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的中國形象

阿拉伯的中國形象
定價:264
NT $ 230
  • 作者:李榮建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010089612
  • ISBN13:9787010089614
  • 裝訂:平裝 / 288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阿拉伯人很早就知道中國,千百年來,阿拉伯人始終以好奇和友善的目光注視中國。古代“絲綢之路”和“瓷器之路”曾將中國和阿拉伯聯系在一起。近現代中阿交流日趨頻繁,雙方了解日益加深。本書以歷史為經線,描述阿、中典籍中記錄的阿拉伯的中國形象;以個案為緯線,通過作者在阿拉伯國家的所魁所聞和研讀當代阿拉伯文學作品、新聞報道,透視中國在阿拉伯人心目中的變化。


李榮建,男,武漢大學教授。畢業于上海外國語大學,先後留學埃及、敘利亞,多次應邀出國訪問,曾任中國駐伊拉克大使館一等秘書、政治處副主任,現任武漢大學阿拉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湖北省干部基本理論與時事政治教育宣講團教授、武漢市政辦港澳台僑和外事委員會工作顧問、湖北省扎儀學會會長、中國中東學會理事等職。長期從事阿拉伯歷史、文化研究,發表《阿拉伯人心目中的中、美、俄、日與歐盟》、《中古時期阿拉伯城市的興起與發展》、《伊拉克戰爭與國際局勢》等論文數十篇,出版了《阿拉伯文化與西歐文藝復興》等專著。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遙遠工藝大國——古代阿拉伯的中國形象
第一節 華麗的絲綢之國——古代阿拉伯的中國形象
第二節 精美的瓷器之國——中古阿拉伯的中國形象
第三節 最安全、最神奇的國家——阿拉伯典籍中的中國形象
第二章 蹣跚前進的亞洲巨人——近現代阿拉伯的中國形象
第一節 沉睡的東方巨龍(1840—1911年)
第二節 蘇醒的亞洲巨人(1912—1949年)
第三節 走向世界舞台的東方大國(1949—年)
第三章 日新月異的中國——當代阿拉伯的中國形象
第一節 公正的大國——阿拉伯國家領導人眼中的中國
第二節 產品價廉物美的強國——阿拉伯老百姓心目中的中國
第三節 五彩繽紛的中國——阿拉伯游客眼中的中國
第四章 不平凡的中國——阿拉伯文學作品中的中國形象
第一節 熱情待客的禮儀之都——阿拉伯古代文學作品中的中國形象
第二節 令人向往的王道東土——阿拉伯現代文學作品中的中國形象
第五章 五光十色的中國——阿拉伯新聞媒體中的中國形象
第一節 阿拉伯新聞媒體中的中國國際形象︰中國已躋身于世界大國行列
第二節 騰飛的巨龍——阿拉伯新聞媒體中的中國政治和經濟形象
第三節 中華民族正邁向世界民族之林的高峰——北京奧運會折射出的中國形象
第六章 闊步前進的巨人——在華生活的阿拉伯人眼中的中國
第一節 迅速發展的中國——阿拉伯國家駐華外交官眼中的中國
第二節 充滿商機的中國——阿拉伯商人眼中的中國
第三節 富有魅力的中國——阿拉伯留學生眼中的中國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筆者曾經提出過跨文化形象學有關中國形象研究的“三組問題”︰一、西方的中國形象作為一種知識與想象體系在西方文化語境中生成、傳播,以一種話語力量控制相關話題並參與西方現代性實踐的問題;二、世界的中國形象與全球化的中國形象網絡形成,與此相關的是西方的中國形象的跨文化霸權以及不同國家地區的中國形象中流露的“自我東方化”、“自我西方化”的問題;三、域外的中國形象,主要是西方的中國形象,影響或塑造現代中國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想象,中國自我形象認同的“自我東方化”與“自我西方化”如何影響中國現代性文化自覺與文化重建的問題。三組問題相互關聯,在理論上指向中國現代性自我認同與文化自覺問題;在實踐上關注中國的文化軟實力與地緣政治戰略的文化背景問題。在國內學術界,第一組課題的研究已初其規模;第二組課題的研究才剛剛開始,本叢書具有草創意義;第三組課題則有待開啟,那將深入跨文化形象學的“中國問題”核心。

