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布蘭特

比爾‧布蘭特
定價:228
NT $ 198
 

內容簡介

本書為《世界攝影大師傳記叢書》之一種。此叢書由中國知名攝影史學家、攝影評論家顧錚教授編選而成。

在書中,栩栩如生地刻畫了一個喜歡隱藏的、奇特的、才華橫溢的、將疾病和痛苦轉化為藝術的布蘭特。

作者保羅‧德蘭尼深入采訪布蘭特的親友,透過布蘭特故弄玄虛的神秘,勾勒出他的生活軌跡,揭示出他攝影作品中的感情因素,展現了布蘭特的生活和哲學,引導讀者去認識、接近一個深層隱藏自我但能敏銳地洞察攝影藝術發展流向的偉大的攝影藝術家。

比爾‧布蘭特是一個喜歡隱藏的人,而且他也需要這樣的隱藏。他呈現給世人的,是一張英國紳士的面孔,人們很容易將之與英國愛斯科賽馬場里的普通面孔混淆起來。這張面孔的背後,隱藏著他的深層自我。他拒絕談論這個自我,千萬百計地包裹起這個自我,甚至用各種各樣的謊言轉移大家對這個“自我”的窺探。現今社會里,很多人都渴望追本溯源,從中獲得身份認同。布蘭特恰恰相反︰他將真實的出身掩埋,與生命中最開始的25年歲月徹底告別,開啟一段截然不同的新人生。

布蘭特在1927年至1983年間拍攝的5000多幅攝影作品是構成這本傳記的基礎。我們可以從這些作品中看到拍攝對象、拍攝地點和拍攝時間,從這個角度而言,它們都是有力的證明物。然而,攝影作品不會“主動述說”;只能“被閱讀”,並且需要考慮各種各樣的風格特征。布蘭特在攝影作品里積極回應了藝術流派和個人生活的變化,這無疑有助于我們進一步探究他的世界。此外,無論是在維也納、巴黎還是倫敦,布蘭特都能夠敏銳地洞察到攝影藝術的發展流向。

布蘭特的性格中存在著性反常、否認德國出身以及隱匿自我的傾向,其中最後一項導致他走向了妄想癥。作為藝術家,他的風格並不是一塵不變的,相反,他的攝影藝術經歷了一連串的風格轉變。有些轉變,是因為圖片新聞攝影在1935年至1957年間的英國大為流行;有些轉變,是因為受到曼‧雷、布拉塞等攝影家的新技巧的影響。但是最為重要的因素卻在于布蘭特本人的獨創性。他的攝影事業,始于20世紀20年代在維也納照相館拍照片,終于臨死前用哈蘇照相機拍裸體照和肖像,其間涉足多種風格迥異的攝影領域,探尋各種可能性的藝術創作。

布蘭特有一顆傷痕累累的心,卻從不將自己的鏡頭演變成宣泄情緒的殘酷媒介。他的一生給我們的最大啟迪在于——疾病和痛苦可以被轉化為藝術。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家之源
第二章 傷害
第三章 瑞士達沃斯︰鐵鑰匙
第四章 維也納︰施瓦茲沃德的孩子們
第五章 成為攝影師
第六章 伊娃
第七章 巴黎︰與曼‧雷在一起
第八章 巴黎︰社會奇景
第九章 巴黎︰匈牙利論壇
第十章 游蕩
第十一章 記錄英國
第十二章 《英國人的家庭生活》︰作為人類學家的布蘭特
第十三章 《英國人的家庭生活》︰作為批評家和導演的布蘭特
第十四章 倫敦的夜晚
第十五章 骯髒的20世紀30年代
第十六章 成為圖片新聞記者
第十七章 瑪喬麗
第十八章 燈火管制和避難處
第十九章 大後方和《圖片郵報》
第二十章 肖像照
第二十一章 大地
第二十二章 深焦攝影
第二十三章 “警察的女兒”
第二十四章 新聞攝影事業的結束
第二十五章 與伊娃分手
第二十六章 《裸體的透視》
第二十七章 個人生活
第二十八章 諾亞
第二十九章 描黑
第三十章 最後的歲月
後記
 

不久前,與浙江攝影出版社蔣恆社長談起,作為攝影出版文化品種之一。世界攝影家傳記值得引進,並推介給國內廣大攝影愛好者與各界人士。事過不久,叢書責編就與我聯系,告知社里已經決定開發這套世界攝影家傳記書系。

