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時文集7︰文化評論與中國情懷(上)

余英時文集7︰文化評論與中國情懷(上)
定價:192
NT $ 167
  • 作者:余英時
  •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6-03-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63359494
  • ISBN13:9787563359493
  • 裝訂:平裝 / 303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選收了余時英近年來討論文化和思想問題的一部分文字。這些文字先後發表在台北和香港的報刊上,特別是《中國時報》、《聯合報》、《當代》和《明報月刊》。 本書定名為《文化評論與中國情懷》,是有原由的。1985年6月,董橋先生為《明報月刊》計劃了一個“中國的情懷”專頁,堅邀我參加一份,因此我便寫了那篇《常僑居是山,不忍見耳》,此文現收入本書之中。但是全書涉及“中國情懷”的僅此一篇,為什麼這四個字竟成為書名的一部分呢?這是因為本書所收的文化評論的文字都是在“中國情懷”之下寫成的。我可以毫不遲疑地說,如果不是由于我的“中國情懷”在暗中作祟,這部書是不可能產生的。從前人都說,陶淵明的詩中,篇篇有酒,我這部集子中則篇篇都有“中國情懷”。

本書由沈志佳費力選編的余時英近年來討論文化和思想問題的一部分文字。這些文字先後發表在台北和香港的報刊上,特別是《中國時報》、《聯合報》、《當代》和《明報月刊》。 所謂“中國情懷”其實便是一種中國文化的情結。此情古人早已有之。李陵《答蘇武書》所謂“遠托異國,昔人所悲;望風懷想,能不依依”便已道出此中癥結。李書雖偽,其情則絕不能偽。像我這樣早年受中國文化陶冶的人,是不可能完全忘情于中國的。但是這只是文化上不能忘情,與現實政治之間並無必然的關系。本書所收文字中雖間有關涉政治的部分,然而其基本立場仍是文化的。文化包含了政治,同時也超越現實政治,這是本書的一個中心論點。
 

目錄

第七卷 文化評論與中國情懷(上)
《文化評論與中國情懷》自序
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談我的“中國情懷”
到思維之路
《到思維之路》再版自序
《到思維之路》自序
學而思思而學
變與常
合情合理合理合情
吾道一以貫之?
主義與問題
主觀、客觀與思想
理未易察!
解開心物之爭的死結
解“執”
求其放心
為有源頭活水來
思想的廣度與深度
從心靈到思想
肯定我們的獨立思想!
思想的分與合
遠在天邊 近在眼前
知識‧思想‧信仰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思維與思維方法
思想的繼往與開來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文明論衡
《文明論衡》序
文明與野蠻
論進步
論自覺
論傳統
論文化整體
文化評論
五四文化精神的反省與檢討——兼論今後文化運動的方向
五四——一個未完成的文化運動
文藝復興乎?啟蒙運動乎?——一個史學家對五四運動的反思
我對中國問題的反省
中國社會重建的一點檢討
“文明”與“文化”釋名
論文化超越
試論中國文化的重建問題
自我的失落與重建一中國現代的意義危機
文化的病態與復健——劉笑敢《兩極化與分寸感》序
文化危機與趣味取向
中國現代的文化危機與民族認同
談中國當前的文化認同問題
美國華僑與中國文化
國家觀念與民族意識
 

《余英時文集》一至四卷在2004年刊行以後,沈志佳博士又繼續搜集了我的其他文字,擇其可以與大陸讀者見面的,編成第五至第十卷。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不辭煩難,在條件允許的範圍之內,續刊這六卷新的《文集》,其敬業的精神是令人感動的。讓我再一次對沈博士和出版社表示我的最誠摯的感謝。

我的專業是歷史學研究,所以這六卷所收的論文仍然貫穿著史學的觀點。但是就所涉及的範圍而言,這六卷則比前四卷要廣闊得多。整體地說,在我的思考和研究中,中國文化傳統怎樣在西方現代文化挑戰之下重新建立自己的現代身份(modern identity),一直是重點之一。這當然是清末,特別是五四以來,中國知識人的共同問題,然而始終得不到明確的答案。我也不過是千千萬萬尋找答案者之一而已,這六卷新文集中保存了一些我的尋找的印跡。

後六卷與前四卷一樣,也包括了早期到近期的文字。最近的包括一篇未發表過的新稿(討論錢謙益的“詩史”觀念,收在第九卷),最早的則是我在香港新亞書院求學時期的“少作”(收在第六卷和第七卷)。這里只想對這些“少作”略作交代。我受了五四思潮的影響,雖然已決定投入中國史的專業,但對于西方近代的文化史和思想史同樣抱著濃厚的興趣。我當時已不能接受任何抽象的歷史公式,更不承認西方史的階段劃分可以為中國史研究提供典型的模式。然而我深信西方的歷史與思想不失為一個重要的參照系統,使我更易于在比較的觀點下探索中國文化和歷史的特性。同時,對于五四時代所接受的西方近代文化主流中的一些基本價值,如容忍、理性、自由、平等、民主、法制、人權等,我也抱著肯定的態度。這些價值,當時也被公認為普世性的,1948年聯合國的《人權宣言》便是明證。基于這一認識,我在1950年至1955年這幾年間,曾努力閱讀這方面的西文著作。《文集》卷六、卷七所收的“少作”便是在這一心態下寫成的。

這些“少作”只是我早年學習的紀錄,久已置于高閣。但1983年,在台北友人一再鼓勵之下,我覺得盛情難卻,曾由漢新出版社重印過一次。沈志佳博士這次提議將它們收入《文集》,我本來是很猶豫的。但是她認為這些“少作”畢竟代表了我寫作生涯中的一個階段,從《文集》編輯的角度說,仍是一個不宜缺少的環節。我終于接受了她的判斷。這次印行,我自已並沒有時間做任何修訂。不過出版社方面根據既定的編輯原則,曾作了一些必要的處理,基本上仍是尊重原作的,僅僅減少了一些文句而無所增改。我很感謝出版社的苦心與好意。對于西方史的參照功能和起源于西方但已成為普世性的現代價值,我至今仍然深信不疑。這也是我讓這些“少作”再度刊布的唯一理由。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