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國際法長久以來都被這樣的指責所困擾,即它不是真正的法律。這一誤導性論斷的依據在于以下一些有關國際法的無可否認但卻被誤讀的事實︰國際法缺乏一種集中或有效的立法、執法或司法體系;國際法偏袒強國而忽視弱國;國際法時常只是現存的國際行為的寫照;違反國際法的行為有時卻不受懲罰。數十年來一直被一種教條主義和理想主義的荒謬結合所主導的國際法研究,極少對國際法的這些特征加以解釋。同時,它在闡釋國際法如何實際運作方面也幾無進展,例如,國際法如何產生及演變;國際法如何影響稟賦不同的國家相互之間的行為;國家在何種情況下以及基于何種理由遵守國際法;國際法為何在國際關系辭令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

本書試圖為這些問題以及諸多其他的相關問題提供解答,並試圖通過國際法研究與國際政治現實的結合來闡釋國際法如何運作。
 

目錄

導論
第一部分 習慣國際法
第一章 一種關于習慣國際法的理論
第二章 案例研究
第二部分 條約
第三章 一種關于國際條約的理論
第四章 人權
第五章 國際貿易
第三部分 辭令、道德與國際法
第六章 一種關于國際辭令的理論
第七章 國際法與道德義務
第八章 自由民主體制與普世義務
結語
鳴謝
注釋
參考文獻
 

在廈門大學國際法學科和法律出版社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下,“廈門大學國際法譯叢”問世了。這是廈門大學國際法學科發展史上值得祝賀和鼓勵的學術盛事。

近年來,廈門大學國際法學科重視開展教師和學生兩個層面的國際學術交流,創建廈門國際法高等研究院並連年舉辦“國際法前沿問題研修班”,連續參加“Willem C。Vis國際商事模擬仲裁辯論賽”(維也納)和“Jes▔sup國際法模擬法庭辯論賽”(華盛頓DC),持續在國際性專業刊物和出版社發表學術論著等,均反映了本學科師生走向國際的初步努力。翻譯國際法名著,則是更為基礎性的國際化努力。

眾所周知,我國國際法學的發展亟需汲取世界各國國際法學的精華。與國內法學者比較而言,國際法學者更迫切需要了解和學習國際同行的名著,更迫切需要與國際同行對話和交流。國際法名著的翻譯成果,為我國法學院校廣大師生和相關實務工作者提供了與國際法學術大師更為便捷交流的中文語境,功德無量。

當下十分提倡和強調學術創新。學術創新自有其發展規律,需要經歷對既有優秀學術成果的吸收、消化、揚棄、升華的過程。國際法名著的翻譯工作,對譯者而言,是超越時空向國際法學術大師的虛心求教,是優秀學術成果的吸收、消化的過程,也是創新的醞釀或前奏。進而言之,翻譯工作是對原作融會貫通之後的再創作。在這個意義上,翻譯工作也是創新。雖然,在現行各種學術成果評估體系中,譯作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令人感佩的是,本譯叢的譯者能有“上善若水”的感悟與追求。

翻譯的“信、達、雅”是學界一向追求和普遍認同的理想境界。對譯者而言,“雅”是取決于已有文化積澱和文字功底的高標準,一時可能難以企及;而“信”、“達”則是不遺余力、必須達到的基本標準。國際法名著最理想的譯者自然是學貫中西、潛心治學的年長國際法學者。由于歷史和現實的種種原因,殊難如願。值得慶幸的是,在本譯叢第一批譯者中,蔡從燕教授、陳輝萍教授、池漫郊副教授、韓秀麗副教授和龔宇博士等都曾在國際性專業刊物或出版社發表學術論著,或有翻譯法學論著的經驗。其他譯者是辛辛學子中的佼佼者,後生可畏。20“年,廈門大學法學院代表隊在美國舉行的“第弱屆Jessup國際法模擬法庭辯論賽”榮獲“最佳書狀獎第一名”(The Haldy C.Dillard Award),展現了我國新一代國際法學者的專業研究能力和英語運用能力,給國人莫大的自信與啟迪。該最佳書狀作者之一季燁博士生也忝列為本譯叢譯者。

“人之雲,非知之難,行之惟難︰非行之難,終之斯難。”本譯叢作為廈門大學國際法學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持之以恆,當為我國國際法學的發展和繁榮作出應有的一份貢獻。本譯叢的生命力在于質量,希望得到國際法學界的持續關注和指導,更希望廣大讀者對譯作多提批評意見,以利修訂完善。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