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證上海史︰考古學視野下的古代上海

實證上海史︰考古學視野下的古代上海
定價:288
NT $ 251
  • 作者:陳杰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08-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32555941
  • ISBN13:9787532555949
  • 裝訂:平裝 / 264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實證上海史——考古學視野下的古代上海》內容翔實,以貼近大眾的寫作方式和流暢的文字,全面、系統地介紹了上海考古的一系列重要發現,讓大家知曉主要用考古材料所反映的上海歷史。在2010年精彩、難忘的上海世界博覽會期間,這部基本以考古普及為取向的著作,可以向世人展示悠久歷史淵源的上海、深厚文化底蘊的上海。


陳杰,1972年出生,現為上海博物館副研究員。1990年~1997年,在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學爿,獲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2002年畢業于華東師範大學地理系自然地理專業環境考古方向,獲理學博士學位。
 

目錄


開篇的話
第一章 歷史的舞台
一、滄海變桑田
1.不斷生長中的上海
2.上海的成陸過程
二、上海的地理特點
1.平原地貌與松郡九峰
2.橫塘縱浦的水鄉澤國
三、吳淞江與黃浦江的前世今生
1.從吳淞江到蘇州河
2.黃浦江的崛起
第二章 文明的萌蘗
一、上海最早的先民
1.尋找江南人的祖先
2.馬家 文化與上海最早的開發
3.“上海第一人”及其生活
二、起名于上海的崧澤文化
1.崧澤遺址與崧澤文化
2.造型、紋飾與原始藝術
3.開放的崧澤文化
三、早期的智慧
1.水稻栽培與家豬馴養
2.水井與對水的控制
3.犁與——發明改變生活
第三章 史前文明的巔峰
一、發現之旅
1.福泉山遺址與土築金字塔
2.良渚先民的社會生活
3.良渚文化與中國文明起源的探索
二、崇玉的時代
1.上海出土良渚文化玉器選粹
2.良渚文化玉器的制作
3.是否存在一個玉器時代
三、神巫的世界
1.玉器與原始宗教
2.祭祀的方式
3.良渚文化的影響
第四章 海納百川的時代
一、良渚文明衰落之謎
1.良渚文明的衰落
2.眾說紛紜的爭論
3.良渚文明興衰的文化生態史觀
二、來自北方的廣富林文化
1.廣富林遺址的“新發現”
2.廣富林文化
3.上海最早的移民
三、來自南方的馬橋文化
1.馬橋文化與馬橋遺址
2.馬橋文化的成就
3.馬橋文化的源流考證
第五章 吳越之間
一、吳越文化的探索
1.江南地區早期的考古活動
2.上海最早的考古活動
3.吳越史地研究會與早期吳越文化研究
二、吳越時期的上海
1.吳越爭霸下的上海
2.上海也出青銅器
3.戚家墩遺址的再認識
三、吳越之後
1.楚文化東漸
2.秦漢時期的上海
3.華亭與滬瀆
第六章 上海城鎮文化興起與繁榮
一、上海行政格局的形成
1.從華亭縣到松江府
2.航運與貿易
3.浦東的早期開發
二、歷史的痕跡
1.唐宋佛跡
2.地下遺珍
3.寺前村古井與龍泉青瓷
三、吳淞江與志丹苑遺址
1.吳淞江的衰落與志丹苑元代水閘遺址
2.志丹苑水閘的技術解析
3.元代統治下的上海
第七章 江南的上海
一、經濟與生活
1.富庶的經濟
2.上海城市的發展
3.社會風氣的轉變
二、人文上海
1.世家望族與上海
2.人文的氣質
3.士紳階層的精神需求
三、民間信仰
1.並立共存的佛與道
2.佛門寶物
3.城隍信仰
余音︰西風東漸
後記
 

近來常有上海的朋友疑惑地問我,現在土葬越來越少,不久以後很可能就會絕跡,今後考古人豈不是無事可做了嗎?甚至有些業內(廣義的)的朋友也這樣問。我想,陳杰的這部講述上海考古的書應該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很長時期以來,考古是象牙塔中的學問,極少為世人所知曉,考古就是“挖墓”可能是絕大多數人的看法。近些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普通人手里有了點錢,或者很想手里有錢,開始收藏、買賣“文物”,因此又有些人將考古等同于鑒定文物。面對此類誤讀的考古學者應該承擔怎樣的責任?我想首先應該承擔學術責任,同時也要面向公眾。對于前者,自以為考古學者做得還是比較好的,考古大發現、發掘報告、學術專著不斷問世,中國考古學正在經歷黃金時代。至于後者,考古學者正在努力中。現在“公眾考古”在中國興起,相應的書刊雜志、影視網絡不說是汗牛充棟,也是琳瑯滿目,甚至可以說是魚龍混雜。但是,其中真正由負責任的考古學者做的只是少數,甚至是極少數。

