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同年生︰大江健三郎‧小澤征爾對話錄

我們同年生︰大江健三郎‧小澤征爾對話錄
定價:90
NT $ 78
 

內容簡介

一位是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現今仍筆耕不輟的文學家大江健三郎先生;一位是先後擔任過多個著名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活躍于全球樂壇的指揮家小澤征爾先生。兩位享譽世界的大師在世紀之交開始了一段對話——文學與音樂的對話。其實,更確切地說,那是一段藝術與人生的對話,是同年出生、同年埋下夢的種子、並最終摘得碩果的兩位多年好友為讀者展開的一幅精彩畫卷。

“傳承”、“錘煉”、“溝通”、“闡釋”……一個個醒目的字眼鮮活地撞人視線,帶給人們撲面而來的驚喜與源源不斷的感動。

開始于艱難,結果于輝煌,這是怎樣一個令人唏噓不已的過程呢?
 

目錄

譯序
我們同年生——大江健三郎
憶昔思今
藝術支撐人類
培養“新日本人”
重溫對談___小澤征爾
 

一位是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現今仍筆耕不輟的文學家大江健三郎先生,一位是先後擔任過多個著名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活躍于全球樂壇的指揮家小澤征爾先生。兩位享譽世界的大師在世紀之交開始了一段對話——文學與音樂的對話。其實,更確切地說,那是一段藝術與人生的對話,是同年出生、同年埋下夢的種子、並最終摘得碩果的兩位多年好友為讀者展開的一幅精彩畫卷。

“傳承”、“錘煉”、“溝通”、“闡釋”……一個個醒目的字眼鮮活地撞人視線,帶給人們撲面而來的驚喜與源源不斷的感動。

開始于艱難,結果于輝煌,這是怎樣一個令人唏噓不已的過程昵?在僻遠的森林里,大扛仰望星空,夢想見到一整個天蠍座的時候,文學的種子在他的心中悄悄萌芽;而教堂里的聖歌、口琴和後來從親戚那兒廉價購得的鋼琴,為小澤開啟了求索西洋音樂之路。自決心將藝術探究到底的那一刻起,他們就是有夢的。文學因夢發芽、音樂因夢生長、成功因夢使然。

他們的記憶美不可言,而徜徉在記憶中的他們更加美不勝收。因為這個奮斗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幅再美麗不過的圖景。禁不住感嘆,失敗的原因各不相同,而成功卻總有相似之處。一邊是“除了潛力什麼也沒有”的大江,一邊是被告誡“音樂不能當飯吃”的小澤,他們幾乎同時在走投無路的“饑餓感”中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藝術,之間有著那麼多驚人的相似。拼命三郎的稟賦,不放棄學習的心態,謙虛勤勉的作風,志在走向世界的膽識,還有特別是對人生一絲不苟的態度……這兩位大家身上,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實在很多。也正是由于一開始的“饑餓感”,用現在的話,可以說成“危機意識”吧,他們才不僅靠藝術生存于世,而且他們的人生因藝術的存在而熠熠生輝。時刻保持“饑餓感”,更成為他們人生的準則。

以上這些,是作為解釋作家大江和音樂家小澤之間存在諸多共鳴的原因吧。

在擁有夢到實現夢的過程中,藝術漸漸融入藝術家的人生。對談中,他們無處不顯現出對恩師、對孩子、對故鄉、對祖國,甚至對普天下那深切厚重的感情。無論是做智障的愛子與普通人之間的“中介”,還是做演奏家與作曲家的“中介”,我們都怎能否認,這普世之愛源于對事業的赤忱、對人生的嚴肅,和對藝術的熱愛。因為有了藝術,生活才有了大喜大悲的激情,有了赤橙黃綠藍的色彩,有了超越困難的動力和勇氣。而美與力量,是藝術賦予生活的,也是生活賦予藝術的。藝術,本來就在人的本體之中呈現。

音樂與文學通過思想的交匯與踫撞,為我們開啟了大師的視野。可以想見,無論是哪個時代、哪個國家,都呼喚著這樣的大師︰他可能才華橫溢,可能技藝超群,可最為大放異彩的,還應是他智慧的光輝帶來的人格魅力。對談的字里行間透露出的,是生活與藝術融為一體的立體感,或者說,它讓讀者明白了生活本身就是一門至高無上的藝術。更深一步說,有了藝術的加入,生活才肯露出本來模樣,丟掉了藝術的心態,人生也宛如一盤散沙,無從應對。反過來,人生不正也賦予藝術持久不衰的生命力嗎?從父輩到孩子,從老師到學生——代代相傳的是人與人的一種溝通方式,也是對藝術的訴求形式。