于是,我從本人收藏的幾十本外國多家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攝影家傳記中。先行挑選已經在國內攝影愛好者與讀者中有了一定認知度的十多位攝影家的傳記讀本,提供給出版社選擇並聯系接洽中文版權。同時,我與出版社也開始尋找合適的譯者。這一過程當然會有一些曲折,但總體上進展順利,現在已經有八本世界攝影家傳記的翻譯版權已經落實,第一期先推出其中三本。

這套叢書已經洽談版權並投入翻譯的共有八本,涉及八位彪炳攝影史冊的世界攝影大師,他們是︰安塞爾‧亞當斯(美國)、亨利,卡蒂埃一布勒松(法國)、比爾。布蘭特(英國)、歐文‧布魯門菲爾德(美籍德國人)、拉茲洛,莫霍利一納吉(美籍匈牙利人)、愛德華‧斯泰肯(美國)、沃克‧埃文斯(美國)、優素福,卡什(加拿大)。

這些外國攝影家的創作所涉及的攝影題材和樣式包括了風景攝影(亞當斯)、報道攝影(卡蒂埃一布勒松、布蘭特)、商業攝影(布魯門菲爾德)、肖像攝影(斯泰肯、卡什等)、藝術攝影與先鋒實驗攝影(埃文斯、莫霍利一納吉)、人體攝影(布蘭特)等幾乎所有的攝影門類。當然,這里所作的歸類並不嚴格,有的攝影家的攝影實踐並不只是固定于一種樣式,而是跨越了多種樣式,如美國攝影家斯泰肯,既是畫意攝影的先驅,也是美國商業攝影最早的弄潮兒,既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海軍戰事報道攝影的組織者,也是在美國藝術體制中逐步確立現代攝影地位的實際運作者之一。從攝影家的國別看,叢書也包括了歐美各國攝影家,讀者可以通過他們的生活與藝術實踐了解他們當時所處時代的社會、文化與攝影狀況。其中有些人因為戰爭與政治的原因而多有遷徙,國籍有變,其人生經歷本身就足以成書,更不要說再加上其攝影藝術上的赫赫成就。而從傳記的寫作形式看,既有“一本正經”地按照西方傳記格式寫作的“正傳”(如卡蒂埃一布勒松),也有由攝影家本人撰寫的妙趣橫生的“自傳”(如布魯門菲爾德),更有嚴格按照學術要求撰寫的學術指向強烈的“評傳”(如莫霍利一納吉)。因此可以說,這批攝影家傳記的內容與形式之豐富,實為了解世界攝影史的最佳補充讀物,也為我們今後如何撰寫這方面的傳記提供了標高與範本。

長期以來,國內的攝影讀者(至少包括了攝影愛好者、專業攝影工作者、視覺藝術工作者等)對于世界攝影史的了解大多停留于閱讀簡單通史型讀物的狀態,無法更深入細致地了解國外更新的研究成果,而基礎性的可供參考的相關材料幾近于無。世界攝影家的中文傳記讀物,更是寥寥無幾,印象中僅有兩本中譯的羅伯特‧卡帕傳記。因此,雖然目前也有一些“文化人”想寫些與攝影有關的文章,但因為他們所知的有關世界攝影家的“故事”、“逸事”太少,因此,難以涉筆成趣,更遑論敷衍開去。而在攝影教學(可能與攝影史教學關系更大吧)中,相關內容如果沒有攝影人物的詳盡的創作與人生經歷作“引子”與“誘餌”,也會流于空泛。而對于這些攝影大師(可惜傳記往往只以大師為寫作對象)的創作甘苦,閱讀他們的傳記不失為一種領悟方式。所謂的攝影史教養,其實也與這種種與攝影有關的歷史細節有關。相信這套世界攝影家傳記叢書的引進和出版,對于這種狀況的改善會有所幫助,同時也會帶動中國攝影家傳記寫作的繁榮。

希望廣大讀者通過閱讀這套傳記叢書,把本來相對平面的、甚至是干巴巴辭條式敘述的攝影家“標簽”,轉化為立體的、血肉豐滿的生動形象,並進一步加深對于世界攝影史的理解,培養對于攝影史的興趣。當然,在現有這八本傳記的基礎上,還要精益求精,爭取引進更多、更好的世界攝影大師傳記讀物與讀者見面。感謝叢書各位譯者的辛勤工作,感謝浙江攝影出版社蔣恆社長及叢書各位編輯的努力。
2009年3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