我將涉及考古的作品分為學術、科普、通俗三大類。也有一些作品介于前二者或者後二者之間。我同大多數考古學者一樣幾乎只寫學術作品。我也一直想寫一點以科普為目的的考古作品,實際上也作了點嘗試,例如在《上海畫報》上發表的《上海六千年》,在《上海灘》上刊載的《3500年前東海海堤上的村莊——馬橋》。世紀之交的那幾年,江蘇昆山綽墩遺址有重要發現,因為我在馬橋文化上有些研究心得,主持綽墩工作的丁金龍兄就約我寫篇有關馬橋文化的文章,我從 飲與食”等方面介紹了馬橋文化的片段。這篇文章雖然刊載在學術刊物上,但我自以為這不是純學術論文,似可定位為學術性較強的科普文章。但是我從未上手寫大部頭的上海考古科普,其原因之一是難度比較大。

今天的上海地理版圖中只是從l 000多年前的唐代開始才有了華亭縣這樣的縣級政府機構,後來也只是上升到松江府。因此古代上海在中國社會大格局中的政治地位是微不足道的。在中國封建社會這樣一個以政治地位決定一切的地方,其經濟、人文也只能達到相應的水平。上海自夏代以後直至近現代,只可能留下不多的能讓世人矚目的考古遺存。然而當我們轉向另一視角,文明起源在新石器時代的神州大地,社會發展與文明起源恰似“滿天星斗”。距今4 000年以前的上海文化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以上海地點命名的新石器時代文化有兩個︰崧澤文化和廣富林文化。良渚文化時期,上海進人古代社會發展的巔峰。上海6000年歷史進程的不平衡和豐富的新石器時代發現及由此帶來的學術觀點的交叉踫撞,為科普的考古帶來了諸多難題。考古科普的另一難點是面對不同層次與需求的讀者,科普作品的作者對考古必須有深刻的理解,寫作語言要更加貼近公眾,有更加熟練的文字技巧,才能讓更多的人讀得懂,看得下去。另外,科普與通俗還要有所區分。因此在我看來憑考古發現全方位解說上海古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難事也要有人做,讓公眾知曉上海考古的重要發現,是上海考古研究人員的責任。《實證上海史——考古學視野下的古代上海》就是承擔了這樣一份責任。作者陳杰博士,本科和碩士研究生階段在南京大學專攻中國考古學,因此有比較扎實的考古學基礎,後來又在華東師範大學從事環境考古學研究,並獲得博士學位。陳杰現在上海博物館考古研究部工作,曾經主持、參加了多次田野考古發掘,具有較高的學術造詣和發展潛力。是責任、志趣和機緣促使陳杰完成了這樣一部嚴謹並具有較強學術性的考古科普書。

上海6 OOO年的考古發現在時間上分布不均,很容易使一部書或頭重腳輕,或頭重腿粗細腰身。為了避免這一弊端,陳杰在章節的分配和材料的取舍上可以說是動足了腦筋。第二章至第四章是考古發現最豐富的新石器時代和夏、商;第五章寫的是古代上海的低谷——周代至漢代,地下出土資料比較貧乏,或者說與上海以外地區相比較沒有多少特色;第六章和第七章是唐宋元明清,上海因優越的沿海沿江環境和城鎮文化的興起逐漸走向新的繁榮。這六章都各自分為三節,每節再各自分為三小節,內容的平衡在章節安排上得以體現,這是陳杰的獨具匠心之處。當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第五章在“吳越史地研究會”等方面所用筆墨較多,在保持章節勻稱時卻失去了認知上海考古史、考古人的平衡,這恐怕是一個遺憾。

豐富的新石器時代考古發現帶來另一種問題,考古學家的解密欲望和探索的追求被充分地激發出來,從而產生不同甚至完全對立的學術觀點,例如對是否有“玉器時代”、良渚文明衰變的原因等,現在都沒有定論。上海的新石器時代至夏商時期共經歷了五個考古學文化,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早前的文化是怎樣演變為後續文化的,這是考古研究的一個基本問題。上海有多處遺址都發現了一類介于崧澤文化和良渚文化之間的文化遺存,顯示其間的延續關系非常緊密。對這類遺存的屬性,看法不盡一致。我認為這兩個文化之間存在一個過渡時期,學術稱謂是“崧澤一良渚文化過渡段”,產生原因是在社會發展的漸進過程中,不同地區演變速度的不平衡。存在“過渡時期”在社會發生較大變革時期帶有普遍性,現在所謂“轉型時期”就是這樣◇“過渡段”單獨列出在上海還有一層特殊含義,這一階段遺址數量增加,自然環境發生很大變化,上海進人和諧人地關系的新時期,從而為良渚文明的誕生奠定了物質基礎。“過渡段”新出現石犁和鼎式瓢,這是人類農業生產和使用能源的兩項重大發明。由于這部書的定位,陳杰對這些不同的學術觀點有所取舍,其中有的是他自己的研究結果,也有的是采用了別人的看法。這樣寫考古科普,可以讓大多數讀者在流暢、輕松地閱讀中獲得知識。

《實證上海史——考古學視野下的古代上海》內容翔實,以貼近大眾的寫作方式和流暢的文字,全面、系統地介紹了上海考古的一系列重要發現,讓大家知曉主要用考古材料所反映的上海歷史。在2010年精彩、難忘的上海世界博覽會期間,這部基本以考古普及為取向的書,可以向世人展示悠久歷史淵源的上海、深厚文化底蘊的上海。因此,值得向上海人,也向關注上海的人推薦。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