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實踐的文化

作為實踐的文化
定價:192
NT $ 167
 

內容簡介

本書是當代社會學大師鮑曼的代表作之一,文化研究和社會理論領域的經典之作。

書中關注文化這個為難了無數社會學家的主題。鮑曼將文化的意義分為三類︰作為概念的文化、作為結構的文化以及作為實踐的文化。鮑曼研究進路的中心是認為,文化是內在矛盾的。因此,文化既是失序的動力,也是秩序的工具;既是老化的因素,也是不朽的條件;它是創造性的溫床,同時也是規範法則的框架。
 

目錄

《當代學術稜鏡譯叢》總序
導言
作為現代社會自我意識的文化
系統還是基質(matrix)
文化與認同
文化的相對性與人性的普遍性
第一章 作為概念的文化
作為等級概念的文化
作為區別性概念的文化
文化的一般性概念
第二章 作為結構的文化
結構的概念
結構的本體論與認識論地位
結構主義的規劃綱要
第三章 作為實踐的文化
文化的與自然的
文化與社會學
 

自晚清曾文正創制造局,開譯介西學著作風氣以來,西學翻譯蔚為大觀。百多年前,梁啟超奮力呼吁︰“國家欲自強,以多譯西書為本;學子欲自立,以多讀西書為功。”時至今日,此種激進吁求已不再迫切,但他所言西學著述“今之所譯,直九牛之一毛耳”,卻仍是事實。世紀之交,面對現代化的宏業,有選擇地譯介國外學術著作,更是學界和出版界不可推諉的任務。基于這一認識,我們隆重推出《當代學術稜鏡譯叢》,在林林總總的國外學術書中遴選有價值的篇什翻譯出版。

王國維直言︰“中西二學,盛則俱盛,衰則俱衰,風氣既開,互相推助。”所言極是!今日之中國已迥異于一個世紀以前,文化間交往日趨頻繁,“風氣既開”無須贅言,中外學術“互相推助”更是不爭的事實。當今世界,知識更新愈加迅猛,文化交往愈加深廣。全球化和本土化兩極互動,構成了這個時代的文化動脈。一方面,經濟的全球化加速了文化上的交往互動;另一方面,文化的民族自覺日益高漲。于是,學術的本土化迫在眉睫佔雖說“學問之事,本無中西”(王國維),但“我們”與“他者”的身份及其知識政治卻不容回避。但學術的本土化決非閉關自守,不但知已,亦要知彼。這套叢書的立意正在這里。

“稜鏡”本是物理學上的術語,意指復合光透過“稜鏡”便分解成光譜。叢書所以取名《當代學術稜鏡譯叢》,意在透過所選篇什,折射出國外知識界的歷史面貌和當代進展,並反映出選編者的理解和匠心,進而實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標。

本叢書所選書目大抵有兩個中心︰其一,選目集中在國外學術界新近的發展,盡力揭櫫域外學術90年代以來的最新趨向和熱點問題;其二,不忘拾遺補缺,將一些重要的尚未譯成中文的國外學術著述囊括其內。

眾人拾柴火焰高。譯介學術是一件崇高而又艱苦的事業,我們真誠地希望更多有識之士參與這項事業,使之為中國的現代化和學術本土化作出貢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