也許對政治,思想和社會.教育,讀者盡可以各抒已見,提出與本書不同的觀點。可大江與小澤對文學和音樂的闡釋確實是讓人不可不信的真知灼見。大江如此說道︰“不管怎麼說,藝術家的基本態度是耗時耗力、殫精竭慮地搞創作,作家是獨自一人完成全部創作,所以在寫作過程中如果沒有否定自我的勇氣是萬萬不行的。”“每天就這樣刪刪改改,這便是我的人生。‘錘煉’是我的人生。”小澤更是如數家珍,從最基本的諧音到復雜的交響樂,從摯友武滿徹到世界範圍內的近現代音樂家,他侃侃而談,使人不知不覺中步人他的音樂世界,被他凝練的語言和精準的把握所牽引。小澤講述的音樂是一種感覺,好似夕陽的火紅和寬廣使人沉醉,是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世界發源之始,是我們無論如何無法離開的根本所在。

跟著兩位大師的思路走下去會發現,藝術的內部是相通的。用大江的話說,就是“存在一個‘統一體’連結著人類文化。音樂與這個整體相連,文學也與這個整體相連。”創作,無論作曲家、指揮家,抑或作家,都從細微處開始構建,到完成龐大的構想。曲譜,是一整部小說;筆端,是靈巧的指揮棒,作家,是善于“當場糾正”的指揮家;讀者,是妙筆生花的作曲家.“音樂的文學”,需要好的指揮去翻譯和闡釋,優秀的小說,需要精彩絕倫的演奏家去認同並演繹。感動,源于他們本身的內涵和散發的氣息。

除去藝術之外,個體的存在無疑是本書的又一大核心。需要強調的是,他們所指的個體,並不是一個完全脫離集體的個人,而是在集體當中發揮獨特角色的個人,是昂首闊步、開放自立的個人。他們期望的,是讓每一個人扮演個性的社會角色、擔當起更多的社會責任、實現更多的社會價值。是讓人不要固步自封于自我世界,而是開敞內心,與人交流,在交流中重新找尋自我。可以說,大江和小澤向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個自我在集體中的定位過程︰對自我的把握並不來自于自我封閉,而是在敞開自我——與他人溝通——找到全新自我的過程中實現的。或許這是一個循環︰敞開—一溝通——回歸——敞開……或許呢,這是一個狀態︰始終保持溝通並堅持自我的狀態。

擁有真正的自我世界,發出自己的聲音,讓每一個個體生生不息、自由自在地成長——這才是大江和小澤提倡個體的初衷吧。

本書的閃光點肯定遠不止這麼多。比如,一切溯歸本源的思考方式,對基礎教育模式的獨特理念,對“動機形成“概念的闡釋,對“日本式民主”的批評,對“幽默感”、“人情味”的獨特理解,對日本國內普遍存在雙重標準的憂慮,等等。話語中不時透露出大江的謙遜和樸實,小澤的率直和達觀,真不愧為大師風範。

可以說,他們是徘徊于同齡人當中的,他們指點風雲人物、懷念故友,一起感慨親身經歷的那個時代。可他們並不起步于這同代人的“橫向聯系”,而是起步于與正岡子規的對話,與貝多芬的交流,起步于他們的恩師齋藤秀雄和渡邊一夫。他們也沒有止步于“橫向聯系”。對兒女,對學生、對下一代,他們有無數的期盼,寄予了無限的希望,也賦予了無盡的力量。這,就是他們的人生,由藝術開啟、與藝術相融,並因藝術支撐的人生。

一位音樂大師和一位文學巨匠在各自的領域歷經五十年的堅持、五十年的探索,在步人老年之後打開讀書、思考和閱歷的庫存,回憶走過的半個世紀,思考兩千年歷史的結點,展望即將開始的五十年。價值觀可能因人而異,可真理是普遍存在的。正如大江在對談中提到的︰“嫻熟的讀者心里住著一個優秀的演奏家。”何不以一顆寬容與平和的心態去閱讀,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發現,一定能讀出屬于自己的感悟,因為那是兩位經歷過磨難、成長、挫折以及掌聲的垂暮老人的經驗之談。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78