學術目標、新穎的研究視角、多維的研究方法將中國社會史的研究不斷向縱深推進;而強烈的問題意識,則使得這個領域彌漫著濃烈的對話氛圍和創新意識,充滿著勃勃生機。

面對史學領域的變化和社會史研究取得的成績,欣喜之余,靜心思考,其中存在的問題也日漸明晰,以下幾點應是目前社會史研究中亟須解決的問題。

其一,社會史秉承“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徑,堅持寫出“底層的歷史”,無疑是符合這一領域學術研究主旨的,但一味的、長期的目光向下,排斥對于國家政治以及精英層面的關注,則有可能使社會史的研究矯枉過正,走向另一個極端,將社會史研究引入誤區,犯下與傳統精英史學相同性質的學術弊病,即重視一端,忽視一端,形成學術視閾中的言點。社會史作為一種研究範式與學術素養,任何群體、階層、領域都應該是其研究的對象。

其二,在區域社會史研究開展得如火如茶的態勢之下,區域社會史研究的失衡現象也越來越突出。我們姑且以“優勢區域”和“弱勢區域”來做簡單的區分。前者主要是指研究力量雄厚、主流學者雲集、成果積澱深厚、資料發掘充分、視點廣泛、視閾開闊、學術對話頻繁的研究區域;後者與前者相比則反差甚大,門可羅雀、稀疏冷清,學術界關注不足。這種現象的存在,直接影響社會史研究的區域對話以及社會史研究整體史目標的實現。

其三,社會史研究十分強調多學科交叉與滲透,因而相關學科的理論與方法的引入便顯得特別重要,這是社會史研究“科學化”的關鍵所在。然而,今天的社會史研究對于相關學科理論與方法的運用仍是有限而不足的,多數社會史的研究成果基本沒有體現出作者的學科素養,對某些學科研究方法的運用也僅僅是停留在表層,如對于文化人類學的田野方法的運用,只在于收集資料,體驗與觀察則完全忽略。

近年來,華中師範大學明清社會史的研究,圍繞博士研究生(包括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規劃選題,潛心布局,以團隊的形式共同致力于社會群體與地方社會力量的研究,已具備很好的研究基礎,並圍繞這一主題,完成了一系列相關課題的研究,同時後續的縱深研究正在進行之中。這個團隊的學人已分布在各地各高校,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立志長期圍繞“群體‧社會”這一大的主題展開不斷的研究。在具體的研究中,我們試圖對于上述社會史研究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進行嘗試性的探索。比如,在研究對象的區域選擇上,盡量加強對于“弱勢區域”的關注;在研究對象的群體選擇上,盡量關照各類群體,尤其是學術界關注有所不足的群體。

這套叢書分為兩大系列。一是群體研究系列。叢書中所確立的群體研究對象,當為廣義的社會群體,群體特征大體為具有身份一致感和共同利益的人群,且以研究的問題為中心,將群體設定在更廣闊的時空範圍,既包括社會上層,也包括社會下層,同時,也包括各種社會力量,諸如皇帝、閣臣、言官、翰林、地方士人以及其他社會群體皆為叢書的主要研究對象。而明清社會群體與社會的互動關系則是各群體研究重,點探討的問題。二是地方社會研究。我們力圖打破傳統史學追求宏大敘事風格的研究路徑,通過對區域的、個案的、具體事件的研究表達出對明清社會的理解。選題將涵蓋地方社會秩序、地方公共事務、地方社會文化等多個層面,揭示明清社會的變化與發展,關注國家、各級地方政府的政策法令、行為舉措對于地方社會的影響,地方各領域與社會變動的關系,前近代中國社會轉型的重大關聯問題,其中,不少問題的考察將與整個中國近代社會聯系起來。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