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詞風嬗變與文學思潮

北宋詞風嬗變與文學思潮
定價:252
NT $ 219
  • 作者:孫虹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1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32553728
  • ISBN13:9787532553723
  • 裝訂:平裝 / 331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此書原為孫虹博士的學位論文,較為詳細地介紹和論述了北宋詞風從唐五代詞轉變為“宋調”的整個過程。作者提出了詞中“宋調”這一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的外延和內涵,在具體論述中,把北宋詞的發展分為前期、中期和後期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的探討又分為哲學、文學觀(主要是詞學觀),宋代士大夫意識和個體研究三個板塊。其中個體研究重點以柳永、秦關、周邦彥等詞作家為例證。
 

目錄

序(楊海明)
緒論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忽視文學思潮的北宋詞研究
第三節 詞風嬗變與文學思潮關系研究述略
第一章 詞風嬗變與文學思潮關系研究中的理論問題評述
第一節 宋代儒學復興的進程以及宋代文學思想
第二節 宋詞是詞中“唐音”的承韻流響
第三節 詞中“宋調”——詞體在宋代歷史條件下的新變
第二章 北宋前期——詞中“宋調”之椎輪草創
第一節 北宋前期哲學、士風影響下的文學創作與觀念
第二節 柳永雅詞對傳統士大夫意識的回歸
第三節 柳永雅詞藝術形式中的“宋調”新質
第四節 小令倚聲家初祖晏殊詞的哲思化與寫意性
第五節 在俗艷與高雅、豪放與沉著中重組的歐陽修詞
第三章 北宋中期——蘇門文人對詞統的顛覆與重建
第一節 宋型文化成熟期蘇門文人的哲學觀、美學觀與詞學觀
第二節 宋代士大夫意識對蘇門文人詞的全面滲透
第三節 在詩詞合流中趨向成熟期宋型文化的蘇軾詞
第四節 詩化與詞化澄波共揚的黃庭堅詞
第五節 秦觀詞︰北宋中期詞統重新建成的標幟
第四章 北宋後期——詞中“宋調”的完成型態
第一節 “王學”變異背景下的士風與文藝觀——兼論北宋後期“洛學”對詞體形式因素的影響
第二節 北宋後期士大夫人格分裂之透視——論周邦彥壓抑情欲的表象與放縱情欲的內質
第三節 詞中“宋調”藝術範型探討之一——周邦彥詞富艷精工的語言特色
第四節 詞中“宋調”藝術範型探討之二——周邦彥詞渾厚和雅的美學風貌
結語
後記
主要參考書目
 

在以詩和文為主流與正宗的古代文學諸種文體中,詞是一種頗具特殊性的文體。首先,它“起步”較晚,“體齡”較短;其次“厥品頗卑,作者弗貴,特才華之士以綺語相高耳”(《四庫全書總目‧詞曲類》提要);再次,它在抒情內容、抒情方式和抒情風格等方面也有著不同于傳統詩文的自身特色。因此,古人曾稱之為“別是一家”(李清照語),而今人也有戲稱其為“另類”文體者。由此而來,歷來研究宋詞者在考察宋詞詞風嬗變的動因時,往往多著眼于詞體本身而對作為其大背景的文學思潮和精神氣候關注不夠,這就造成了本書作者所指出的若干評價誤區與理論空白(詳見本書“緒論”部分)。而為彌補這一缺憾,更為了拓展傳統詞學研究的疆域,孫虹博士遂以令人敬佩的學術勇氣和理論識度撰寫了題為《北宋詞風嬗變與文學思潮》的長篇論文,它突破了局囿于“就詞論詞”的舊格局而將北宋詞風嬗變放置于整個文學思潮的流程中加以考察,其選題顯得視野開闊,立意高遠,具有重要的創新意義和理論啟示。

人所熟知,詞體曾被視為“詩余”,這實際也表明了它與傳統詩歌之間存在著割不斷的聯系。因此作為宋代文人樂于染指的一種新興文體,它雖具有自身的獨特體性和豐容色澤,但其嬗變過程卻與其他諸種文體一樣受制于當時相同的文學思潮;換句話說,當時所彌漫的相同文學思潮,也必然會影響與滲入包括詞體在內的各種文體之中。何況,北宋的詞人大都兼擅詩文,有些人則更集官吏、學者、文人于一身;即使像柳永這樣的“專業詞人”,無論從其家庭出身和接受的文化教育而言,還是從他畢竟也有過一段仕宦經歷來看,也仍然可以歸屬到士大夫文人的行列之中。故從以上兩點出發,本書嘗試從精神氣候和文學思潮的視角來剖析北宋詞風嬗變的動因(當然只是其多種原因之一),就具有了理論建構方面的有力支撐和具體操作方面的可行性保證。

綜觀本書的具體論析,既有宏觀的理論概括,又有細密的個案分析,因此顯得相當雄辯和厚重。如它首先總括地提出宋代文學思潮包含有“尚統”、“尚理”、“尚意”、“尚韻”、“尚博”、“尚雅”以及“集大成意識”等七個方面的內容;接著又借用清人蔣景祁比照唐宋詩中的“唐音”、“宋調”之說,提出詞中也有“唐音”、“宋調”之別,並進而對“詞中宋調”的五大特點作了精當的概述。這些理論闡發,雖未必能被所有學者接受,但至少能自成一家之言,並給人以一定的啟發。再如它對北宋多位關鍵性詞人的個案分析,也能不拘成說,敢于提出新見——其中最突出的例子便數柳永。在常人看來,柳詞的特色不免于一個“俗”字。(如《後山詩話》稱之為“(骨丸)(骨皮)從俗”),但本書作者卻獨具只眼,努力發掘出了其中所蘊含的與當時文學思潮所共趨的高雅品質及其藝術形式中的“宋調”新質。此種發現,相信也能使人眼目為之一亮。再如其論周邦彥詞,由于作者曾對之深下功夫,先已有四十餘萬字的《清真集校注》(中華書局2002年12月版)作為研究的基礎,故其論析更顯得游刃有餘,精彩紛呈。

孫虹博士在從薛瑞生教授攻讀碩士學位時即已打下了扎實的文史功底並養成了縝密的邏輯思辨能力。讀博期間,她益發苦讀勤思,終于寫就了這篇學術含量很高的論文。對于它的成書出版,我深感高興,故寫下了上面這些話以示慶賀。甚盼作者以本書出版作為新的起點,在學術研究的道路上繼續奮進,取得更大成績。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