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與中國藝術

全球化與中國藝術
定價:210
NT $ 183
  • 作者:高建平
  • 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32858456
  • ISBN13:9787532858453
  • 裝訂:310頁 / 23 x 16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中的絕大多數文章是為做一個課題而寫的。本來想寫成一本系統的書。但總覺得有點難。一本書最好能提供一個單一而完整的思想,為在全球化語境中的中國藝術的前景,說一點什麽。但是,說什麽呢?全球化是一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實。它們會將藝術帶向何方?很難看清楚。寫書時作預言,總有一種風險。你總希望你的書過幾年還有人讀。而那時的人,就會處在一個有利的地位,指著你的書說:你看,說錯了吧。有了這一層顧慮,寫起來就很艱難。很想按照一個預想的系統寫下去,但寫的過程中新的想法不斷出現。於是,最終寫成了一個系統論文。也許可以這麽說,這些論文所反映的更像是一個思考探索的過程,而不是端出一個現成的思想。本想畫一幅大圖,結果是畫了一本連環畫。而且,這個連環匭還不是從頭畫起的。先畫了一個個的單張,最後才訂成一本。書寫完了,摸到了一點意思,也許將來能夠帶著對自身完美性的追求,再畫一遍。
 

目錄

總序 「格局觀」的全球化與「建設論」的人文學 楊義
上編 全球化與中國姿態
全球化與中華文明發展的選擇
論文學藝術評價的文化性與國際性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美學
文學與圖像的對立與共生
賽博空間中文化多樣性的形成與建設
當代中國美學的處境與發展方向
中編 現代語境下的傳統中國繪畫精神研究
尋找美的線條
「書畫同源」之源
「描寫之辨」與從「描」到「寫」
論繪畫表演的理論意義
從棋理看畫理
「意在筆先」論
氣勢與氣韻
下編 中外碰撞中思想觀念的變遷
中國現代文藝學的四個關鍵詞
科學與人文關系辨析
諾貝爾文學獎與中國
朱光潛與「心理距離」
後記
 

「格局觀」的全球化與「建設論」的人文學 楊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的一批研究人文學術和思想文化的學者,於世紀之交,抱持著對上世紀的反思和對新世紀的前瞻的人文情懷,經過潛心地考察和深入地切磋,形成了一項院級A類重大科研項目:全球文化格局與中國人文建設。又經六年的資料准備、思想深化、會議研討、社會調查和海外訪學,終於為讀書界奉獻出現在的這八部書。參加這個項目的學者有八人,他們是:楊義(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文學研究所、民族文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黨聖元(文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葉舒憲(文學研究所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高建平(文學理論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孫歌(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錢競(文學理論研究室前主任,研究員),嚴平(文學研究所科研處處長,副研究員),劉方喜(文學理論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其中大多數人有歐洲、日本和國內名校博士或博士後研究的經歷,具有深厚的研究積累和開闊的研究視野。項目由楊義、葉舒憲主持。八種書是:楊義《現代中國學術方法通論》,葉舒憲《現代性危機與文化尋根》,高建平《全球化與中國藝術》,錢競《中國現代文藝學研究》,黨聖元《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古代文論的現代遭際》,孫歌《文學的位置》,劉方喜《「漢語文化共享體」與中國新詩論爭》,以及香山會議論文集《全球化與文學》,其中附有嚴平主持的關於「全球化與中國人文建設」的調查報告。從這些書題中反復出現的全球化、現代性、方法論和人文建設一類詞語中,可見這個項目的關注焦點。

這一系列的問題的提出,與正在作為世界歷史過程的所謂「全球化」問題存在著深刻的關系。但是一旦切入過程的內在脈絡之後,就會發現:全球化在經濟技術方面成為潮流,引發了政治、社會、文化領域的多重的和多向度的反應,尤其是引發了正在崛起的發展中國家的自主創新、包括思想文化的自主創新的強烈訴求。思想文化的自主創新,必須回答歷史與現實在當下指向未來的新進展和新可能,以此為討論問題的根本點,才能使人文學術與歷史發展之間產生血肉的關聯。正如《全球化與文學·後記》中所說:「全球化不是我們的選擇,而是我們的處境。經濟、科學技術、交通、通訊,這一切發展起來以後,無論生活在天涯還是海角,只要是地球人,都成了鄰居。那種『老死不相往來』的自足,那種『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的傷感,都已經成為過去。對此我們無法選擇。我們所能選擇的是,在這個處境中做什麽。」處境或存在中的選擇,使我們面對著巨大的壓力和豐富的機遇,前人沒有遭遇到的我們遭遇到了,因而要審時度勢,投入也許是沒有成規可遵循的創新性智慧。全球化作為當代世界最動人心弦,也引起最多爭議的術語之一,30年前(即1976年).在英國學者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iiams)影響甚廣的《關鍵詞—一文化與社會的詞匯》(Kaywords: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一書中,尚是音訊杏然,但實在是「三十午河東,三十年河西」,如果有人替威廉斯先生(他已於1988年謝世)作《關鍵詞》續編,那是無論如何也回避不了把全球化作為時代標志性的關鍵詞來對待的。

中國學術界何嘗回避?回避不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態度。查我們的調查報告便知:有關全球化的研究在中國學術界成為熱門話題,是20世紀90年代末期出現的新動向,這也是本項目醞釀立項的時候。從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收集的社科研究論文索引和其他一些索引類資料所收錄的論文看,1978到1985年,沒有一篇專論全球化的文章。1986年以後,國內報刊才出現了零星的翻譯和介紹西方有關全球化研究情況的短文。直到90年代中後期,全球化開始引起中國學界的關注,但論文數量還不算太多。1997年以前,專論全球化的論文總共有200多篇。此後,相關論文的數量以驚人的速度連年增長,到2001年,有關全球化研究的文章在這一年就攀升到數千篇。在人大復印資料2001年卷收錄的169336篇文章中,僅論文標題中含有「全球化」字樣的文章就有1386篇。從中國期刊網收錄的文章看,2003年討論「全球化」的文章多達6311篇,以「全球化」為關鍵詞檢索期刊網,可檢索到24994篇文章。從統計資料看,在近年的學術界,幾乎很難找到一個比全球化更流行的概念。學術界的躁動表明,中國人正深切關注經濟科技全球化趨勢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整裝上陣,以期在駕馭充滿矛盾、變數和悖論的全球化潮流中拓展自己的發展空間。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