第一組問題在知識社會學與觀念史的意義上分析西方的中國形象,研究從三個層面展開︰一、西方的中國形象是如何生成的,分析西方的中國形象作為一種有關“文化他者”的話語,是如何結構、生產與分配的;二、中國形象的話語傳統是如何延續的,考察西方關于中國形象敘事的思維方式、意象傳統、話語體制的內在一致性與延續性,揭示西方的中國形象在歷史中所表現出的某種穩定的、共同的特征,趨向于類型或原型並形成一種文化程式的過程;三、中國形象是如何在西方文化體系中運作的。它不僅在西方現代性觀念體系中詮釋中國形象的意義,而且分析西方的中國形象作為一種權力話語,在西方文化中規訓化、體制化,構殘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全球主義意識形態的必要成分,參與構築西方現代性及其文化霸權的過程與機制。

第一組問題近年來國內的研究已經比較充分,本套叢書也有所推進。筆者曾經在《天朝遙遠一一西方的中國形象研究》一書中對西方的中國形象進行過系統的研究。中國形象是西方現代文化的“他者”鏡像。它可以是理想化的,表現欲望與向往、表現自我否定與自我超越的烏托邦;也可能是丑惡化的,表現恐懼與排斥、滿足自我確認與自我鞏固的需求的意識形態。在七個多世紀的歷史中,西方以啟蒙運動高潮為分界點,建構出此前不斷烏托邦化的三種中國形象類型和此後系統意識形態化的三種中國形象類型。烏托邦化的中國形象三種類型︰“大汗的大陸”、“大中華帝國”、“孔夫子的中國”;決定著1250—1450、1450—1650、1650—1750年三個時段西方不同類型的文本對中國的表述策略。啟蒙運動高潮時期,西方現代性確立,中國形象也相應出現徹底的轉型,從社會文億想象的烏托邦變成意識形態。中國成為停滯衰敗的帝國、東方專制的帝國、野蠻或半野蠻的帝國,三種意識形態化的中國形象類型出現。西方現代性自我觀念的構成與身份認同,是在跨文化交流的動力結構中通過確立他者完成的。進步大敘事、自由大敘事、文明大敘事,構築起西方現代性的主體意義,同時設定停滯、專制、野蠻的中華帝國的“他者”形象。只有在中華帝國甚至整個東方世界的歷史停滯背景土,才能確認現代西方、現代西方的進步與現代西方在世界歷史中優越中心的意義,只有在中華帝國代表的整個東方專制主義黑暗大地上,才能為西方現代性奠定政治哲學基礎——自由精神與民主制度;只有在整個非西方世界的“野蠻性”的映襯下,才能充分展示、全面肯定西方現代文明。西方現代意識形態化的中國形象,將有關中國的概念、思想、神話或幻象融合在一起,構成西方現代文化自身投射的“他者”的幻象空間,並從啟蒙知識向帝國權力領域分配。

研究西方的中國形象,有“西方問題”也有“中國問題”。“西方問題”在于西方現代性的跨文化實踐,中國形象作為他者參與構築西方現代性經驗,為西方現代性經驗提供了自我確證的想象資源。西方現代性形成于跨文化的“公共領域”或“公共空間”中。不僅西方塑造了中國的現代性自國形象也作為文化“他者”參與構建西方現代性。“中國問題”是代性想象構築的中國形象,直接或間接地,通過中國本土的知識精釋與自我東方化想象,塑造中國的現代性自我,進而影響現代中反思與文化自覺的方向與方式。西方的中國形象研究在跨文化形象提出的主要問題是西方的中國形象如何生成演化?如何參與構建代性自我?如何在意識形態或社會無意識意義上形成“互為主觀“互相他者化”的關系?如何影響中西關系與現代世界文化格局?造中國的現代性自我想象?如何控制著世界不同國家地區的中國形產與傳播,形成後殖民時代的泛東方主義化傾向?這里,最後一個問題已經延伸到我們的三組課題的第二組與第三組。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